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厢1


      在上海城隍庙举办的2010民俗庙会上,展出了上海老画家贺友直先生的十余幅作品,总题名为《上海老城厢三百六十行连环画》。

      贺友直先生擅长画连环画,他的代表作有《山乡巨变》、《朝阳沟》、《十五贯》、《小二黑结婚》等。被誉为中国连环画泰斗。

     《上海老城厢三百六十行连环画》画的都是上海老城厢曾经有过的一些特殊行当。这些行当除个别的仍保留至今而外,其余的大多已随时代的发展和变迁而消声匿迹了。

      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风土人情,不同的社会环境和不同的生活习惯,也就产生了截然不同的“老行当”。今天能在图画中重温这些老行当,或亲切、或新鲜、或嘘唏、或感叹,不同年龄,不同经历的人一定会有不同的感受。

      上海的老行当带有鲜明的海派特色,给我印象最深的要数上海早点的“四大金刚”,即大饼、油条、粢饭、豆腐浆。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曾在上海进修了一年,差不多每天的早餐就是花上一毛多钱吃这“四大金刚”。

      直到今天,在上海的一些小街上,每天早晨仍有卖“四大金刚”的摊点,早高峰时,还会排成长队呢。

      我从小对连环画就情有独钟。记得在成都我老家的一条街上,有一家连环画书铺,书铺里摆放着一排排很矮很矮的长条橙,花一分钱就可以坐在那里看上两本小人书(连环画又称“小人书”)。在我读小学的时侯,我和比我大两岁的哥哥差不多每天中午都是在小人书铺里度过的。以至到现在,我仍对连环画保留着浓厚的兴趣。

      在城隍庙庙会上,当我看到著名老画家的《上海老城厢三百六十行连环画》时,不禁驻足欣赏良久,并将每幅作品一一拍成照片,保留下来。

      朋友们在欣赏画家作品的同时,一定也能感受到几分上海老城厢的旧时风情了。和自已家乡比较,有哪些行当是相同的?哪些是不相同的呢?这也许会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吧。


     上2上海22

     上1上海1

     上16上海16

     上17上海17

     上15上海15
       
     上13上海13
  
     上14上海14

     上12上海12

     上11上海11

     上10上海10

     上9上海9

     上8上海8

     上7上海7

     上6上海6

     上4上海5

     上5上海4

     上3 上海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