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 的 信 仰 圣经为什么说,“如鹰展翅上腾”(赛40:31), “如鹰返老还童”(诗103:5)。 直至今日才明白,圣经为何如此…… 鹰是世界上最长寿的鸟类,可以活七十余载。
但是为了能活到这个岁数,
在它40岁的时候会面临一次严峻而艰难的抉择。 鹰到了40岁时, 爪子不再锋利和敏捷,甚至抓不住猎物;
尖锐的喙(huì)老化得又弯又长, 弯曲得几乎可以碰触到自己胸前的羽毛; 翅膀因年龄的原因而钙化, 变得十分沉重,厚重的羽毛也使它不再灵活, 此时飞翔对于鹰来说变得十分吃力。
这时鹰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就此等死; 要么经历一次历时150天的痛苦蜕变,重新展翅高腾。 如果选择后者, 它就必须飞到一个绝高的山顶, 栖息在那里, 找一块岩石筑巢,暂时停止飞翔。 停留下来之后,
鹰就要用老化的喙啄击打岩石,鲜血从嘴旁流出, 直到喙完全脱落!等新的喙长出来以后 漫长的5个月后, 鹰重新开始了蜕鹰就要用新喙把爪上老化而坚硬的指甲一个个拔出, 等到新的指甲长出来后,再把钙化的羽毛一根根拔下,
这是一个反复流血的过程,一个经历死亡的过程。 血在一滴一滴地流,而生命也在一天一天地在死亡中复苏。 变后的飞翔,老鹰一生一次“脱胎换骨”的工程便告结束。 老鹰又开始飞翔, 无垠广阔的大地,再次成为它自由的天堂。 它“重生”后,它又获得了新生后的30年生命。
什么才是至死地而后生,
在老鹰身上得到了全新的释义! 读完这个故事, 我内心受到很大的震撼,老鹰被贵为百鸟之王。 它的魄力,它的气概,这个封号它当受之无愧。 但是否有谁曾想过, 老鹰也有如此落魄的时候。 衰老对老鹰来说只不过是一次考验, 这一次的蜕变是它们重生的起点。 喙可弃,爪可抛,羽可拔,血可流,这就是鹰的志愿。 它知道, 只有经历死亡般的痛苦才能重获新生。 利喙,锋爪,坚羽,必使它重新获得展翅高翔的自由。 而在我们生命中,很多时候同样需要如此死亡般的沉寂时刻, 开始一个蜕变的过程。 为了能拥有像耶稣一样完美的品格, 我们必须忍痛抛去一些错误的习惯、墨守的传统和令我们悲伤的回忆。 只有放下过去沉重的包袱,才能享受蜕变带来的新生…… 约两千年前,一位犹太的拉比曾得到这样的启示: “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上帝的国。”(约3:3) 旧的生命若不死去,就无法生出新的生命。 耶稣说: “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 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约12:24) 老鹰的第二次生命像我们揭示了基督徒应走的道路就是死的道路。 这个死是真正的脱胎换骨。 鹰的似死痛苦是为了将来再次展翅高翔; 而我们, 我们死不仅是为自己,更是为我们而死爱我们的耶稣。 从头开始是痛苦的,但如果想达到目标,就必须经历这种痛苦。 尤其是当一切进展得并不顺利时, 我们不应该一味抱怨已经过去的事情,或哀叹一切不如所愿。 关键在于认定对自己真正重要的和让自己感动的目标, 然后坚定不移地怀着爱和信仰去追寻。 不是传说中的神鹰, 却有着凤凰涅槃(nièpán)般的重生—— 只有在超越了极度的痛苦、 孤寂与濒临死亡的恐惧之后才会获得的新生。 老鹰的故事让我忽然觉得眼睛一亮, 好像为长期以来因为忙碌而深陷在倦意和无力感中的自己, 开放了一个鲜活的眼界。 会不会因为多年劣迹出来的习惯、自己已经熟练而不愿放弃的方法、 他人或自我过高的期许、不肯原谅和被原谅的过去..... 渐渐成为我们的重担。 会不会因为一直以来我们只吃合自家口味的东西, 只依自己脾气的好恶来看人,只走熟悉的路,只用旧的经验判断, 只以固定的模式回应...... 以至于总是有家族遗传的习性或疾病, 以至于错过了许多值得欣赏的朋友与风景, 以至于生活不再有惊喜, 以至于不能再为主更好地工作。 而这些我们自己紧紧抓在手里的, 会不会在不知不觉中逐渐成为生命和身体不必要的包袱, 开始拖磨我们的意志, 使我们不再期待、不再尝试、不再做梦、不再勇于付出。 生命也就渐渐失去了光彩,熄灭了起初的热情。 以至于总是有家族遗传的习性或疾病, 以至于错过了许多值得欣赏的朋友与风景, 以至于生活不再有惊喜, 以至于不能再为主更好地工作。 而这些我们自己紧紧抓在手里的, 会不会在不知不觉中逐渐成为生命和身体不必要的包袱, 开始拖磨我们的意志, 使我们不再期待、不再尝试、不再做梦、不再勇于付出。 生命也就渐渐失去了光彩,熄灭了起初的热情。 透过老鹰重新得力的过程,让我们醒悟到, 不经意间 我们的心里 积累了很多,属于自己的想法,判断,标准,观念,经验等等,这些正是阻挡神做工的条件,信仰一直停留在自己的里面,心变的麻木,没有感觉,生活过的安逸,过着没有负担的信仰,拿着这样的心灵魂会死去,即使这样撒旦让我们的心沉醉,向着神的心教会仆人的心拒绝着,撇弃掉我们的心接受神的心,拿着相信神的心在福音里奔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