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早教你怎么看 ? 切莫错过“敏感期”

 tuzididie 2013-02-16
②识字敏感期

  早教

  你怎么看

  一个孩子的诞生,到底能让做父母的人改变多少?看张爱民的微博,个人资料里的简介是这样写的:为了女儿,投身幼教,追随蒙台梭利博士,融合中华传统文化。

  这样的父母,愿学习,肯付出……所以,本版编辑特别约请张爱民写下自己的学习及体会——

  “大自然自有它的法则,我们一定要去观察、了解这些法则,然后服从它们。对孩子来说,他需要的是大人允许他以自己的方式来发展,因为他的发展,冥冥中已经有自然法则在引导了。”

  ——玛丽亚·蒙台梭利博士《了解孩子》

  孩子的生长环境——

  民主 和平 团结和友爱

  李丽霞

  心元儿童之家 张爱民

  了解敏感期 把握敏感期

  很高兴借助这个版面跟大家谈一谈儿童的敏感期。

  “敏感期”一词,是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博士(Maria Montessori)从生物学领域借用的。蒙台梭利是意大利的第一位女性医学博士,终生致力于儿童教育事业。1907年在罗马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儿童之家”。她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现儿童“生命的法则”,教育应当成为“生命的助力”。

  作为科学家,蒙台梭利博士的教育理论建立在四大基石之上:人类倾向、四大发展阶段(出生至24岁)、吸收性心智(0至6岁)和敏感期。以后我们可以分话题与大家探讨。

  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至6岁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表现出对某些事物认知、探索的特别强烈的兴趣,他们会专心吸收环境中某类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一些其他的教育家、科学家也把“敏感期”称作“关键期”或“机会窗”。

  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家长而言,了解敏感期的意义何在?很简单,把握住敏感期,对孩子加以引导、教育,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错过了敏感期,孩子再发展某个方面的能力就会事倍功半,甚至永远得不到充分发展了。蒙台梭利博士本人也说:“如果孩子在其敏感期没有按大自然的指令去自由行事,那他可能就会永远失去这种天赋的力量。”

  敏感期有很多种,比如秩序敏感期、细节敏感期、语言敏感期、动作敏感期、感官探索敏感期、数学敏感期、书写敏感期、礼仪社交敏感期等。每个敏感期出现的时间段不一样,持续的时间长短也不一样。有时候两个敏感期也会交叉重叠出现。孩子个体有差异,但在同一敏感期的突出表现都是共通的,那就是,对某个方面探索的渴求特别强烈,一直到得到满足,才会平息。通过对孩子的观察、追踪,蒙台梭利教育的从业者也在不断积累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举例来说,孩子其实在妈妈肚子里就开始了语言的敏感期,怀孕7个月的时候,胎儿听觉已经得到发育,所以,“胎教”所提倡的准妈妈、准爸爸经常对着孕妇的肚子跟孩子说话,对建立孩子与父母的联接都是有帮助的。出生几个月大的孩子,已经开始会注意大人的嘴唇动作,开始尝试模仿大人,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这个时候,大人就可以注意用清晰的发音、缓慢的语速跟孩子说话,这都会有助于孩子语言的发展。

  再以秩序敏感期为例,孩子一般从出生后很早就进入秩序敏感期,一直持续到大约2岁半。此期间,孩子对家庭环境中的布置、照看他/她的成人、每天的作息规律、甚至吃饭时候的位子,都非常敏感。这个时期得到生活秩序方面培养的儿童,可以养成持续终生的良好习惯,比如,按时睡觉、吃饭、饭前便后洗手、睡前把衣服放好、东西用完归位,等等。

  细节、或者叫做细小事物的敏感期,相信很多家长都经历过。比如,孩子2岁多的时候,会开始特别留意细小的东西,床上的一根头发、地上蠕动的小虫、小线头、小石头,都会是他们持续注意、观察、探索的对象。家里墙上如果有小孔,要小心了,孩子通常都会去抠,让它不断变大。新买来玩具,悄悄放在孩子能看到的某个地方,孩子往往会早晨起来一眼就发现了。这些,都是让人惊奇的事情,但可惜的是,很多时候,大人要么忽略了,要么还会阻止孩子的这一类探索。

  以我自己对女儿的观察,她现在已经四岁多了,开始表现出对数学、书写的强烈兴趣,进电梯就开始数楼层,特别爱做“买东西、卖东西”的游戏,看到路边的指示牌就会问:“爸爸那是什么字啊?”这个时候,就可以引导孩子开始接触数字、数学(简单的加减)、甚至一些汉字的认知。当然,蒙台梭利的教室环境里,在这些方面有非常丰富的“教具”,可以帮助、促进孩子的认知和探索。

