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心脑病证简单整理
心悸:
病因:体虚劳倦,饮食不节,七情所伤,感受外邪,药物中毒 病位:心。脾、肾、肺、肝 本虚标实:气血阴阳亏损;气滞、血瘀、痰浊、水饮、 1. 心虚胆怯: 以心悸不宁,善惊易恐为审证要点。稍惊即发,劳则加重。 治当镇惊安志,益气安神。方选安神定志丸加味 2. 心血不足: 以心悸,失眠多梦及血虚表现为审证要点。 治当补血养心,益气安神。方选归脾汤加味 3. 阴虚火旺: 以心悸而烦,失眠多梦及阴虚证为审证要点。 治当滋阴清火,养心安神。方选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加减 4. 心阳不振:以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及阳虚证为审证要点。 治当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方选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加味 5. 水饮凌心:以心悸眩晕,舌淡苔滑及虚寒之象为审证要点。 治当振奋心阳,化气利水。方选苓桂术甘汤加味 6. 瘀阻心脉:以心悸不安,胸痛如刺,舌质紫黯,脉涩为审证要点。 治当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方选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7. 痰火扰心:以心悸,胸闷烦躁,苔黄腻为审证要点。 治当清热化痰,宁心安神。方选黄连温胆汤加味
胸痹:
病因:年老体虚、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寒邪内侵、劳倦内伤 病位:心。肝、脾、肾 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气虚、阳虚及气阴两虚;血瘀、寒凝、痰浊、气滞 1. 心血瘀阻:以心胸疼痛剧烈,如刺如绞,痛有定处,舌质紫黯,脉涩为审证要点。 治当活血化瘀,通脉止痛。方选血府逐瘀汤加味 2. 气滞心胸:以心胸满闷,隐痛阵发,遇情志不遂是易诱发或加重为审证要点。 治当疏肝理气,和血舒脉。方选柴胡疏肝汤加味 3. 寒凝心脉:以突然心痛如绞,形寒,手足不温,遇寒加重为审证特点。 治当辛温散寒,宣痹通阳。方选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 4. 痰浊闭阻;以胸闷心痛,痰多,苔浊腻为审证要点。 治当通阳泄浊,豁痰宣痹。方选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加减 5. 心肾阴虚:以胸闷痛或灼痛,心悸心烦及阴虚见症为审证要点。 治当滋阴益肾,养心和络。方选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加减 6. 心肾阳虚:以胸闷痛,气短,心悸及阳虚见症为审证要点。 治当温补阳气,振奋心阳。方选参附汤合右归饮加减 7. 气阴两虚:以胸闷隐痛,心悸心烦及气阴两虚见症为审证要点。 治当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方选生脉散合人参养营汤加减
眩晕:
病因:情志失调、病后体虚、年高肾亏、饮食不节、跌仆外伤 病位:脑。肝、脾、肾 本虚标实:肝肾阴虚,气血不足;风、火、痰、瘀 1. 肝阳上亢:以眩晕,头痛且胀,面红目赤,急躁易怒,舌红,脉弦细数为审证要点。 治当平肝潜阳,滋养肝肾。方选天麻钩藤饮加味 2. 肾精不足:以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及肾虚表现为审证要点。 治当补肾填精。方选左归丸加味 3. 气血亏虚:以眩晕,动则加剧,遇劳则发及气血亏虚的表现为审证要点。 治当补阳气虚,健运脾胃。方选归脾汤加味 4. 痰浊闭阻:以视物旋转,头重如蒙及痰浊困阻脾胃的表现为审证要点。 治当燥湿祛痰,健脾和胃。方选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5. 瘀血阻窍:以眩晕时作,头痛如刺及瘀血征象为审证要点。 治当祛瘀生新,通窍活络。方选通窍活血汤加减
中风
