分享

清贫也是一种恩赐

 终结者010 2013-02-12

你们欲图今世生活的浮利。但在真主那里有丰富的福利。 ——《古兰经》(4:94)

 

今天,我们面对的是父辈难以想象的物欲世界,也艰难地面对着物质利益的强大诱惑,这使我们无法“奢谈”真正意义上的清贫。但如果我们也陷入追逐“富贵”的行列里,从而无暇顾及自己的初衷和信仰,那就真是一种悲哀。对于有些人来说,恰恰是清贫成就了他。清贫显示出了他身体力行的拼搏精神,清贫也历练了他不甘于平庸的思想境界。

《古兰经》说:“你们欲图今世生活的浮利,但在真主那里有丰富的福利。” (4:94)从这段经文中我们感悟到,人人都想今世富有,其实贫富都是命中注定的,有些人也许现在不富,但眼下的清贫并不代表将来不会富裕。穆罕默德(祈主福安之)一生都过着清贫的生活。麦加解放后,他实际上就是阿拉伯国家的最高统帅,但他依然过着和普通人一样的贫苦生活,他说:“我的主宰要为我把麦加的众山变成金子,但是我对他的祈求是:真主啊!我喜欢饱一天饿一天的生活,以便使我在饥饿时会在你的面前痛哭和记念你:当克服饥饿后,我又感激和荣耀你。”在伊斯兰看来,清贫对于某些人是最佳生活状态。

有些人,一生对社会的贡献很大,但始终在生活方面很贫穷。年轻的时候,我就很不理解这究竟是为什么?后来通过学习《古兰经》终于明白了,真主给有些人的恩典是钱财。但给有些人的恩典却正是清贫。相比较而言,钱财的恩典同时也附加许多义务,如果他处理不好,还要被审问。清贫就没有那些烦恼,它可以让人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完成他们的事业。当然了,清贫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穷困潦倒,而是主观上不为丰富的物质生活所累的一种生存状态。 “宁可清贫自乐,不作浊富多忧。”  (宋·释道元《景德传灯录》)说的就是这种境界。

台湾学者南怀瑾先生在他的书中引用了一首诗,我深受感触:“隋炀不幸为天子,安石可怜作相公,若使二人穷到老,一为名士一文雄。”意思是说隋炀帝运气不好,当了皇帝;而王安石很可怜,作了宰相。假如王安石在仕途上不得志,他必定会成为大文豪,他的文章那么好,恐怕当时和后世对他的敬仰还要更高;隋炀帝如果当时不作皇帝,很可能会成为一个很好的名士,一个才子。好一个人间富贵,误了多少才华!李后主算是很好的文学家,他在文学方面的天赋是很高的,可惜他当了皇帝。宋徽宗等人也是如此。这是从人生的某种禀赋而言,这些人都是不幸的。可是,正因为这些不幸,又成就了他们的另一番事业。

纵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淡泊明志、贫贱不移而清史留名者,他们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最后他们的成果也是经得住历史推敲的。当然,奢侈铺张、挥霍无度,导致亡国败家损己的例子也比比皆是。因此,清贫就是贫寒而有志气、艰难而不失气节、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精神追求和思想境界,其实质和核心是艰苦奋斗、自强不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