  在敏感期的作用下,孩子不需要外在的刺激,会集中精力、乐此不疲地做大量的“工作”(这是蒙氏教育的一个词汇)。而如果孩子敏感期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他们就会表现出负面情绪,甚至发脾气,让一些家长“抓狂”。如果家长们通过仔细观察,充分意识到孩子的敏感期,创造条件,让孩子按照自然法则的引导去充分探索,孩子们的内在需求就会得到满足,就会变得平和、愉悦。

  最后要说明的是,敏感期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但相同的敏感期在每个孩子身上出现、结束的时间都不同,程度也不尽相同。作为成年人,我们最需要做的是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仔细观察,因势利导,而不要经常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去做比较。

  ④礼仪社交敏感期

  漫画 王金辉H120

  ③数数敏感期

  ①细节敏感期

  记得教育原则的最后一条就是:实施环境教育。在幼儿园中,环境教育指的是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如果这两者做得好,那么孩子无论是在性格还是知识方面,都会得到更好的提高。

  工作中我发现,有的孩子不爱说话,你问什么,他才回答什么,他没有孩子本该有的活泼、开朗,总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而有的孩子则像小鸟一样,不但爱问这问那,而且总是一副开心快乐的样子,小脸上时刻挂着甜美、幸福的笑容。分析孩子们接受知识的情况时,你会发现,在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时,性格开朗的孩子往往会比前者更容易学会和掌握。那些孩子为什么会不快乐呢?这是我常常思考的问题。在和家长的交流中,我找到的答案。

  通过和家长的交流,我发现孩子不同的性格表现和家庭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我们先说不爱说话的孩子。在和家长的交流中,我发现他们生活在这样的两种环境中。一是:三口之家。但在教育孩子时,爸爸妈妈的意见总是不统一。有的是爸爸一方态度强硬,什么事情不分对错都听爸爸的。有的家庭是妈妈一方态度强硬,什么事情不论对错,都听妈妈的。而有的家庭,男人们不参与孩子的教育,矛盾出现在奶奶和妈妈之间。她们都按照自己的方式教育孩子,不沟通,甚至相互当着孩子的面指责说对方教育方法的不当。这样的环境,孩子怎么会有活泼开朗的性格?

  我觉得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之所以会变得不爱说话,是因为他们不喜欢听到父母的争吵。(如果您的家庭是这种情况,请您回想一下,您是不是会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让家庭发生争吵。)孩子很小,可能没有别的办法说服你们,他们很害怕,所以除了用哭这个唯一的方法表示抗议,就只有保持沉默。

  另一种情况就是发生在奶奶和妈妈之间的。其实,无论是奶奶,还是妈妈,不都是为了孩子好吗?我们总在不断地教育我们的孩子,要学会与人合作,要知道取人之长,补自之短。可为什么,妈妈、奶奶你们有共同的爱的目标,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发展得更好,就不能年轻人承认老人在照顾孩子细心方面的好的方法,进行一下保养和肯定;老人们认可一些年轻人的合理、科学育儿的道理,心平气和地互相沟通,给孩子树立一个虚心学习的榜样呢?你们的相互指责,得到的只能是让孩子从小变得刻薄、胆小甚至自私,还有就是沉默。

  所以,我真心想对用这种方式对待孩子的家长们说:“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在教育孩子时,请你们能学会相互沟通,能相互取长补短,在教育孩子的做法、观念上达成共识,让孩子从小在民主氛围中快乐成长。还孩子天真、活泼的性格!”

  在工作中,有的家长听从了我的建议,并自己和一些性格开朗的孩子的家长进行了交流,从而对自己的教育态度、方式方法进行了改变。结果他们的孩子在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改变也比较大。可有的家长,却不愿放下身段,说自己改变不了。

  和那些性格开朗的孩子的家长交流,得到的则是另一种回答。他们很多夫妻之间不用说,从行为和表情上也能看得出来很恩爱,能够相互听取对方的意见处理问题。这些孩子,也有是由奶奶和妈妈一起养育的,但在这些妈妈、奶奶之间,通过交流、了解和观察,你也会发现他们之间关系都很融洽,相互能说出对方教育孩子时好的方法和表现,在他们的交流中,能感受到浓郁的、和谐的气氛和情感。

  “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都有优点,每个人都有不足。教育我们的孩子时,谁又能说自己全对?错了,说声对不起,有什么不可以吗?错了不可怕,可怕的是错了也不承认、不改正错误。

  给孩子一个民主、和平、团结友爱的家庭成长环境,让孩子从小在我们身上看到互相合作、互相学习;知错就改、敢于承担;取人之长、补自之短好的品德,还怕孩子身心不健康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