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喜欢的古诗词第146首

 静静的图书馆 2013-02-17

    第146首
  
   离亭燕
  
   张昪(bian4)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作者介绍]
  
   张昪(992-1077),字杲(gao3)卿,韩城(今陕西省韩城县)人。
  
   进士出身,首次分配楚邱(今山东省曹县)主簿(办公室主任),在此期间认识了南京(河南商丘)留守王曾,并被对方严重赏识,王曾说出了3个字:“公辅器”。
  
   “公辅器”什么意思?
  
   泛指朝廷重臣,如太尉、司徒、司空及太师、太傅、太保,或宰相一级的官员。
  
   官既然能做到南京留守,就不是简单人物,王曾看人看事应该入木N分。
  
   张昪何德何能让王曾出此豪言,一定有原因。
  
   小官凭能力,大官凭德性,就像在汪洋大海中,即使驾驶能力再强,小舟也经不起狂风暴雨的颠覆,必遭翻的命运,能乘风破浪的只能是巨船,靠得是吨位。
  
   连续受到很多人的赏识,官职不断提升,东奔西走,忙于赴任。
  
   出乎大多数的想像,张昪突然自踩杀车,要求回老家任职,官大小无所谓。
  
   原因只有一个,老母年事已高,别人照顾不放心。
  
   朝廷还算开明,就让他知绛州(山西新绛),这地方离老家近,这样就可以将老母接过来,张昪长出了一口气。
  
   后来不知道是哪位领导忘了张昪这茬事,又外调张昪知邓州(河南邓县),这地方离老家太远,张昪急了,干脆辞职,在家做专职孝子。
  
   张昪是否小题大做?外地做官带上老母不就妥了吗?
  
   一般情况下,宋朝时外地为官不许带家属,特殊情况除外,按理说,张昪老母年纪大应该照顾。
  
   几年一换岗的宋朝官制,是很折腾人的,一走就是几百上千路程,途中辛苦不说,到一新地方,地理气候饮食习惯都是大问题,对于老年人来说,绝非小事。
  
   张昪的孝,纯度极高。
  
   一位孝子,不论他多穷多没地位,总会得到一些人的尊敬,一般人不敢小瞧。孝顺本来是件挺简单的事情,现代人操作起来太复杂,舍本求末。
  
   张昪令人望其项背。
  
   老母过逝后,张昪再次出山,历任户部判官、开封府推官、御史,在御史任上,张昪仗义直言,点了2个重量级人物的名,一位是张贵妃,一位是杨怀敏。
  
   张贵妃是仁宗最宠,超过曹皇后,自然有些言行举止过度,有一次,竞向曹皇后去借凤辇鸾驾,说是出去玩一圈,这东西属专用,曹皇后也没计较,就借了她。
  
   如此种种,令耿直张昪不吐不快,“张贵妃为一妇人”。
  
   宦官杨怀敏也是恃宠气盛,张昪的警告很带刺,“怀敏得志,将不减刘季述。” (刘季述为唐末祸国宦官)
  
   这些话说得较重,传到皇帝仁宗耳里,那是相当的难听,想动粗,就对大臣陈升之咨询,陈升之急忙说:“这是忠言,之所以言词激烈,是想打动圣上。”
  
   仁宗想想也是,不但没粗张昪,反而提升张昪为龙图阁直学士、知秦州(甘肃天水),秦州当时为边塞重镇,接邻西夏、藏、羌等族。当时正与羌族有冲突,主管军事的刘涣掌管不力,张昪不客气,用郭恩替下他,果然很快打退羌族。
  
   刘涣脸上挂不住,就上报朝廷,诬告郭恩乱杀无辜,实际矛头直指张昪。
  
   领导班子不合,一般的处理方法就是各打50大板,这次,朝廷也想如法炮制,将张昪和刘涣各自另调,计划由张方平接替张昪,张方平发言:“2人有矛盾,各说各理,全部外调不合适。”
  
   结果张昪留下继续,知秦州不是什么美差,张方平聪明。
  
   1055年,张昪回京被重用,升御史中丞(检察院院长),当时刘沆是宰相,与御史范师道和赵抃有隙,这哥俩可能指责过刘沆,刘沆想张昪刚刚上任,与这2人还没感情,不如乘此时机,将他们调离,张昪知道刘沆的动作后,据理力争,“御史本来就是天子的耳目,得不到你宰相的好感就能排斥吗?”
  
   这事也惹恼了仁宗,一气之下,将刘沆免职。
  
   仁宗确实感触到了张昪的直忠,有一次,无不感慨地说:“爱卿很孤立,全是因为仗义直言啊!”
  
   张昪一笑:“臣心中有圣上,并不孤单,然而朝廷大臣中,只关心自己权禄的多,一心报国的少,窃以为陛下最孤单。”
  
   仁宗半天没说话。
  
   1058年,升参知政事(副宰)、枢密使(主管军事),走上人生顶峰。
  
   此时的仁宗仍然无子,立储是个大问题,皇帝不开口,胆小的不敢开这头。
  
   谁知道仁宗能活多大?谁敢断定就注定无子,也许过2天哪位妃子就怀上了,这事没法说。
  
   如果突然仁宗有个三长二短怎么办?由谁继位?终归此时的仁宗已经快50岁了,这话更是说不出口。
  
   张昪与当时的宰相韩琦和欧阳修及其他官员一起苦口婆心,最终仁宗才下定决心,做了自己无儿的打算,立了侄子赵曙为太子,即后来的宋英宗。
  
   1063年,仁宗病逝,赵曙继位,当时已经72岁的张昪要求退休,英宗不答应,为了表示诚意,特许张昪5天一上朝,并免去一切上朝礼仪。干了几天,张昪又提此事,英宗一看张昪的架式,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也是心疼这位老臣,准退。
  
