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务实的雍正

 沧蓝溟烟 2013-02-13

务实的雍正

 20090310170912519

因为他务实,对某些官吏不务实的行为就不留情面了。清朝年间征收税赋,有的以征收银两的形式出现。从民间征收的碎银要铸成整银,便会有些损失,称为“火耗”。这损失的部分由缴税的人负担。有些官吏为了从中牟利,故意夸大火耗的数量,就增加了纳税人的负担。康熙年间,在云贵的一些地方,除了缴必要的火耗之外,还要多缴一部分银两,供官吏享用,美其名曰“公件”,无疑是取“公家”使用之意。这种侵吞民脂民膏的行为引起了朝廷的不满,督促当地官员刹一刹这股歪风。

雍正元年,革职留任的云贵总督高其倬向皇帝奏报整治“公件”的情况,他在奏折中称,整治工作做得不错,已经大见成效,并阐述其中的原因说,当地的官员“谨慎遵守者固多,阳奉阴违者少有”。实际情况远非这样,明察秋毫的雍正皇帝对其说谎大为不悦,在“固多”的旁边批了“少有”二字,而在“少有”的旁边批了“颇多”二字,其心情和思虑可以想见。同时还在字里行间严肃地批道:整治贪官是地方的要事,地方的领导不应该做好好先生,前怕狼后怕虎,做事总考虑着有人会怨恨。如果官吏不清,不好的官存在一日,则百姓在水深火热中生活一日。所以,必须秉公竭力整饬。似乎他的不满情绪已经积满胸膛,不吐不快。在奏折后边,又批了三百余字,其中再次谈及“务实”的话题:“如果督抚实心任事,为国计民生悉心筹划”,事情就会做好。如果只知道洁身自好,不拿出真本事来做事,一旦另差他人到云贵,做出有益国计民生的成绩来,“尔等何颜见朕?”

雍正倡导“务实”,还体现在他对工作的具体指导上,讲从实际出发,更讲工作的收效。我国从宋代起,开始在民间办社仓,也就是村里的人自愿捐出一部分粮食,存在一起,以备灾荒之年食用。雍正皇帝也提倡这样做,便给地方的官员下旨办社仓。他的原意是引导农民自愿地储粮于民,救急于民。可是,有的地方官员为了迎合皇帝的心思,就大张旗鼓、从上到下地发动官员和富裕人家捐粮,有的高达三千石。那些官员自以为办成了必使龙颜大悦的事情,就把工作情况上报,并不厌其烦地列举了一大串捐粮的官员。雍正皇帝明白这是下属讨好自己,根本没有推广的意义,于是就泼了冷水,直截了当地指出,“尔等捐助又不是朕意了,总之尔等不必如此揣摩迎合朕。”草草写下一段话之后,雍正的心情似乎平静了许多,接着用楷书工工整整地写了许多心里话,开头即讲:“社仓一事,甚为美政,但可行之于私,不可行之于公;可起之于丰年,不可做于歉岁。”捐粮要自愿,随着民意,如果有谁借此强行勒索,扰民生事,必须严加处分。这回,“务实”的思想又闪现出来,谆谆告诫,“你们督抚、司道着实费番心,出些力,实心任事,方能行通。不然,徒有害而无益也。”其心可见,其意也颇值得玩味。
 编辑:郭梅英 时间:2011年11月30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