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聰訓齋語評註--持家篇

 岁寒松柏520 2013-02-21

●持家篇

  【小序】

  「家和萬事興」,雖然一直是祖先們薪火相傳的持家秘訣,但「貧賤夫妻百事哀」,為了開門七件事、為了經濟問題而爭吵不休的現象,卻也自古至今依然存在。從古典詩詞中,從章回小說中,我們看到一個個聲名在外的富貴世家,一個個清寒過日的書香門第,展開他們各自的盛衰歷史。究其興替之由,除了「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政治因素外,「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應該是最重要的關鍵所在。
  大凡幸福的家庭,都有類似的地方,不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就是夫婦和順、婆媳相親;但不幸的家庭卻毛病互異,各有各的離散成因。齊家與否,有錢沒錢並不是最要緊的條件,或奢或儉的生活習慣,以及待人接物的態度,才真正占了舉足輕重的分量。
  「持家篇」分成三目,簡介如下:
  〈節用度〉——俗話說:「興家猶如針挑土,敗家恰似水推舟。」祖先們篳路藍縷、披荊斬棘,後人一代代的傳下去,多數人遺留給子孫的只是財富,卻未曾把持家的精神傳下去。曾國藩說:「家敗,離不得個奢字。」能吃苦耐勞的子孫,一代少過一代;能過儉省生活的子孫,一代少過一代;最後的結局是——歷史也如此證明——「富不過三代」!
  喜歡寅吃卯糧,一輩子在「今朝有酒今朝醉」中過日子的人,事業做得再大,薪水賺得再多,恐怕家庭仍搖搖欲墜;因為主中饋的婦女們,為了「青黃不接」的家計問題,經常處在寢食難安的心情下,一家大小又如何能和樂呢?反之,柴米之間物質的花費,能省則省,即使眼前收入不豐,但絕不舉債度日,三五年後也能借由互助會、貸款方式,買個小房子;再辛苦一陣子,以小換大,家庭還是可以因此生根茁壯的!所謂「小富由儉,大富由天」,就是這個道理。
  儉省,其實不只是節約日常家居的花費而已,一切生活秩序的精簡化、單純化,都包括在這個範疇裡,有待我們用心體會。
  〈善待人〉——人際關係包含的範圍很廣,但總而言之都衍生自家庭,因此將「待人接物」的問題也并入「持家篇」。孔子說:「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古代有所謂五倫:「君臣有義,父子有親,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其實幾乎已包含了全部的人際關係。文中所說的「主僕」關係,現代生活中的「長官部屬、老闆員工」關係,應該和君臣之間差不多,因為彼此所依靠的就是道義。同事、同學、親戚之間,以至於鄰居之間的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則可歸入「長幼、朋友」關係。
  〈睦兄弟〉——兄弟之間天生的就具有長幼關係,但手足情深、血濃於水,仍與對一般人的敬老尊賢不同。歷史上演了一齣又一齣的家庭悲劇,無論深宮大院或世家望族,常跟兄弟妯娌之間的不睦、為王位家產你爭我奪,有很大的關係。如果家庭中最基本的成員——兄弟姊妹能相親相愛,那麼孟子所謂「父母俱存,兄弟無故」的天倫之樂,也才可能享受得到。
  除了五倫,還有一種「師生之間」的特殊關係,那是「情同父子、義若兄弟」的關係。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老師不只是傳授知識,還以言教、身教、境教,傳授做人做事、安身立命的道理。古代尊家庭教師為西席,待為上賓。作者為一世家,於家訓中十分重視讀書舉業,可惜未曾告誡子孫如何「尊師重道」,似不無遺憾。

