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灵枢、素问与针灸学(之二)——脉、经脉共治腰痛的针灸盛况

 章木匠 2013-02-18
灵枢、素问与针灸学(之二)——脉、经脉共治腰痛的针灸盛况

作者:吴濂清  


内经临床治疗的文章很多,疾病类别也多,但能反映出一种疾病(病形)与其相关脏腑经脉及治疗因子的诸关系,并客观地表述其发生、演变过程的,首推《素问·刺腰痛篇》。腰痛,在现代是常见病,古时的刀耕火种年代,可能更为常见,所以才有脉和经脉共治腰痛的盛况。

《素问·刺腰痛篇》记载有14种腰痛,特点是都以经脉名称和脉之名称命名腰痛。以经脉名称命名腰痛的有:足太阳腰痛、足少阳腰痛、足阳明腰痛、足少阴腰痛和足厥阴腰痛,以脉名称命名的有解脉腰痛,衡络脉、会阴脉、阳维脉、散脉、飞扬脉、昌阳脉、同阴脉和肉里脉腰痛。共有五条经脉,和十二经之外的九条脉,对症状的描述都很具体。文献告诉我们:这些十二经之外的脉名大部没有保存下来。刺腰痛篇记录了各脉在何部位,能治疗何种腰痛,但它们为何消失?如何消失的?

经考察,某些脉的名称和部位,基本已成为现在的经脉之腧穴或奇经八脉之脉的名称,如会阴、飞扬和阳维脉。故本篇是经脉学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从名称多和治疗方式的多样性,若再联系缪刺论,可以形象地说它们是针灸学的神农架,有络脉、脉、经脉的针刺方式和病候主症的完整记录。如果说《灵枢》上的人迎脉、十五络脉,后来变成了穴位,觉得其过程不够清晰,那么,现在看到了九个在古时称谓的脉,在治疗腰痛的大论中曾与十二经的经脉名称并列,并名称很响,可后来它们的名称或者消失了,或者其名称虽在,但更换了原来的内涵。如会阴脉腰痛的会阴脉,它已被列入腧穴之列了。《甲乙经卷九·肾小肠受病发腹胀腰痛引背少腹控睾第八》,重复了《素问·刺腰痛篇第四十一》的“会阴之脉令人腰痛”的全文,但未诠释会阴脉的循行散布。在卷三的诸穴中,看到的是:“会阴,一名屏翳,在大便前、小便后,两阴之间[1]”。自此,会阴脉变为会阴穴(《灵枢经校释》有各《内经》名家注释的“刺腰痛篇”何脉改何名称的详解,请参阅),但其过程原书无解。为此将会阴脉腰痛的会阴脉介绍如下:  

会阴脉部位在“直阳之脉上三痏,蹻上郄下五寸横居”。关于此句的诠释,各家颇不一致。请参考《黄帝内经素问校释》P533--534和《黄帝内经素问译释》p316。有人说,因“督脉总督一身之阳,贯脊直上,故曰直阳”,所以是督脉,有人说是足太阳脉。也有人说“该条前曰会阴,后曰直阳,与前后文例不一,则脱简之说,亦不无可能”。以一孔之见认为,从有“蹻上郄下五寸横居”看,它决不是在会阴部,故后者所说极是。从字形说,这可能是木刻本昌字之讹,现代字之直和昌,一竖不出头都容易失真,木刻字体若因故模糊,昌直难辨,昌阳变直阳的可能性极大。直阳在何部位?本篇无此脉名,其它篇章亦无此脉名。若直作昌解,昌阳脉是“在内踝上大筋前,太阴后,上踝二寸所”。假如以此处为竖线坐标,向上行至郄下五寸(郄的下五寸是横线坐标)。古人的点线横竖定位法在两线交汇之处,正好符合“蹻上郄下五寸横居”的要求。当然据此可以说是内踝之蹻,也可以是外踝之蹻(曾有人说是申脉),但若按昌阳的部位定位,应是内踝之蹻。这纯是一孔之见,请多参阅各大家之注,因为会阴脉和会阴穴若真有如此之变化,真令人瞠目。但若说是督脉,或将直阳认为是太阳脉,这和二脉的循行位置不符。“之上”应有二解,一是在本身,一是在某物某处的上方,事实是足太阳循行于背腰、大腿的后侧,督脉循行于脊,都不符合“蹻上郄下五寸横居”之意。  

