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十六行”到“三百六十行”

 老农看天下 2015-11-19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是我们经常说起的一句话谚语,大家也以此来激励自己或是激励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那古代的三百六十行都是指的哪些行当呢?有事怎样从最早的“三十六行”变成“三百六十行”的呢?

所谓“三百六十行”,其实是指各行各业,是所有社会工种的总称,只是一个大约的数字,可能多于三百六十行,也可能少于三百六十行。

最早的时候没有“三百六十行”之说,只有“三十六行”,这一记载最早见于唐朝,有明确记载的最早出现在宋朝。宋代周辉《清波杂录》上记载唐朝的“三十六行”:肉肆、宫粉、成衣、玉石、珠宝、丝绸、纸、海味、鲜鱼、文房用具、茶、竹木、酒米、铁器、顾绣、针线、汤店、药肆、扎作、陶土、仵作、巫、驿传、棺木、皮革、故旧、酱料、柴、网罟、花纱、杂耍、彩奥、鼓乐、花果等。南京国学研究会官方网址:http://www./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社会职能的转变,到了宋朝,“三十六行”增至“七十二行”。元朝时期,七十二行增至一百二十行。《元曲选·关汉卿》云:“想一百二十行,门门都好着衣吃饭。”

到了明朝,开始有“三百六十行”的记载。明代田汝成《游览志余》记载:“杭州三百六十行,各有市语也”;明朝《白兔记·投军》记载:“左右的,与我扯起招军旗,叫街坊上民庶,三百六十行做买卖的,愿投军者,旗下报名。”;明朝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八记载:“三百六十行中人,尽有狼心狗行,狠似强盗之人。”这些书籍虽然记载了行数,但未曾记载“三十六行”之外增加了哪些行当。南京国学研究会官方网址:http://www./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到了清朝,行业的细化更多,数量应该高于“三百六十行”,但也没有明确的记载。清朝徐珂所著的《清稗类钞·农商类》记载:“三十六行者,种种职业也。就其分工约计之,曰三十六行;倍之,则七十二行;十之则三百六十行。”可见“三百六十行”只是一个约数,清朝已经超过了“三百六十”这一数字。但根据千百年来形成的习惯,说起来方便,听起来顺耳,所以“三百六十”这个数字一直没有再增长,直到现在,我们用“三百六十行”来概括所有的行当。

根据史料记载,最早的“三十六行”有:肉肆行、宫粉行、成衣行、玉石行、球宝行、丝绸行、麻行、首饰行、纸行、海味行、鲜鱼行、文房用具行、茶行、竹木行、酒米行、铁器行、顾绣行、针线行、汤店行、药肆行、扎作行、仵作行、巫行、驿传行、陶土行、棺木行、皮革行、故旧行、酱料行、柴行、网罟行、花纱行、杂耍行、彩兴行、鼓乐行和花果行。南京国学研究会官方网址:http://www./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