  節用度

  【原文之一】
  圃翁曰:予於歸田之後,誓不著緞,不食人參。夫古人至貴,猶服三澣之衣(1)。緞之為物,不可洗、不可染,而其價六七倍於湖州縐紬與絲紬(2);佳者三四錢一尺,比於一疋布之價。初時華麗可觀,一沾灰油便色改而不可澣洗;況予性疏忽,於衣服不能整齊,最不愛華麗之服。歸田後惟著絨褐(3)、山繭(4)、文布(5)、湖紬,期於適體養性;冬則羔裘(6),夏則蕉葛(7),一切珍裘細縠(8),悉屏棄之,不使外物妨吾坐起也。老年奔走應事務,日服人參一二錢;細思吾鄉米價,一石不過四錢,今日服參價如之或倍之(9),是一人而兼百餘人糊口之具,忍(10)孰甚焉?侈孰甚焉?夫藥性原以治病,不得已而取效於旦夕,用是補續血氣,乃竟以為日用尋常之物,可乎哉?無論物力不及,即及亦不當為,予故深以為戒。倘得邀恩遂初(11),此二事斷然不渝(12)吾言也。
  圃翁曰:予性不愛觀劇;在京師一席之費,動逾數十金,徒有應酬之勞,而無酣適之趣。不若以其費濟困賑急,為人我利普(13)也。予六旬(14)之期,老妻禮佛時,忽念誕日例當設梨園(15)宴親友,吾家既不為此,胡不將此費製綿衣絝百領,以施道路饑寒之人乎?次日為余言,笑而許之。予意欲歸里時,倣陸梭山(16)居家之法,以一歲之費分為十二股,一月用一分,每日於食用節省;月晦(17)之日則總一月之所餘別作一封,以應貧寒之急。能多作好事一兩件,其樂逾於日享大烹之奉(18)多矣,但在勉力而行之。
  【註解】
  (1)三澣之衣:經過多次洗滌的衣服。澣,同「浣」,音「晚」;洗。語見《新唐書》〈柳公權傳〉:「因舉袂曰:此三澣矣。」
  (2)紬:同「綢」,絲織物的通稱。
  (3)絨褐:黃黑色會起毛的紡織品。
  (4)山繭:用野蠶絲所織成的綢。
  (5)文布:印染過的布。文,同「紋」。
  (6)羔裘:羊皮衣。
  (7)蕉葛:用蕉麻纖維織成的布。
  (8)珍裘細縠:真貴的皮衣,精細的紗綢。縠,音「胡」;縐紗。
  (9)如之或倍之:相等或加倍。
  (10)忍:狠心。
  (11)邀恩遂初:獲得恩寵,完成歸田的心願。遂,完成;初,本意。
  (12)不渝:不改變。
  (13)利普:利益普施。
  (14)六旬:六十歲。
  (15)梨園:指戲劇演出。唐玄宗時,曾於梨園中教授伶人,後遂以梨園為演戲之所。
  (16)陸梭山:陸九韶,宋人,字子美。學問淵粹,隱居不仕,與學者講學於梭山,因號梭山居士。其學以切於日用為要,晝之言行,夜必書之。著有《梭山日記》、《梭山文集》。
  (17)月晦:即月盡之日,陰曆每月最後一天。
  (18)大烹之奉:豐盛的食物。烹,音「碰」陰平。
  【講評】
  春秋時代齊國的宰相晏嬰,雖位極人臣,但生活儉樸,敝車羸馬不以為意,如此的節衣縮食所為何事呢?「齊國之士待臣而舉火者三百餘人」,原來他將自己的俸祿拿去接濟別人了。魯國的大夫季文子,也曾做過三朝宰相,但妾不衣帛、馬不食粟,惟有以身作則風行草偃,才能使國家長治久安。
  富貴人家喜歡排場門面,無論衣食住行,總是講究高價位高品質,或者是來源不易的質材。以今天來說,就是追求名牌。所花的金錢,比一般人用的多上數十百倍,而所提供的溫飽與舒適方便則並無二致。就拿演藝人員來說,由於身分特殊,製作服裝總是花費不貲;一心想與眾不同,爭奇鬥怪的服飾必須多加人工,增添配件。一套上臺作「秀」的衣服,經常只穿兩三次就打入冷宮;這種衣服又不能家居穿著,簡直是暴殄天物!而電視新聞媒體不也常報導一些衣衫藍縷、飢不擇食,正嗷嗷待哺,有待各方伸出援手的苦難人民嗎?看看別人,想想自己,這樣的行為是不是有點「折福」呢!
