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理解别人

 天天要数米 2013-02-19

微博上有几位北京朋友一直说要约我吃饭喝茶,有感于别人的盛情,我到了北京后特意告知他们我到了北京,结果大家连面都没见着。其中有一位很认真地跟我说正在讲课,晚些时候约我喝茶,结果就杳无音讯,一个月过去了也没有等到对方回话。倒是新认识的几位北京朋友约我见了面吃了饭,在此谢谢他们。


像这样的看起来被别人“冷落”的情况都曾经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有些人甚至还会在心里形成一个疙瘩。其实大可不必,因为这才是真实的生活,真实的生活需要我们真实地去面对。


人们最根本的行为逻辑就是利己,即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来对外界事物作出行为反应。一个人向别人有所承诺或表示什么,其实都是有条件的,也就是说只有当某些条件具备了,才能触发人们的某些行为反应。


就好像恋人之间的爱,其实都是有条件的爱。一位大红大紫的女明星不可能和一位穷困潦倒的男士谈恋爱。就算女明星和成功男士恋爱,一旦成功男士遭遇失败和破产,那么这对恋人一定会分道扬镳。道理说起来很简单,因为维持恋爱的条件已经失去了。


无数的曾经相互海誓山盟的恋人最终会走向分手,就是因为赖以支持恋爱关系的条件发生了变化或消逝,导致恋人之间的各自利益诉求不再一致,因此无论一方多么不想分手,最终必定以分手落幕。


一切的承诺背后都隐藏着相对应的条件,一旦条件发生了变化,承诺自然也就无法实现,所有的承诺都只代表了当时情况或条件下的承诺。然而时间总会改变着这一切,时间也改变着人们的心境和期望值,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


回到我们每个人身上,其实都存在着对别人无法兑现某些承诺的情况,这是因为时过境迁,况且我们事实上也不再是当初的我们了。


既然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或多或少地有负于别人,那么是否意味着我们就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别人冷落我们或有负于我们的行为呢?其实并不容易,因为人们还是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来思考问题。


然而无论怎样,我们都必须去理解别人;只有理解别人,我们才不至于给自己找别扭。那么如何理解别人呢?


我认为必须跳脱自己看问题,就是说要把自己当别人看,事实上在别人眼里自己就是别人。离开了自我这个中心,我们就很容易理解所面对的一切,此所谓旁观者清。


我们每个人都要怀有一颗平和的心态,不要太把自己当一回事,因为你在别人的心目中远远不如别人的自我更重要。只有不把自己当一回事的人,才能跳出自我,从而不受困于自我。


当一个人能够跳出自我,就很容易做到换位思考。当你站在别人的位置上时,就很容易理解别人的所作所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