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聊状态是创意思考催化剂

 yagi1 2013-02-18

身处在快速回应、没有时间反思或专注的数位时代,我们似乎逐渐失去了深度、创意思维的能力,回归「慢想」,才能以放松和等待释放创新力量。

◆慢想力

唯有正确的思考,也就是深度思考,才能使你我成为独一无二的人,再与创意点子结合,就成为推动世界前进的一股力量。深度思考是策略规画、科学发现与艺术创造所必备的,也是严谨、聚焦、审慎、熟虑、独立、原创、充满想象、开阔、宽广、宁静、松弛、专注、深思与反躬自省的思考,信息的流动受限且和媒体息息相关,或许你会称它「慢速流」,但不是浅薄、狭隘、匆促、粗略、破碎或错乱。

然而,在仓卒之中无法做到深度思考,身旁充斥各种干扰也不能,书写一百四十个字无法表达深度思考,一心多用的混乱心绪也不能。当我们从不曾好好端坐不动或者完全静下心,我们的思考质量会是如何呢?快节奏的生活改变了我们的思考质量,但唯有保持距离或从中抽离才能认清这个事实。

或许你会认为这不重要,但它确实很重要。过去的知识革命用脑力取代劳力,成为经济生产的主要工具,今日最重要的智慧资本财也是人类心智的产品,而我们正处在另一次革命的浪头上,未来人类的心智将与聪明的机器争工作甚至争宠,机器将越来越精于将储存的知识与人类行为模式配对,于是我们的世界将从付钱给人累积与散播知识到流动的创新经济,人们因为概念性思考而得到奖赏,然而这种思考形态正遭到冲击。

我们需要做少一点、思考多一点,需要偶尔放慢速度,不要再混淆变动与进步,别再认为沟通与决策都得立刻进行。

离开办公室,脑袋更灵光

一年来询问上百人在哪里脑袋最灵光,只有一、两人提到在办公室,一人则回答当办公室不用来办公的时候。没有人回答「当然是在办公室」,也没有人回答在学校。

某知名的跑车公司老板摩根(Charles Morgan)答得很干脆:「在马尔文山丘散步时。」我想他是指独自一人,至少不是带着公司的管理团队走在他后两步的地方,一面做笔记一面对跑车制程提出建议。

我们花几百万美元设计办公室,花数十万美元请顾问主持创意发想与策略讨论会,但大部分的人脑袋最灵光的时候,却是在工作场所之外的地方。

人们在办公室以外的地方会产生好点子,是因为脑子需要在轻松、非工作状态下才能灵活转动。换言之,唯有停止思考,点子才会跑出来。过去二十五年,我参加过无数次脑力激荡,虽然荡出一堆点子,但通常都很肤浅,跟同事友人出去吃中饭反倒更有效。

社会学家欧登伯格(Ray Oldenburg)创了「第三地」(third place)一词,是指我们在家和办公室以外习惯待的「中间地带」。星巴克(Starbucks)是其一,小酒馆或公共图书馆也是,都是可以供人思考、聊天和酝酿点子的地方。

话说回来,你最近有试着坐在星巴克喝杯咖啡吗?或许你会发现每张桌子都是笔电跟计算纸,不然就是准备开会。咖啡办公室(Coffee Office)是加拿大的连锁咖啡馆,为了行动工作者提供去处,外表看似一般的咖啡馆,店内提供免费的无线上网和很多插头,付费会员还可以使用工作站、会议室、会面的空间,并提供充电打盹的睡眠舱。基本上,咖啡办公室就是一台咖啡机跟几间办公室,而不是一间办公室加上几台咖啡机。

对没有办公室或必须随时待命的人来说,类似地方成了他们的代用办公室,而不是放松、恢复精神跟交谈的地方。另一个流行语「贝都因工作者」(Bedouin worker)描述的一群人则有摧毁第三地之虞,他们要将这些地方变回人们一开始想逃离的第二地。

不幸的是,组织扁平化与精简化等趋势可能持续,导致更多人将陷入白天无处可去的状态。不过这种情形不会永远存在,禁止携带笔电以及谈生意的地方将发动反击,目前已经有书店和熟食店禁止使用手机,此时此刻的顾客似乎还不怎么在意,但终究会的。火车的安静车厢跟飞机的安静座位区只是开头,最终我们会看到餐厅开辟无手机座位区,以及禁止儿童玩Sony PSP 和任天堂DS的特定公共区域。