  說到吃的方面,中國人可以「上窮碧落下黃泉」無所不吃。今天的吃,已經不是飽腹營養而已,飛禽走獸固然照吃不誤,連瀕臨絕種的、文明國家在想盡辦法保護的稀有動物,也無所不用其極的加以打殺,茹毛飲血幾近野蠻!燕窩、魚翅,所含的營養不外乎蛋白質,跟豆腐又相差多少?虎鞭、海狗丸,真能壯陽?犀牛角粉的解熱功能,難道沒有別的東西可以代替?如此破壞環境生態,引起自然界的不平衡,真是罪孽深重啊!
  孟子曾經說:「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家家戶戶能過一個正常的生活,不飢不寒,五十歲衣帛,七十歲食肉,對老人家原就是一種尊重,也是一種安養之道。超過了限度,便是浪費。無論古今中外,有人奢侈就有人困窮,朱門酒肉臭,路必有餓死骨;不患寡而患不均,怎樣消除貧富懸殊的現象,往往是政府追求安定的第一步。
  今天,一桌酒席有高達數萬者,結婚喜宴、壽誕、喬遷請客四五十桌已是司空見慣,如此則一餐之間花上百萬,又是怎樣的揮金如土呢?多年前提倡的五菜一湯梅花餐,似乎隨著物慾橫流而成為歷史了。根據統計,一年要吃掉一條高速公路,絕非誇大之辭。如果此風不能遏止,想不造成貧富懸殊的現象也難,想順利推行國家建設和福利政策也難。
  一個人無論用什麼手段,只要他獲得了許多財富,他的言行舉止多少會有所改變。有了錢,趾高氣揚,說話大聲;出手闊綽,瞧不起寒傖儉薄的生活方式,這些都是暴發戶的典型姿態。我們知道,五行是相生相剋的,三十年河東轉河西,假使不能持盈保泰,怎麼得到的,也將會怎麼失去。
  水流金也腐,能克制金錢滿溢的,大概就是水的含容力量了。金錢財富的確能彰顯一個人的身分,為什麼許多人都喜歡珠光寶氣,必定有他的道理;但是,徒然注重金玉其表,往往只說明了內在的虛無而已。孔子曾以為「富而無驕不如富而好禮」,有了財富,如果也能學水的潤己澤人,恩被萬物,淡化自己的性情,相信那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原文之二】
  不足,則斷不可借債;有餘,則斷不可放債。權子母(1)起家,惟至寒之士稍可,若富貴人家為之,斂怨(2)養奸,得罪招尤(3),莫此為甚。
  【註解】
  (1)權子母:計算本金,謀取利息。權,衡量。
  (2)斂怨:聚集怨仇。
  (3)招尤:招來怨恨。
  【講評】
  俗話說:「無債一身輕」,又說:「不欠債謂之富有,不求人謂之高貴。」可是,人生並非一條康莊坦途,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跌倒挫折總是難免會遇上幾次的。在失敗來臨的時候,除了自己要意志堅強、突破難關外,我們也希望有些個至親好友能助己一臂之力,說幾句鼓勵慰勉的話;畢竟,任何一隻鳥都無法只靠雙翼而高飛呀!
  借債是不得已的,是有求於人的,在作者的心目中恐怕是非常不堪、甚至感覺羞恥的一件事;但問題是怎樣渡過難關呢?小鳥兒做小巢,平生不弄險的明哲保身,不讓自己有欠債的一天,大概是惟一的方法吧!如此小心過日子,絕不與人有金錢上的來往,其實也是滿辛苦的呀!