病因:内伤积损、劳欲过度、饮食不节、情志所伤、气虚邪中 病位:脑与心。肝、脾、肾 本虚标实,上盛下虚:肝肾阴虚、气血衰少;虚(阴虚、气虚、血虚)、火(肝火、心火)、风(肝风、外风)、痰(风痰、湿痰、痰热、痰浊)、气(气逆、气滞)、血(血瘀) 中经络 1. 风痰入络:以突然口歪斜,语言不利,甚则半身不遂为审证要点。 治当化痰通络。方选真方白丸子或化痰通络汤加减 2. 风阳上扰:以眩晕头痛,半身不遂,舌质红苔黄,脉弦有力为审证要点。 治当平肝潜阳,活血通络。方选天麻钩藤饮加减 3. 阴虚风动:以头晕耳鸣,舌质红,苔少或光滑无苔,脉弦细数为审证要点 治当滋阴潜阳,息风通络。方选镇肝熄风汤加味 4. 痰热腑实:以半身不遂,眩晕,便秘,苔黄腻,脉弦滑为审证要点。 治当化痰通腑泄热。方选星蒌承气汤加味 5. 气虚血瘀:以半身不遂及气虚血瘀见症为审证要点。 治当益气活血通络。方选补阳还五汤。 中脏腑 1. 闭证:a阳闭(痰火闭窍、痰火瘀闭):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面赤气粗,舌红苔黄腻为审证要点。 治当辛凉开窍化痰,清肝息风。方选羚角钩藤汤合安宫牛黄丸加减 b阴闭(痰浊蒙窍,痰浊瘀闭):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噤不开,静卧不烦,苔白腻或白滑为审证要点 治当辛温开窍,化痰醒神。方选涤痰汤合苏合香丸加减 2. 脱证: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张,手撒遗尿,肢冷汗出为审证要点。 治当回阳救阴,益气固脱。急用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味 后遗症 1. 风痰瘀阻:以口眼歪斜,舌强语謇或失语为审证要点。 治当搜风化痰,行瘀通络。方选解语丹加减 2. 气虚络瘀:以半身不遂,痿软无力为审证要点。 治当益气行血,化瘀通络。方选补阳还五汤加减 3. 肝肾亏虚:以半身不遂,患侧肢体僵硬拘急变形或软瘫而肌肉日渐萎缩伴阴虚征象为审证要点。 治当滋养肝肾。方选左归丸合地黄饮子加减
不寐
病因: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病后及禀赋不足、心虚胆怯 病位:心。肝、肾、脾、胃 有虚有实:心脾两虚、阴虚火旺、心虚胆怯;心火炽盛、肝郁化火、痰热内扰 1. 肝火扰心:以不寐,急躁易怒及肝火变现为审证要点。 治当清肝泻火,佐以安神。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味 2. 痰热扰心:以不寐头重,痰多胸闷,苔黄腻为审证要点。 治当清化痰热,和中安神。方选黄连温胆汤加味 3. 心火炽盛:以心烦不寐,躁扰不宁,舌尖红,脉数为审证要点。 治当清心泻火,安神宁心。方选朱砂安神丸加味 4. 心肾不交:以心烦不寐,心悸及阴虚火旺的征象为审证要点。 治当滋阴降火,交通心肾。方选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加味 5. 心脾两虚:以多梦易醒及气血两虚的表现为审证要点。 治当补养心脾,养血安神。方选归脾汤加味 6. 心胆气虚:以不寐多梦,易于惊醒,胆怯恐惧为审证要点。 治当益气定惊,安神定志。方选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加减
痫病
病因:先天因素、颅脑受损、情志失调 病位:心(脑)。肝、脾、肾 本虚标实:肝、脾、肾的损伤;风、火、痰、瘀 发作期 1. 阳痫:以发作性神志异常及痰火内盛的表现为审证要点。 治当针刺水沟(人中)、十宣、合谷等穴以醒神开窍。然后用黄连解毒汤合定痫丸加减 2. 阴痫:以发作性神志异常及阳虚痰盛的表现为审证要点。 治当急以针刺水沟、十宣开窍醒神。然后用五生饮合二陈汤加减 3. 风痰闭阻:以胸闷,眩晕,苔白腻,脉弦滑伴痫病表现为审证要点。 治当涤痰开窍,息风定痫。方选定痫丸加味 4. 痰火扰神:以情绪急躁,心烦失眠,咯痰不爽,苔黄腻,脉弦滑数伴痫病表现为审证要点。 治当清肝泻火,化痰宁心。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 5. 瘀阻脑络:以头痛,痛有定处,颜面口唇青紫,舌质黯淡为审证要点。 治当活血化瘀,息风通络。方选通窍活血汤加味 休止期 1. 心脾两虚:以乏力,心悸气短,纳差为审证要点。 治当健脾化痰,养血宁心。方选六君子汤合归脾汤加减 2. 心肾亏虚:以痫病频发,日久不愈,神思恍惚及心肾阴虚的表现为审证要点。 治当滋养心肾。方选左归丸合天王补心丹加减
癫狂
病因:七情内伤、先天不足 病位:心和脑。肝、脾、肾 起初多实,久则虚实夹杂 癫证 1. 痰气郁结: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及沉默痴呆,语无伦次为审证要点。 治当疏肝解郁,化痰开窍。方选逍遥散合顺气导痰汤加味 2. 心脾两虚:以神思恍惚,善恶欲哭及心脾气血两虚见症为审证要点。 治当健脾益气,养心安神。方选养心汤合越鞠丸加减 狂证 1. 痰火扰神:以狂暴无知,骂詈叫号及肝火见症为审证要点。 治当镇心涤痰,泻肝清火。方选生铁落饮加味 2. 痰热瘀结:以狂证日久,情绪躁扰不安及瘀血征象为审证要点。 治当豁痰化瘀,条畅气机。方选癫狂梦醒汤加味 3. 火盛伤阴:以狂乱躁动日久,时而躁狂,其势较缓及虚火上炎表现为审证要点。 治当滋阴降火,安神定志。方选二阴煎合琥珀养心丹加味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88..实用偏方秘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