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7    韩非

 鹤鸣于野2021 2013-02-13
47    韩非

  在韩国,有一个远房的宗室公子,他叫韩非。在诸多韩国宗室中,他只是一个不
出众的人家的儿子。这个孩子还口吃,说话都困难,于是在辩士如云的战国,他的父
母也就不看好他了。但是,这个孩子却是很坚强的,他坚强到了倔强的程度。他不能
言说,就看书学习,他说:“上、上、上、上、上天,没、没有绝人之路。你、你、
你们走着瞧。”

  既然是贵胄公子,就算是再怎么不被瞧好,他去远游求学的费用也是不用担心的。
在不久后,在齐国的一所学堂里,一个口吃的少年和他的同学就开始了他们的读书生
涯。那个口吃少年就是韩非。在刚开始的时候,班上的同学还在嘲笑他,不久后,包
括这个班的老师,历史上著名的儒家大师荀况都发现了,在这个强手如林的班级里,
这个口吃少年也是出类拔萃的人物,大家从此不敢小觑于他。而在这个班上,韩非也
结交了自己最好的朋友,这个人就是后来改变中国历史的李斯。

  韩非与李斯的结交,那是一个很意外的原因。在韩非刚到这个班的时候,有一个
也是刚来到这个班的蔡国的小贵族的子弟。这个人就是李斯。而李斯因为家境比较贫
寒,受到了那些各诸侯国大贵族子弟的白眼。于是,一个因为口吃被人嘲笑的人和一
个因为孔方兄与他不够亲近的落拓子弟走到了一起。他们俩一个是伶牙俐齿,一个则
是木口秀心。韩非写了给里斯看,而韩非又是李斯最佳的听众。听李斯滔滔不绝的讲
演,韩非觉得李斯的口才真好啊。看韩非的文章,李斯在心底里觉得自己不如这个口
纳舌笨之人。不过,在战国,口才是比文才有用的东西,所以,很快李斯也就释然了。
他和这个韩非走得很近,他想多多接进这个韩国的贵胄公子,一是可以取得一些经济
上的资助,二是可以获得一些从老师、同学那里得不到的思想启迪。

  李斯干脆开始在演讲的时候朗读启韩非的文章。韩非虽然是在荀况的门下,但是,
他又不仅局限在儒家的仁义道德的范围去研究和学习。在荀况本人也注重律法的大背
景下,韩非开始对管仲、子产、邓析等人的学说,对商鞅、申不害、慎到的思想开始
全神地研读。这些文字渐渐地改变了李斯的世界观。他也开始从一个很纯粹的儒家爱
好者和信仰者向另一个方向转化了。他觉得自己要用律令、法术去改变这个世界。于
是,他首先要去劝说那些强大的诸侯,要他们采纳我李斯的主张。而到底去哪里,李
斯和韩非发生了第一次矛盾。

  “韩兄,你学成后将去何处高就啊?”李斯询问道。

  “自、自、自然,要回、回到我的故土,韩、韩国去的啦。”

  “哎,你的韩国还算是大国啊。我的故土楚国的上蔡已经是秦国的案板肉了哦。
我还是去秦国更好。谁去理会那个倒霉的楚国熊家啊。我呸!”

  “父母再有错,也、也、也是父母啊。好,我们不争论了,我、我我们后会有期。”

  韩非与李斯相互道别后,又与老师、同学道别,然后各奔前程而去。回到韩国的
韩非,尽管已经阔别自己的故土十年了。现在回到家里的韩非已经是一个俊朗的青年,
而不再是过去那个倔强的少年。自然,现在的韩非,骨子里依然倔强,但是在外表已
经被儒家训练成一个温文尔雅的意气书生了。但是,斯文的外表依然不能掩盖这个青
年积极进取的眼神。他开始对韩国的国家态势以及天下态势进行一番考察。他要用自
己的心、自己的笔去改变韩国,把韩国变成这个天下最强大的国家。

  然而,事实上的情况恰好与个韩公子的想法向背而行的。韩国在秦国一再威逼下,
不断被压缩、被肢解,就是自己的领土完整都受到了空前的压力,要谈成为天下做强
大的国家,真是一种奢谈啊。于是,韩非的第一次见韩王的说辞被婉言回绝了。韩王
说:“你是我们韩国的精英,是我们韩姓家族的骄傲。不过,你叔叔我实在没有能力
把韩国改变成你说的那样天下最强大的国家啊。形势不如人,奈之如何啊?好,你去
有司领取五百金吧,你在齐国学习的成果,我们朝廷是会用得上的。荀子是当时大师,
你是大师的高足,我们韩国的人才啊。我们怎么会闲置不用呢。好,你也应该困倦了。
下去歇息吧。寡人不好意思耽误你的休息时间太久了啊。”

  韩非也知道自己的短处是在言词不够厉害上,他甚至不擅长说话。他是一个口吃
嘛,怎么擅长说话呢?于是,韩非就开始用自己最擅长的手段来企图改变韩国的面貌。
他想就是是我的所有努力是白费的,那也尽我的这个为人臣子、为人子侄的心血了。
看来,儒家的仁义道德不是完全没有影响到这个韩非啊。他在骨子里的独处思考依然
是很儒家的啊。

