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01 22:19:18)
王安平
“独立守神”强调一个“立”字,站桩的开始阶段,思想易开小差,“麻热胀”难受住,这是正常现象,练功者不要过分地苛求自己。只要坚持下去,思想会有不静到半静最后到全静,就好比一盆浊水,开始无一点“透明度”,但若把它放在一个安静的地方,等上一二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盆中的泥沙会慢慢沉入盆底,“透明度”加强,“浊水”变成了“清水”了。任何经受不住时间考验的人,便很难达到这一步,因为“站桩易,坚持难”。
在最初几年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对初练者常作详细的要领讲解,可因为时间不到,他们越听越糊涂。比如讲到站桩时意念诱导“麻热胀”,要求做到“若有若无”、 “毋过毋不及”,初练者就很难掌握“有”、“无”的尺度,“过”和“及”的火候。近几年,笔者只要求初练者“站”,站久了,要领自在其中,笔诸的观点是:在实践中掌握要领,在实践中认识其道理。
“守神”是通过具体意识诱导——意念来实现的。笔者通过多年实践摸索,认识了“守神”的具体内容——麻、热、胀,这三字最能体现人体生命运动在练功状态下的生理反应、生理需要。
在气功功态下实施贯彻“麻热胀”为基础的生理反应的过程中,笔者又总结出了五法:内想、内视、内察、内听、内息。
(一)五内心法
内想:首先要想“麻热胀”。从人体表皮下肌肉层,内脏器官层到深层骨骼层,都要慢慢地逐步想起来。内想就是用神、定神、守神。麻热胀是内想的主要内容。如果没有内想,守神就成了一句空话,而无内容的“守神”,也极易跑神、走神、忘神。
实践证明:即使有了“麻、热、胀”的具体意念内容,初习者仍易跑神、走神、忘神。
内视:就是往体内看。古人称之为“返观内照”,“内视”和“内想”同步进行。如“内想”腹部麻热胀时,视觉神经会自然而然地看到腹部,看腹部在内想麻热胀的过程中有什么变化。初炼阶段,内视效果不明显,有内视和无内视没有什么显著的区别,到了中、高级阶段却不相同了,稍一内视,体内的血液、肌肉、内脏、器官、骨骼、血管等等,都会展现在内视的“荧光屏幕上”。一清二楚,体内的“花花世界”暴露于眼底。
内察:就是体察,在内想、内视的基础上同步进行。只要内视、内想了,就必然伴有内察,内察就是体察内视、内想过程中体内的诸多变化。
当人们集中精神关注外部客观事物时,或聚精会神思考某些问题时,会把自身统统忘掉的,不可能关注到体内的变化。可如果把注意力移向自己的体内,又加上内想(麻热胀)、内视、内察等科学方法,体内的反应就会逐渐显现出来,那么微妙、那么新奇,会让你体悟到人体内部世界的奥妙无穷。例如:内想麻热胀时,你体察到麻热胀的程度,三者的关系、变化等,会使你感悟到“独立守神”的复杂和其对生命运动的意义。
内听:是在内想、内视、内察的基础上又一守神的组成部分。桩功的初级阶段,内听是无意识的,可有可无的,到了桩功的高级阶段,内听的作用意义就很突出了。
由于“五内”的长期体内实施运用,气功态下的体温会逐渐升高(超过常温),体内生化反应强烈。首先,是胃肠的蠕动声,接着是各关节在稍加扭转的摩擦声、气血运行中的流动声(中级阶段才能听到)。到高级阶段,由于体内升华反应更加强烈,常人不能出现,也不能听到的“嗡嗡声”、“嘶嘶声”和其它偶然出现的相声交织在一起,使人体呈出热闹非凡的音响世界。
内息:在修炼过程中,呼吸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初级阶段,修炼者大多是喉部、胸部呼吸、周身毛孔呼吸表现不明显,此时人体的呼吸系统呈不协调、不稳定、不均匀的状态。修炼到达中级阶段(3—5年),这种不协调、不稳定、不均匀的呼吸状态,逐渐过渡到协调、稳定、均匀的呼吸状态,呼吸原由喉部、胸部逐渐过度到腹部呼吸,原来周身皮毛呼吸由不明显逐步明显起来。此时修炼者最易患感冒,不用在乎,继续练功,不大一会感冒就会消失,忽然间凉风一来,鼻孔又不通了。记得笔者在这个时期曾一天患过多次感冒,都是不药而愈的。修炼到这个阶段还易跑气,如从百会穴,印堂穴、内劳官穴、气海、会阴、脚底涌泉穴等穴位、部位往外溢气,稍加注意,会有明显的感觉,此时采取“内息”的意念,跑气现象会立刻停止。
