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守留儿童

 昵称11602726 2013-02-13
留守儿童产生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产业结构逐步调整,带动了农村劳动力的不断转移,人民发扬敢闯敢拼的精神,纷纷走出国门,到国外创业,闯出了一条出国务工、经商致富的道路,从1992年起陆续到意大利等一些欧洲国家经商务工人员约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与此同时也出现了“留守孩”这一特殊群体。 
www从以下方从
教育方面一、要重视对留守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形成的教育
二、重视留守儿童的家校联系,要和这些留守儿童家长进行多沟通
三、对留守儿童思想教育要保持平等的交流、坚持以“爱”为首
四、对留守儿童要突出安全教育工作
五、开展形式多样的有意义的活动对留守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编辑本段一、调查对象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我国广大农村、城镇地区存在的一种特殊儿童群体的称谓,主要是对由于儿童双亲或单亲外出打工而造成的部分儿童处于一种亲子离异的现象的一种描绘。本次调查选取的样本为宿迁市宿豫区顺河镇陆槽坊居委会留守儿童,年龄主要分布在4至14 岁之间,同时走访了部分政府官员和小学老师(校长),做了三个留守家庭的个案调查分析 。

编辑本段二、基本情况及问题

“留守”儿童不是“问题”儿童的代名词,“留守”儿童的教育与成长也不是一种“帮教”性质上的“扶差”教育,它的基点是预防性的,在正确认识“留守”的前提下,充分挖掘“留守”本身的正面意义是必要的。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发现了不少存在于“留守”儿童身上的问题,这些问题若得不到社会的重视,势必影响到“留守”儿童群体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家庭环境不利于孩子成长:大多数承担监护孙子(女)的祖辈文化水平低,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学习辅导,思想教育,人格培养等,家庭教育十分薄弱。不少家庭的老人迷信、打牌、饮酒等,对孩了产生不良影响。
“真空时段”影响学生成长:双休日或节假日是留守学生自我支配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学生一方面在学习上缺少必要的指导而感到无助,另一方面,与祖辈间因认知代沟、心理代沟而缺少沟通,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侵蚀,形成“家庭管不好,学校管不到”的“真空时段”。
亲情缺失不利于孩子健康心理的培育:父母常年在外,孩子缺少亲情的关怀,成长中的心理需求无法满足,造成不少留守学生孤独、自我封闭、情绪异常,甚至产生仇视心理。“留守”儿童父母双方或单方外出打工会导致父母的非自然缺损,对其心理的健康发展带来一定的损害。当父母不在身边,临时监护人并没有能够弥补感情空缺时,孩子更多的将情感寄托到朋友身上,这些“留守”儿童与朋友一般是同龄人,在生活经验、自我认识和自我控制等方面都没有成熟,双方在一起更多的是相互倾诉或者简单的劝解,很难进行有效的指导。
不良品行危害孩子的正常发展:少数留守孩子厌学、逃学,乱花钱,爱上网,甚至有偷窃行为等,成了“问题孩子”。在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中,由于学校单方施教,往往收效甚微。
此外,在调查的过程中,笔者还发现被“隔代监护”的孩子身上存在更大的人身安全隐患。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还要料理农活,他们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孩子身上,这些孩子很可能成为不法分子的侵害对象,男性儿童多会成为人贩子注意的目标,而女性儿童多易受到人身的伤害。

