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爆竹声声难忘怀》文/草碧天蓝

 昵称9664761 2013-02-20

《爆竹声声难忘怀》

过年放鞭炮,这是咱中华民族老祖宗用来辞旧迎新的老习俗。大年三十祭奠祖先、祭祀神佛;初一早上煮饺子、开门爆竹;初五破五、迎财神等等,鞭炮历来为年的岁时风俗扮演着最亮丽的角色。

过年放炮给我留下的记忆,可谓弥足珍贵。六十年代初那会,每每大年三十子夜一到,父亲就开始履行接神仪式,先为祖先上完香后,接踵就是放鞭炮。首当其冲放连挂鞭,随后父亲还要放几个二踢脚,“咚”——脚下一声,“噹”——天上一声;那种快慰,是平时品砸不到的况味。记得那年三十晚上,我们姊妹随父亲放二踢脚,刚放第一个,安然无恙,当再放时,怎么只听一响,莫非第二响是“哑炮”,我们还没回过神儿来,只听我家屋内“噹”闷闷得一声,声音刚落,就听老妈在屋里喊:“炮仗怎么放到炉坑里了”。却原来,我们出来放炮时忘了关门,正好我家平房厨房炉灶对着门,那没长眼的二踢脚第二响,没上天,直接钻进了炉坑。所幸大年三十不准倒炉灰,二踢脚没能施展威力,否则指不定要炸出多大乱子。俗话说:一次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打那以后,在我幼小心灵上,对二踢脚是敬而远之的。

在我人生经历中,放鞭炮令人难以忘怀的事还有更邪门儿的。儿子上小学二年级那会儿,单位按工龄分房,年轻人只能先住平房。年前我们买了只鸡,谁曾想买回家就给你下了蛋。得,继续下吧。为了鸡下蛋舒服点儿,我爱人弄了个篓筐,里面絮了大半筐稻草,白天鸡在里下蛋晚上当窝。那年也是大年三十晚上,儿子手持香火,时不时出出进进,和小朋友们放小鞭,一会“嘣”一声,隔一会又“嘣”一声,玩得那个开心;我一边包饺子一边美滋滋看着“春晚”。看着看着我觉着屋里怎么这么亮,我扭头向窗外一瞅,好么,窗外火光冲天。我立马窜出门外,只见鸡窝处大火一片,刚巧门口洗衣盆里养着鱼,我没有一丝犹豫,将鱼和一大盆水一起泼向了大火。老天保佑火立刻息灭了。您再看我家,门前烟雾腾腾,是鱼在蹦鸡在叫人心吓的呯呯跳,幸亏那鱼救了我的驾,不然火倾刻就能烧到我家的油毡棚,火一上房,喊救火车都来不及,那可惨大发了,还能过上年吗?火源无疑来自鞭炮,爆竹虽小,谁家摊上那火也受不吧。

   过年放鞭炮大多为烘托年味的气氛,但也有祈福的意味。前年春节途径上海,初四晚上睡意朦胧中,怎么听着酒店周围鞭炮齐鸣,如排山倒海之势;看看天,离天亮还早着呢,莫非上海人疯了?事后一问,原来上海人讲究“破五”,“送穷”。这“送穷”的炮就要赶在初四半夜放,初四十二点一过不就是初五吗?那么早放,无非谁都想早脱穷,目的是为了迎接新的一年幸福美好生活的早早到来。但是,于我认为,上海人这般燃放烟花爆竹还是悠着点儿好。因为,烟花爆竹危害不可小视,不仅释放大量有毒物质,那炸伤胳膊腿儿,拿钱买罪受的前车之鉴,可大有人在。

真真让我说着了,今年去北京过年。从年三十到初四,爆竹声怎么熙熙攘攘?心兀自琢磨:北京人和上海人一样,大概是等“破五”一起放了。到了初五还是如此。一问才知,前段时间因雾霾天气,政府提倡节日期间尽量少燃放烟花爆竹。您看看,北京人那觉悟,为减少雾霾,为了健康,从大家着眼,小家着手,您不折服成吗!

                     于癸巳年正月十二日完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