当修炼到了中级阶段,全身肌肉较松弛了,全身毛细血管绝大部分都处于扩张状态中,修炼者越是感到轻松愉快,舒适有力,体内正气越是容易散发到体外。气功态下感到无比愉悦,收功后却疲劳乏力,沉沉欲睡,这就是内气外耗造成的。以往经验告诉我们,在修炼的过程中身心任其自然,不喜不忧,不要过分求舒畅,这样可从主观上减少内气外耗的程度。这阶段是内气外耗的必然阶段,可充分发挥“内息”的作用,有效地减少内气外耗。
修炼到了精满浑圆身时,即出现“浑圆光”的前夜,内想、内视、内察、内听则无关紧要了。因为经过长期的“五内”修炼,前“四内”已成习惯,习惯了就成自然,自自然然地融化于生命运动中,毋需再要求四内了,这就是修炼由必然向自然的过渡。
内息到了高层次,也会由必然向自然阶段过渡,由不习惯到习惯,再由习惯到自然。此时修炼者会出现周身全方位的呼吸,平时察觉不到有呼吸,又似乎全身都处在呼吸中。
开始修炼应以“内想”(麻热胀)为主,逐步加上“内察”和“内视”,切不可急于求成。有时忘记了“三内”,只要坚持站下去,回过神来再体会“三内”的内容,“内听”与“内息”也是在前“三内”的基础上逐步掌握的,练功时也常会忘记,不要紧,想起来再体会,坚持下去,一定会自然掌握的。
到了高级阶段,“五内”已融为一体,不可分开了,应同时兼顾,同步进行,如果用时兼顾不到,说明修炼的时日不到,只好耐心修炼下去。到了能同时兼顾的时候,也是“五内”淡化的开始,它由淡化逐渐过渡到不存在,在大脑中自然消失,或在大脑中存有模糊的概念。
下面介绍一下有关“抱圆守一”的认识和做法。独立守神是抱圆守一的上半句,二者合而为一方完整、圆满。独立守神的“守”什么已解决,那就是麻热胀代表 “神”的内容,其守神方法是“五内”,“五内”就是守神的方法,又是守神的内容,把麻热胀和“五内”统一起来,就是“抱圆守一”的内容和目的。
独立守神顾名思义,就是站着守神,“意守丹田,意守印堂穴,意守涌泉穴等等都谓之守神。千百年来很多人就是这样修炼的。可这种守神是局部的、不完整,因而也只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达不到理想的目的。“独立”也有很多种姿势,如两手下垂或上抬或平举,两手掌半握或全握拳等等,这明目繁杂的姿势,常令修炼者无所适从。而明确地提出“抱圆守一”,修炼者才知道应按“独立、抱圆、守一”形体姿势去习炼。
(二)抱圆守一修炼法有三大特点!
(1)明确“抱”字的作用。老子以《道德经》中说道“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抱”字在这里是补、养、和、顾的意思。而在“独立守神,抱圆守一” 中应是独立时两手抬于胸前,两掌心向内作环抱状的意思。人体生理有这样一个特征:以手掌心的朝向来代表体内气息的升降出入。掌心向内(胸部),为气息的内收、补充;掌心向外为气息的外放、消耗;掌心向下为气息的下降,向上为气息的上升。可见两手胸前前环抱的重要性。
(2)明确“圆”字的作用。身体虽是长形状,但体内气血的运行却是“圆”的,川流不息,连绵不断,“圆”字不但在人体气血运行上体现出来,在自然界、社会生活中同样能体现出来。
意识上有了“圆”的概念,精神就会振作、饱满;骨骼就会支撑肌肉;皮肤就会松胀;血管会扩张;人体新陈代谢就会加强。
意识有了“圆”的概念,骨骼不仅会有力地支撑肌肉,而且挺拔、周身肌肉、皮肤组织会加强团结、凝聚力。
(3)“守一”的意义明确了,就会把全身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统一在圆中,把形与神统一在圆中,把“麻热胀”和“五内”统一而守圆中。
只要把“守一”的概念理解了、消化了,修炼过程中的跑气、漏气现象即可避免。
常言说的“天地人”三者合一的理论,只有在“独立守神、抱圆守一”的修炼过程中才能逐步做到。高级武功中的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以及身到、眼到、气到、人到的高超技艺,也只有坚持“抱圆守一”的修炼才能成为现实。
总之,不论是治病、健身,还是出特异功能、高级武功、长寿,都要坚持“抱圆守一”的修炼,便可达到目的。修炼到了形与神的高度统一(守一),最终便能取得无所不为的高深境界。
“守一”就是把人们理想中的形象、意识的假借,平时练功中的意识诱导,逐步地融化到肢体中,化为肌体的能量,然后升华为大脑的精神认识,再能动地,支配肢体的活动,最终与肌体合而为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