编辑本段三、解决方案

(一)从长远来看彻底改革现有户籍制度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根本办法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涉及多个方面的综合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拆除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制度壁垒,彻底打破维系多年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将在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里存在,它的求解过程也就是中国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的过程,短期内要关注的是有哪些方式可以缓解这个问题,以将这个问题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从长远看,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还要靠国家对城乡一体化发展进行统筹考虑,要通过相关政策的制定,给予农民工平等的市民待遇,让他们的子女能与城市的孩子享受同等的受教育机会;取消对农民工子女入学的限制和高额的借读费,让农民工子女也能同城市的孩子一样入学;城市要把外来农民工的子女入学问题纳入规划中,在学校的建设、布局、规模等方面进行调整,以适应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大批进城的趋向。
(二)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1、 学校方面
    学校要发挥自身优势,监督孩子的思想变化。可采取教师与家长签订增强了解留守儿童信息的家访协议、开通家长热线、让这部分学生住校,教师给予他们特殊的关爱等形式,方便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以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具体措施如:
(1)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切实有效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与管理。农村中小学普遍寄宿条件很差,很多学校甚至没有寄宿条件,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寄宿学校的建设力度,并不断完善其基础设施,要尽量为双亲在外地或亲友不能提供良好成长环境的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住宿条件,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健康成长,以对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
(2)在农村学校教育中增设心理课程。在为所有儿童提供良好的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学校应开设心理课程,配备心理教师,引导儿童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使儿童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
2、家长方面  
    父母要转变观念,重视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尽可能和孩子密切联系和沟通,有条件的可把孩子接到打工地上学,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一时无法把孩子接到身边的,要从孩子成长需要的角度出发,寻找有文化素养的人做孩子的监护人。不仅如此,还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忌过度的物质满足。物质和经济补偿弥补不了子女见不到父母对其造成的心理“创伤”。相反过度的物质满足和经济供给往往为子女的越轨行为制造了温床、提供了条件,使他们难以抵制外界的诱惑。如沉迷于游戏厅等娱乐场所,临时没有钱而引发偷盗、强劫等犯罪行为。所以,父母应转变心态,更多地注重与子女的感情交流和心理沟通,从精神上关心子女的发展。
(2)代养人要树立角色意识。代养人既然接受了委托,就要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努力为其营造近似完美的家庭结构的心理氛围和教育环境,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娇宠贯养,做到严与爱的结合,运用自己的情感和理智促其健康成长。
3、社会方面  
    社会各界要关心留守儿童,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媒体应加强宣传,增强社会的关注程度,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教育部门应制订有关留守儿童的监测体系,明确监测办法,在全局上整体地、动态地掌握留守儿童的情况;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工会、村委会、派出所等组织的作用,建立社会监护体系,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具体如下:
(1)建立“留守儿童”服务中心。调研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与发展现状,收集需要帮助的“留守儿童”对象;以自然村为中心,帮助组建“留守儿童”互助小组,并建立起社会大家庭与农村“留守儿童”小组互动模式。服务中心可以把需要帮助的名单提交给有意愿帮助“留守儿童”的社会机构和爱心人士,为自己所志愿服务的“留守儿童”进行学习用品、心理咨询以及学业辅导等援助。
(2)繁荣农村文化。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农村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电视等现代传播媒介大量进入农村家庭。在电视文化的冲击下,农村传统的文化娱乐形式,如舞狮灯、龙灯、以村为单位的轮回放映电影等形式都慢慢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以电视文化为中心的家庭文化娱乐方式,或者是以封建迷信、打牌赌博等消遣方式,打发精神上的空虚,农村社区传统的文化生活已逐渐荒废。在农村学校里,几乎没有文艺演出活动,任由孩子们自己支配节假日的时间,这无疑为孩子向社会其他渠道寻求文化和精神上的需求留下很大的无法控制的时间和空间。对于留守儿童而言,他们极易迷失方向。这种现象特别不利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向社会主流方向发展。
建设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少儿文化艺术,要以支持和构建公益性文化组织为平台展开。帮助农村基层组建文化(艺)组织,如文艺演出队、老年协会、传统乐器演奏队等文化合作组织。以传统文化、乡土文化为主,将中华传统美德和文化内涵融入到文化节目(如文艺演出、剪纸、绘画、书法、武术等),影响和促进农村少年儿童(特别是大量的“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康人格的形成。
总之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关系到我国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关系到我国社会的发展进程。我们期望家庭、学校和社会能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承担起各自的责任,“为那些弱势群体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贫富选殊的现状。”保证农村留守儿童享受合法的义务教育权利,共同探讨解决这一社会问题的更为有效的途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