多工处理,扼杀深度思考

无聊是件美好的事,反刍是创造的前奏曲,﹁什么都不做﹂不仅是人生仅存的少数奢侈事情,也是一种心情的状态,容许我们放下外界的一切来探索内心深处。但是,如果十个人不断传来他们中午吃什么,或者对你新西装的剪裁发表评论,你是没办法无聊的。省思让心灵澄净,赫洛威尔医师说,省思是发挥想象力的前奏曲,是一种有用的情绪,自古以来促成许多深度的洞见。

一开始无聊让人不舒服,但是当你通过心灵的苦恼,就能在正确的脉络下了解事情,看清样貌。但数位科技,尤其是行动科技刚好相反,这年头当你试图解决问题时,很容易就会因为数位科技而分神,但只要坚持,就会发现一直在寻找的答案。

当你无须面对任何事,就会发明做事的新方法,艺术家在面对空白的画布时多半什么都不想,儿童也是如此,他们无聊时会发出没有意义的声音,最后会找到事情做。

然而,这年头想要无聊也难以实现,我们不给孩子空想与做梦的时间和空间,英国国家统计局(ONS)表示,十六岁以下的孩子当中,四五%仅花二%的时间独处,此外学童的自由时间(上学、做功课、睡觉和吃东西之外的时间)从四五%减少到二五%,孩子的每日作息排得井然有序且许多事情假手他人,以至于没有如纽约大学教授威克菲尔德(Jerome Wakefield)所说「认识自己」的机会。成年人也是,我们很少拂拭自己的心,于是尘埃便堆积到再也无法认清事情的本质。

不仅难以无聊,我们甚至无法做好一件事情。多工处理扼杀深度思考,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神经生物学教授察路波(Leo Chalupa)表示,一心多用加上密集的声音与视觉信息(与伪信息),对脑部造成潜在的永久性伤害。另一个相关的概念叫作「连续性局部注意力」(Constant Partial Attention,简称CPA),曾在苹果和微软研究实验室工作过的史东(Linda Stone)了解高科技产品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于是创了CPA一词来描述人不断扫视数位环境寻找机会与威胁的样子。跟上最新信息成为一种瘾头,一旦没有就觉得焦虑。

从某方面来说这不是新鲜事,四万年前的人类在大草原上生活就是如此,一面大口吃着新鲜的肉,又得随时留意掠夺者,但是数字化加上网络连线增加了信息量,现代人消耗的信息量之大,以致我们的注意力永远都处在破碎的状态。

然而,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我们也不能时时处在高度警戒的战或逃状态。保持警觉会带来身心压力,因此一定要偶尔停止或减少信息的接收《慢活》作者欧诺黑说:「现代人的本能不是深度思考,也不是让思想浸润在内心深处,而是触及最靠近自己的媒体音频。」换言之,现代人放松的方式是把更多信息塞进脑袋里。

盖兹一年两次,隐居找点子

察路波认为,每个人每年都该腾出一整天什么事都不做。不跟任何人做任何形式的接触、不交谈、不打电话、不收发电邮、不发简讯、不看书、不看报纸、不看杂志、不看电视、不听广播、不听音乐、不与其他人的内心接触,无论是文字、语言还是录像录音。

你是否曾经二十四小时什么都不做?试试看吧,会让你的脑袋清醒一阵子。全然的孤寂、寂静或心灵不受打扰,能消除你的自我觉知,时间变得毫无意义,最近的记忆逐渐消失,有种抽离一切的感觉,同时又和宇宙万物深度连结,既神奇又让人害怕。

看看比尔.盖兹怎么做。十五年来荣登世界首富的盖兹每年两次会到一个无人知晓的滨水区隐居七天,在这周当中思索未来并想出让微软耳目一新的点子,也就是阅读「东西」而非「人」。盖兹为现代办公生活的设计带来许多帮助,我们会以为他应该是到虚拟世界去隐居而不是远走他地。

作者:理查.华生(Richard Watson)

作者简介_华生

知名趋势观察家、演说家,也是全球百大企业顾问,帮助个人与组织培养前瞻性思考能力。成立全球趋势网站What's Next、共同创办方案规画顾问公司Strategy Insight,客户包括:IBM、麦当劳、维京集团、宜家家居、丰田汽车、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资诚会计师事务所(PwC),也帮丹麦、澳洲等地的商业杂志撰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