九脉为何被淘汰、它们为何消失了?请先看下表。  

根据治腰痛之脉的所在部位,将它们分为四组并列表,请参阅。  

《素问·刺腰痛篇》十四种腰痛证治一览表               表1  

分组  
经脉、脉  
症状  
所刺部位  

刺郄上下组  
足太阳  
腰痛,引项脊尻背如重状;  
刺郄中太阳正经出血  

   

解脉  
腰痛如引带,常如折腰状,善恐,  
刺解脉在郄中结络如黍米  

   

衡络脉  
腰痛,不可以俛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  
   刺之在郄阳筋之间,上郄数寸  

   

阳维脉  
痛上怫然肿;  
   刺阳维之脉,脉与太阳合[月耑]下间,去地一尺所  

刺膝前组  
足阳明  
腰痛,不可以顾,顾如有见者,善悲,  
刺阳明于[骨行]前三痏  

   

散脉  
腰痛而热,热甚生烦,腰下如有横木居其中,甚则遗溲;  
在膝前骨肉分间  

刺内踝上组  
足少阴  
腰痛,痛引脊内廉  
刺少阴于内踝上二痏  

飞阳脉  
腰痛,痛上怫怫然,甚则悲以恐;  
刺飞阳之脉,在内踝上五寸,少阴之前,与阴维之会。  

足厥阴  
腰痛,腰中如张弓弩弦;  
   刺厥阴之脉,在[月耑]踵鱼腹之外,循之累累然,……刺之三痏。  

昌阳脉  
腰痛,痛引膺,……甚则反折,舌卷不能言;  
在内踝上大筋前,太阴后,上踝二寸所。  

会阴脉  
腰痛,痛上漯漯然汗出,汗干令人欲饮  
刺直(昌)阳之脉上三痏,在蹻上郄下五寸横居  

刺少阳绝骨组  
足少阳  
腰痛,如以针刺其皮中,循循然不可以俯仰,不可以顾  
刺少阳成骨之端出血  

同阴脉  
痛如小锤居其中,怫然肿;  
刺同阴之脉,在外踝上绝骨之端  

肉里脉  
腰痛,不可以咳,咳则筋缩急;  
在太阳之外,少阳绝骨之后  


《素问·刺腰痛篇第四十一》见《黄帝内经素问译釋》南京中医学院编著p312-319  

若将五条经脉、九条脉治疗腰痛的针刺点分成四组,它们分别散布在小腿的后侧、前侧、内侧和外侧,可观察到各组所治的腰痛与各该组所用的针刺部位有无共性。如少阳成骨组,所刺部位在绝骨之端或绝骨之后,其病痛特点是:腰痛:“如以针刺其中”;“痛如小锤居其中”;“不可以咳,咳则筋缩急”。这些都是绝骨前后的主症;足少阳绝骨可以替代同阴、肉里脉。随着时间的推移,临床经验的积累,“郄中太阳正经”取代了后侧诸脉。阳明的“膝前骨肉分间”统一了前侧用穴。外侧的“少阳绝骨之后”等为“少阳成骨”取代。内侧最终是足少阴的天下。生动地反映了由于针灸学临床经验积累,和不断变革求新,九条脉被取代继而消失了。这既反映了那一时段针灸学经脉发展的真实,也反映了发展是一切事物运行的必然规律。假若再用现在的“腰背委中求”作为本篇治疗腰痛的延续,证明发展才是硬道理。  

