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北京的七十二行

 古稀老人赵 2019-06-26

北京,一个六朝古都、三千年的古城,解放后又作为新中国的首都。如今的北京算是国际化大都市,尽管经济很发达,却并不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北京是政治、文化中心)。但是在过去,帝都的经济应该说是名列前茅的。我们都知道,明清北京城是在元大都基础上改建而来,元代在建设北京时,对于大街的定义是:24步阔,两侧都是买卖铺户的城市主干道才叫大街。由此可见,从那时起,政府就很重视北京的商业,在加上各类集市、庙会分布在城市各方,真得说是三教九流、五行八作云集于此。

老北京的七十二行

关于社会上的各种行业,我们一时之间根本无法数清,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现代化新兴行业的涌现,我们更加无法说清这世界上到底有多少行儿?如果要分大类,那比较容易,比如农林牧渔、工业、手工业、建筑业等等,但是要细分,我们就实在无法统计了。也许从有关部门能够得到具体数字,中国到底有多少行业,但我实在是没查过,倒是听说过去传统的行业有“具体数字”,因为老北京流传着七十二行之说。清末民国有位教育家叫陶行知,他写过一首《自动学校贺诗》(自动学校即南京佘儿岗儿童自动学校,成立于1932年): 有个学校真奇怪,小孩自动教小孩。七十二行皆先生,先生不在学如在。由此可见七十二之说不仅北京,而且由来已久。

老北京的七十二行

那么过去的政府是如何统计出来的呢?过去您要从事某种行业,也得经过政府批准、备案(不备案怎么跟您收税呀?多简单的道理?),比如您想开个渔业公司,得有渔帖,开个饭店、办个商行,也得有执照才行。那么当年就真的统计得这么准确?真的就这么巧正好儿七十二行吗?估计您还听说过这么一句话,叫: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对了还有一句,说:三十六行就没您这一行。那我们就有点儿懵圈了,到底是七十二、三十六、还是三百六呢?其实这都不是实数,不管是三十六行、七十二行、还是三百六十行,都是虚指,用以形容行业之多。

老北京的七十二行

因为中国人喜欢这样的数字,这跟咱们的传统文化有关,比如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周天三百六等等。中国这么大、人口这么多,到处都是商机、干点儿什么都能吃饭,怎么可能统计得这样清楚?起码儿来说,除了那些经过批准的行业,旧社会的那些江湖术士、金皮彩挂、蜂麻燕雀、盗窃碰瓷儿的……,虽然不是什么正经的、合法的行业,但怎么说也算一行人吧?那么说了半天,三十六也好、七十二也罢、亦或是三百六十行,这些数字从何而来呢?难道仅仅是因为喜欢吗?就没点儿根据吗?还真有!其实说三十六行是个虚数,可能有些“冤枉”了,因为还真有人具体介绍过三十六行,宋代有本《清波杂录》,那上面说三十六行包括:“肉肆行、鲜鱼行、海味行、米行、酱料行、花果行、宫粉行、酒行、茶行、汤店行、药肆行、柴行、棺木行、丝绸行、成衣行、顾绣行、针线行、皮革行、扎作行、故旧行、仵作行、网罟行、鼓乐行、杂耍行、彩舆行、珠宝行、玉石行、文房行、纸行、用具行、竹木行、铁器行、陶土行、花纱行、驿传行、巫行。”

老北京的七十二行

这是官方版本,还有个民间版,是个顺口溜,说:“一耕二读三打铁,四五航船磨豆腐, 六木七竹八雕花, 九纺十织织布郎, 十一裁缝做衣裳, 十二是个修锅匠, 十三卖杂贷, 十四打磨工, 十五皮匠鞋子上, 十六拉锯木匠苦, 十七和尚做外场,十八尼姑清弹唱, 十九道士唱凤凰, 二十僮子数的土地堂, 廿一叮当算命的, 廿二相面看眼光, 廿三打卦穿长衫, 廿四渔鼓道情唱, 廿五樵夫在山上; 廿六郎中卖假药,廿七兴乐把戏唱, 廿八打拳强身体, 廿九做百戏的武艺强, 三十下雨出门去修伞, 卅一天晴出门磨剪刀, 卅二最脏修屋的, 卅三挑的八根系, 卅四重丧花轿行, 卅五是个剃头匠,最后一行看牛郎。 上行下行三十六, 行行总出状元郎, 若问看牛哪一个? 就是皇帝朱洪武。”

老北京的七十二行

通过最后一句可以看出,这个版本必定是明朝以后的。可能是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觉得三十六行不足以作为社会行业的代称,于是给它翻了个倍,变成了七十二行,还觉得不够,于是乘十、又成了三百六十行。清末学者徐珂在他的《清稗类钞》中就说:“三十六行者,种种职业也。就其分工而约计之,曰三十六行,倍则为七十二行,十之则为三百六十行。”然而发展到今日,我们要是再一次“分工而约计之”,恐怕把七十二行再乘十也不够,当今社会又何止七百二十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