  韩非开始著书立说了。他的最早的作品是在他还是一个少年时候的《申子》。然
后,韩非就只有一些小杂感和随笔之类。到了他的说辞被韩王拒绝后,韩非的文书便
像火山一样喷发出来。他在韩国明显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和孤立,感觉韩国社会的不思
进取和腐败落后,他百感交集,写下了《孤愤》。他看见韩国的官吏四处搜刮百姓,
人民水深火热,而面对秦国威逼,他们又只能摇尾乞怜。韩非怒其不争,写下了《五
纛》。但是,一味地批评不是韩非的本意,他还要为国家出谋献策,就算是你们不采
纳也同样不能阻止韩非的献计献策。他为韩国写下了《内外储》。他感叹自己和天下
辩士,他开始想念他的同学和朋友,他就写下了《说林》和《说难》。这些书籍和文
章洋洋有十多万字。

  韩非的名字也随着他的书被传抄而走红天下。人们都知道了在韩国有一个杰出的
青年叫韩非。就连戎马倥偬的秦王也注意到了这个韩非。他命令他的侍从官立即把韩
非的已经流传到外面的全部的书给他搜集齐备。秦王开始仔细地阅读和学习韩非的书
了。当他看见了《五纛》和《孤愤》的时候,秦王嗖地站了起来,一把拔出书案上的
宝剑,仰天叹息着说:“孤王势要同此人结交,否则死不瞑目。”

  秦国国王是何等洋人啊?此言一出,十万秦军,战马萧萧、锦旗猎猎,向黄河东
岸的韩国开拔而去。一时间,韩国的太原顿时陷入到一片混乱之中。不过,韩国是一
个善于妥协的国家。他们很快就明白了秦军十万的目的原来只是想要一个在韩国没有
什么用处的庶公子韩非而已。韩王都有点记不起这个韩非是谁了。但是,在国家面临
危机的时候,他的手下还是很顺利地把韩非从一个小酒馆里给搜寻了出来。秦军在得
到了韩非和十万金军费后,马上回转马头,回到秦国去了。在韩国来说,他们打赢了
一场最没有流血的保卫战,区区一点金钱加上一个没有用的口吃,就把十万秦军给打
发回去了。韩王是如何庆功的,我们自不必表了。


  我们只说韩非来到了秦国。他不知道自己的好友李斯已经在秦国做到了廷尉的官
职上去了。韩非被十万秦军强请着,在等候了三个月后,终于见到了秦王。这还是秦
王用大军去强抢回来的人,是秦王最急迫要见到的人,都等候了三月才见到。要是那
些秦王不是那么想见的人呢?那不要拖过一年半载、三年五载了吗?就算是拖了那样
久,能不能见到,也是未知数啊。韩非想到了自己的《说难》,觉得自己写的力度还
是不够啊。他开始担心他的同学李斯,他要去秦国充当说客,不知道成功否?近几年,
韩非的消息渐渐地顿厥了。他不知道外面的世界,而外面的世界通过他的书却在不断
地了解这个韩非。

  见面不如闻名,闻名胜似见面啊。韩非毕竟是一个口吃,又只局限在韩国的偏小
的地方,哪里见过秦王的阵势呢?他虽然也经常出入韩王宫廷,可是韩王的宫廷与秦
王一比,那就是小小县衙与天子龙庭的区别了。韩非吓得斗衣而站,说话本来就结巴,
现在就连一个完整的词儿也吐不出来了。秦王对此大生烦恼。觉得,派人把他从韩国
请来都是多事。要了解这个韩非,知道他的学说,看他的书就成了。何必看这个人呢?
于是,秦王草草地结束了对韩非的接见。而韩非也就回到了馆驿。

  就在韩非见过了秦王的那个夜晚,在馆驿,一个神秘的客人前来拜访了韩非。韩
非听门房说一个秦国的大员前来探视,他实在想不出这人是谁?要是他韩非刚来秦国,
受到的是秦国的国礼的时候,有大员来拜访,他不奇怪。而现在的韩非已经受到了秦
王的冷遇,还会有谁来拜访那?韩非纳闷了。他按照礼仪也迎接了出去。原来来的人
正是韩非经常思念的老朋友李斯。李斯和韩非见面之后,那自然是相互问候和互道离
别后各自的经历。

  在韩非和李斯会面后,韩非觉得自己留在秦国有了一点依靠了。他于是把自己的
书,当然是那些没有流传到外面的部分,拿出来给李斯看。而李斯在看见了他已经看
过的那些书。李斯心想,这个韩非不傻啊,他让人传抄出去的只是零星的局部。而就
是那些局部让秦王看见了,秦王都兴兵十万前去强抢了韩非。假使秦王看见的是整本
的韩非的书籍,自己的地位将不保。于是,一条毒计产生了。他李斯既然是廷尉,抓
人就是他的份内了。

  第二天一早,一队秦兵出现在韩非住的馆舍。韩非被抓进了秦国廷尉府大牢。秦
兵抓韩非的理由是他窝藏了一个来自韩国的侦探秦国军情的奸细。而那个奸细是被人
从韩非的后账中生擒出来的。其实,韩非从来不认识那个人。可是他口吃啊,怎么辩
解也没有取得认同。他还是被抓了。据说,后来秦王看见了韩非的自传,知道他本来
就是口吃病人,还看见了韩非的全部书籍,又知道韩非因为窝藏奸细被扣在了廷尉大
牢里,就赶紧派人去持了旨意去特赦韩非。可惜,韩非已经在头一天晚上被李斯派人
给药死了。可惜了这个韩非啊,他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死掉了。但是,韩非的书却一直
流传到现在,还要一直流传到将来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