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月里来节日多

 红瓦屋图书馆 2013-02-18
正月里来节日多
  • 2013年02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过年时种“谷子”“打囤”等活动已经成为一种愉悦的象征。大多数人家只是在对小康社会生活的预习和对传统民俗的品味罢了。
  □ 纪慎言

  按中国北方地区的民俗,正月里的每一天几乎都是节日;最可称道的当然是正月初一的春节和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但是,旧时北方农村的人们在初一、十五之外,最崇尚的还是正月初八的“谷日节”和正月二十五的“填仓节”。
  “谷日节”这天,民间风俗认为,如果天气好,这年就五谷丰登,不好就会歉收。“谷日节”蕴涵了重视农业和珍视粮食的文化理念,这对当今许多远离大自然、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来说意义匪浅。
  而正月二十五的“填仓节”更是一个祈求新年五谷丰登的节日。这个节日祭祀的主要是土地爷和磨神。所谓“填仓”就是填满粮仓的意思。我们鲁西北老家管粮仓叫粮囤,所以,“填仓节”在我们那里叫“打囤”。
  一说到“打囤”,一下子就让我想到了60年前儿时的情景。那时,六七岁刚记事的孩子是过年和民俗活动的无限向往者和积极参与者。年三十早晨在自己家的粪堆上“种”上用秫秸、高粱瓤等材料制作的“谷子”之后,到正月二十五“打囤”时,才知道这是与收“谷子”前后呼应的“农事”。有播种,有收藏,这都是农家非常向往的乐事。
  “打囤”是用农家锅灶下的草木灰在自己的院子里画上几个圆圈,圆圈的中心分别放上玉米、小麦、高粱、豆子等平常年里收获的东西;有的还在“囤”边画个梯子,表示来年年景好、大丰收,使这“囤”又满又高。这都是人们对五谷丰登、丰衣足食美好而纯朴的向往。后来还见过有人在“囤”里放了毛票(面值为角的钱,那时候人们钱少,面值为元的并不多见),希望能够收获一囤的钱财!
  相传在古代,“填仓节”是一个非常隆重的节日,旧时每当正月二十五这天到来的时候,民间亲朋好友便相互往来,佳肴盛馔,争相贡献,美酒珍馐,一醉方休。至今在我们家乡还流传着“打囤尖儿铺囤底儿,吃了麦子还有米儿”的谚语。
  关于“填仓节”“打囤”的来历,有许多民间传说。其中较流行的是:相传在很久以前,北方地区遭遇连年大旱,赤地千里、颗粒无收。可是皇家官宦不管百姓死活,依然横征暴敛,弄得民间怨声载道、鸡犬不安。有个看守粮仓的官吏,看到民间惨景,于心不忍,便毅然开仓放粮,赈济百姓。他知道这样是触犯了王法,必然会遭受责怪和惩罚。于是,他在让人们把仓库的粮食弄走之后,便放火烧了粮仓,自己也被活活烧死在里面。而这一天正好是正月二十五。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舍己救民的仓官,就在每年的正月二十五这天,用自家的草木灰在院子里“打囤”建仓,以示对善良仓官的怀念和对新年五谷丰收的祈盼。
  如今,我鲁西北老家的人们虽然还在用囤装粮食,但是都用上了铁皮或水泥等防潮防霉防鼠害的材料。过年时种“谷子”“打囤”等活动已经成为一种愉悦的象征。大多数人家只是在对小康社会生活的预习和对传统民俗的品味罢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