本篇治疗方法的多种多样,显现了当时各针灸流派,在以针刺治疗腰痛这一命题下,展示了对经脉学说理论的认识和应用,以及他们治疗本病经验的相互交流的盛况。联系《灵枢》以腰痛作病论者,仅有“五邪”和“杂病”,其中“杂病”论述较详:  

“腰痛,痛上寒,取足太阳、阳明;  

痛上热,取足厥阴;不可以俯仰,取足少阳;  

中热而喘,取足少阴、腘中血络”。  

杂病篇还记录有各部位之厥、嗌干、齿痛、聋、腹满、心痛等。治法都是取足少阳、手阳明等经脉名,或刺出血。病种虽多,治法也不少,但没有一例和脏腑相关的记录。这和刺腰痛篇记录的也是太阳、阳明、少阳、少阴、厥阴五条经脉和九条脉命名腰痛、治疗腰痛一样,无一例与肾或其他脏器相关者,可以说都是以经脉论病治病,不言脏腑。这是否可以看成以经脉论病治病为这一类篇章的特点,它和“肾大则善病腰痛,不可以俯仰”、“邪在肾,则病骨痛,……腰痛”写法不同。后者是以脏腑病形论治,如心病者、肾病者类的篇章(见下表)。因此也可以将前者经脉论病治病文章,作为文章时间先后次序的界标。如《灵枢?杂病第二十六》因无脏腑病形之言,可能发表在《灵枢?五邪第二十》之前。《素问?刺热篇第三十二》“脾热病者,先头重颊痛,烦心颜青,欲呕身热,热争则腰痛不可用俛仰……”,其发表时间应晚于《素问?刺腰痛篇第四十一》。即经脉论病治病在先,脏腑病形论治在后。个人见解难免偏颇不全,恳请赐教,若能共同讨论内经的具体内容,不耽于空泛之论,深感幸甚。  

内经论腰痛与脏腑相关记录             表2  

     篇章  
         腰痛与脏腑相关记录  

灵枢?五邪第20  
邪在肾,则病骨痛,阴痹,……腹痛,腰痛,大便难……  

灵枢?本脏第47  
肾小则藏安难伤;肾大则善病腰痛,不可以俯仰,易伤以邪。  

素问?脉要精微论篇第17  
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  

素问?刺热篇第32  
脾热病者,先头重颊痛,烦心颜青,欲呕身热,热争则腰痛不可用俛仰,腹满泄……  

素问?刺热篇第32  
肾热病者,先腰痛[骨行]痠,苦渴数饮,身热,热争则项痛而强  

素问?风论篇第42  
肾风之状,多汗恶风,面(疒龍)然浮肿,脊痛不能正立,其色[火台],隐曲不利,诊在颐上,其色黑。  

素问?脉解第49  
少阴所谓腰痛者,少阴者,肾也,十月万物阳气皆伤,故腰痛也。  


上表的“腰痛,不可以俯仰”等,与表1的写法很不相同,表1平铺直叙,表2有阐释腰痛之因的用语,或行文于腰痛之前,或后缀于腰痛之后,对比明显。  

本篇和缪刺篇名称的多样、治疗方法的多样一样,都再现了当时各针灸流派,以针刺治疗腰痛命题,展示了刺治方式和对经脉学说的认识和应用,以及它们治疗本病经验的相互交流的盛况,是针灸学发展过程的真实记录。文献展现了针灸学的光辉历史,会给针灸学的后学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书写素问的先贤,我们敬仰您们!感谢您们!  

小结  

1.本篇九脉、缪刺论“十二络”和经脉、络脉的兴亡记录,展示了经脉理论的真实发展过程,所以素问是针灸学的传世文献。  

2.本篇14种腰痛和《灵枢?杂病》记录的腰痛,都是以经脉论病治病,没有与脏腑相关的纪录,这种记录方式应进一步研究。  

3.刺腰痛论和缪刺论的主旨,都体现了求新、求变、求疗效、求发展,应认真领会,并应用于实际。  

                                    吴濂清2012/12/1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