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侍坐章》笔记

 缘932 2013-02-14

《侍坐章》巧记法

巧记四子的出场顺序

    四子中,子路时年51岁,曾皙39岁,冉有31岁,公西华只有18岁,再加上约60岁的老师孔子,真可谓祖孙三代齐集一堂,畅谈理想。千载而下,这仍是一副其乐融融、令人向往的画面。 四子中,最先出场的是子路。大概是子路年龄最大,又性格直率,所以当孔子问“如或知尔,则何以哉?”时,便当仁不让,“率尔而对”。

    第二个第三个出场的分别是冉有和公西华,最后出场的才是曾皙。因为当老师问话时曾皙正在弹琴,当公西华说完时,曾皙的琴声渐稀,孔子也就顺理成章地问他“点,尔何如”。

    所以,在记忆四子的出场顺序时,只需按标题,也就是文章第一句话中四个人的顺序,亦即四人的年龄由大到小的顺序记忆,再将曾皙挪到最后即可。

巧记四子的“名”和“字”

    子路 名由 字子路 名和字的关系: 必由之路(成语),“由”——经过。

    曾皙 名点 字皙 名和字的关系: 推 曾皙 名点 字皙 名和字的关系: 推测和长相有关——“皙”,白。“点”,不妨认为是曾皙皮肤很白但有斑点。

    冉有 名求 字子有 名和字的关系: 有求必应(成语)

    公西华 名赤 字子华 名和字的关系: 公西华 名赤 字子华 名和字的关系: 色彩。“赤”,红色。“华”,华丽,红色应当是最华丽的色彩。

    以上内容只属于个人的分析和推测,虽然有的可能缺乏根据,但用来帮助学生记忆课文内容应该有帮助。

巧记四子的志向

子路:主张以勇武治国。

    子路非常清楚地看到当时天下诸侯混战的混乱局面——“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一个中等大小的国家所面临的依然是被大国夹击、国内又遭饥馑的窘迫情况。所以,尽管子路追随孔子多年,知道老师的以仁爱、礼仪治国的主张,却依然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治国主张,可见子路的坦诚和孔子民主的教学方法。当然,子路仍然非常尊重老师,所以又在最后表达完自己的观点——“比及三年,可使有勇”后,补充了一点——“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恐怕这“哂”并不仅仅如孔子所说“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了”。

冉有:主张以富足治国。

    冉有态度谦虚,表示自己只能胜任一个“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一个小国,“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冉有做事谨小慎微,他看到的主要是当时百姓饱受战争和灾荒而流离失所、饿殍遍野的残酷现实,想让百姓尽快过上安居乐业的富足生活,进而达到国家的治理。当然,冉有也十分清楚老师的主张,所以,又补充一句——“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他不说自己不打算以礼乐治国,只说自己能力修养有限,称不上“君子”,真是谦虚的可以,而且话说的比子路更委婉得体。这种回答应该在孔子的预料之中,故孔子未说什么。

公西华:主张以礼乐治国。

    据史料记载,公西华当时只有18岁。这个年轻人在自己的老师和学长目前,其表现可谓谦虚到了极点——“非曰能之,愿学焉”。而他的回答可能是孔子最愿意听到的——“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这是一个彬彬有礼的国度,一个诸侯息战、和睦相处、其乐融融的大同世界!这不正是孔子毕其一生、到处奔波、孜孜以求的理想世界吗?

曾皙:远离朝堂,隐逸授徒。

    当三位同窗畅谈理想时,曾皙正在全神贯注地奏瑟,或者说,三位同窗和老师的对话在曾皙的音乐伴奏中进行。对曾皙,文中进行了唯一的一次动作描写,这样的描写在整个《论语》中都是不多见的。“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这样的肢体语言只能用成熟、自信、沉稳、洒脱来概括了。他并未直言其理想,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多么知礼,多么聪慧的贤者!他并不否定三位同窗的志向,也未说自己志向不同,只说自己才能和三位同窗不同,真可谓“温、良、恭、俭、让、宽、耻、信、敏、惠”的谦谦君子!

    孔子对曾皙可谓了如指掌,他知道曾皙怕伤害三位同窗。便鼓励曾皙说“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曾皙这才平静地描绘了一副风俗纯朴、和平宁静的生活图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看似与治国无关,实则是以礼治国所达到的最高境界!无怪乎孔子会“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这就是以孝著称、主张“吾日三省吾身”、“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贤者曾皙!

巧记孔子对四子的评价

子路→由(必由之路)→以勇武治国→直率坦诚 ←夫子“哂之”批评

冉有→求(有求必应)→以富足治国→沉稳谦虚 ←夫子两次反问肯定

公西华→赤(颜色)→以礼乐治国→谦逊好学 ←夫子三次反问肯定

曾皙→点(长相)→隐逸授徒→淡薄宁静 ←夫子“喟然”“与”之

编演话剧巧背课文

《侍坐章》记录了师徒五人谈论的场面,情节简单,人物生动,很适合进行话剧改编和演出。学习课文后,让学生自由组合,试着改编并排演一个小话剧。这样,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加强记忆,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又能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