   退休后的张昪,没有了公事的繁杂,远离了官场的瘴气,心灵放飞,游山川,踏平地,感觉这时候生命才真正属于自己。
  
   几十年的为官,也许让他更看清了什么,有了更冷静的思考,更真实的快乐。
  
   游走至建康(今江苏南京)时,作者登高远望,面对层峦群山、浩瀚长江,发出了由衷的感慨,写下这首名作。
  
  
  [本词简析]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
  
   风物:风光景物。
   非常喜欢这样的开篇,大气广阔,文字间带着刚硬,蔫了吧唧的人喜欢娓娓道来。
   什么悲秋、花叶摇落,没人规定秋天必须纠结。
   在作者眼里,“向秋”的“风物”很“潇洒”,景随人变,其实是作者自己潇洒。
   张昪弃官侍母就足以说明其潇洒,凛凛然蔑视权禄。
  
   ——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
  
   前2句先轮廓,从这2句开始细述。
   霁(ji4)色:雨后初晴的天空颜色。
   长江滚滚波涛,气势磅礴,在一般人眼里很大,作者的理解更大,大到什么程度?比天还大,它能“浸”天。
   不是天无边无际,而是长江,以致看不到“断”在何处。
   很多诗词都写天大于水,张昪例外,足见作者的豪放,我喜欢。
  
   因为当时正是傍晚,天气渐凉,“冷光”当然是作者的感觉。
   雨后初晴,天染霞色,映射在凉冷的水面。
   这首词,有好几处让人想不到,霁色应该是暖色,与后面的“冷光”正好相反,之所以敢这样放一起写,一是作者胆大,看问题很洒脱,另一个可能是为后面的抒情作暗示,世界本来就冷暖共存,关键在于如何取舍。
  
   ——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蓼(liao3):一种生长在水边的植物。 屿:小岛。
   荻(di2):也是一种生长在水边的植物。 洲:江河中由泥沙淤积成的岛屿。
   这2句与上2句不同,描写近景。
   作者看到了长着蓼的屿和开着荻花的洲,并没停,继续描写,它们掩映着竹子围成的篱笆和茅舍。
   江边自然有人居住,作者选入此景后,整首词显得不暮气,词读至此,有了活跃元素,产生了想像画面。
   上2句是远景、大景,这2句是近景、小景,一放一收,境界开阔,与第1句“一带江山如画”相承。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
  
   下片开始抒情。
   酒旗:酒店挂的旗。 低亚:低垂。
   “烟”,指什么产生的烟?
   是江面上的水气还是百姓家的炊烟?觉得怎样理解都可以,总之,“低亚”的“酒旗”在“烟外”。
   这2句描写远景。
   以作者当时70多岁的高龄,他能看到“云际”处的船吗?而且能分辨出是客船,且帆高挂。
   还有“烟外酒旗低亚”也能看清楚吗?一般的酒旗可都是挂在房檐下的。
   我估计他不能,是虚写,是想像,为什么这样写?是为了整体下片的抒情。
   下片抒情,但这2句并未抒情,是先营造一个氛围,而且这个氛围恰恰表现了作者的潇洒和豁达。
   “客”暗示了人们为了生存而不停的奔波忙碌,“酒旗”暗示了忙碌人的短暂休息。
   一动一静,都是客人的行为,都是奔波在外,都是权禄下的棋子,有一种沧桑感。
   这2句为整个下片抒情做足了铺垫,作者应该是有意为之。
  
   ——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
  
   渔樵:渔夫和樵夫。
   建康(今南京)是六朝古都,演绎过无数人的起伏跌宕,不论当时如何壮怀激烈,最终都成了渔樵人的闲话。
   悲哀。
   不退休还等啥?
   这2句才是本词的中心思想,通过渔樵表达出来,也正是作者的醒悟。
  
   ——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有了上2句的醒悟,作者再倚楼远望时自然成“怅”,此时的日已为“寒日”,秋季的夕阳给人的感觉一定是寒的吗?未必,完全是心理反应。
   “无言”不如说“寒日”无言,而是作者自己无言,想说的话太多了。
   最后一句,余韵无穷。
  
   作者张昪晚年活得清楚明白,这同样是一种智慧。
  
   解析完毕。
  
   ====================================
  
   首先是这首词吸引了我,当进一步了解作者本人时,作者的品性撼动了我,弃官养母,未必谁都做得到。
  
   人不会无缘无故地执着于某一件事,孝子,肯定有较深的思想,只是平时不说。
  
   儒家经典中有一本伦理学著作《孝经》。
  
   ====================================
  
   作者后来隐居在河南嵩阳的紫虚谷,过着幽静清闲的生活,此期间,写过一首词,同样留传至今:
  
   满江红
  
   张昪
  
   无利无名,无荣无辱,无烦无恼。夜灯前、独歌独酌,独吟独笑。况值群山初雪满,又兼明月皎光好。便假饶百岁拟如何,从他老。
    知富贵,谁能保。知功业,何时了。算箪瓢金玉,所争多少。一瞬光阴何足道,但思行乐常不早。待春来携酒殢东风,眠芳草。
  
   (假饶:假设增加。 箪dan1瓢:一箪食,一瓢饮,比喻生活清苦,安于贫困。殢ti4,沉醉)
  
   这个快乐的老头,活到86岁。
  
   ====================================
  
   孝顺、功成名就后抽身而退、晚年慧智快乐的张昪。
  
   离亭燕
  
   张昪(bian4)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谢谢阅览。
  
  
  
  
  

本文由<贴库网>整理,全文地址:http://www./232708/115.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