  至於有了餘錢不借人,這確實是很好的理財原則。但想必是不借給個人,而投資或存進金融機構,仍是可行的,因為究竟比較不傷感情。本來「有借有還,再借不難」,彼此信得過,借債放債並不是罪惡;但是今天有些借債者,來借錢時是一副低聲下氣、卑躬屈膝的嘴臉,希望他還錢時,卻倒過來變成債主要賠小心說不是了。越是親戚摯友越是麻煩,作者說「得罪招尤,莫此為甚」,真是一針見血的經驗之談!
  【原文之三】
  吾貽子孫,不過瘠田數處耳,且甚荒蕪不治,水旱多虞(1);歲入之數,僅足以免饑寒畜(2)妻子而已。一件兒戲事做不得,一件高興事做不得(3)。生平最喜陸梭山過日治家之法,以為先得我心,誠倣而行之,庶幾無鬻產(4)蕩家之患。予有言曰:守田者不饑(5);此二語足以長世(6),不在多言。凡人少年,德性不定,每見人厭之曰慳(7)、笑之曰嗇、誚(8)之曰儉,輒(9)面發熱;不知此最是美名,人肯以此誚之,亦最是美事,不必避諱。人生豪俠周密(10)之名至不易副,事事應之,一事不應,遂生嫌怨;一人不周,便存形跡(11)。若平素儉嗇,見諒於人,省無窮物力、無窮嫌怨,不亦至便乎?
  【註解】
  (1)水旱多虞:經常擔心發生水患或旱災。
  (2)畜:同「蓄」,養。
  (3)「一件」二句:意謂無法任憑自己的喜好做事。
  (4)鬻產:賣掉田產。鬻,音「育」;賣。
  (5)不饑:不怕饑荒到來。
  (6)長世:綿續存在。意謂受用無窮。
  (7)慳:音「千」;吝嗇。
  (8)誚:音「翹」第四聲;譏刺。
  (9)輒:音「折」;往往。
  (10)豪俠周密:做人講義氣,做事周到細密。
  (11)形跡:印象、痕跡。
  【講評】
  一個小康之家,如果能仰事俯蓄收支平衡,日子過得恰恰好,既不必舉債,也沒什麼剩餘,其實也算滿幸福實在的。因為「飽暖思淫慾,飢寒起盜心」,凡事過猶不及:太安逸了,難免不思上進,無法刻苦耐勞,變成溫室中的花朵,經不起颳風下雨;太窮困了,又處處捉襟見肘,要什麼沒什麼,容易灰心喪志。
  務農之家收入本來就少,想要維持一家老小像樣的生活,必須家中每一成員都能養成節儉的習慣。有句話說:「刻於己曰儉,儉於人曰刻」,節衣縮食、儉薄過日,確實有點吝嗇、苛刻的感覺;但孔子也說過:「奢則不遜,儉則固,與其不遜也,寧固。」紅白帖子人情世故應酬的禮數,我們可以量力而為,用不著跟別人硬撐面子,做那些「錦上添花」的事。
  其實,節儉成習的人,只要「誠於中形於外」,不矯情做作,一樣有很好的人緣;因為交友之道並不在於花錢請客。想想看一個樂善好施、交遊廣闊的人,即使有再多的餘錢四處送禮,又怎能滿足每一個朋友的喜好?而「用禮物換來的友誼,當禮物停止時,也就是友誼結束時。」想要討好每一個人,反而每一個人都在背後嫌你,真是何苦來哉!
  有一首「如意歌」這樣寫道:「人有人意,我有我意。合得人意,恐非我意;合得我意,恐非人意。人意我意,恐非天意。合得天意,萬事如意!」俗話說:「做人難、難做人、人難做」,如果為了取悅別人,而做出自己能力所不及、或者心不甘情不願的事,那真是人生莫大的悲哀。
  只要我們是依乎天理、按照良心做事,只要我們是素位而行,那麼,有錢人合該多出些錢,沒錢人合該多出些力氣,這是極自然而合理的事。節儉,本來就是一種美德,我們真的需要靠它來穩定家計,不必掩飾,更不必逃躲!
  【原文之四】
  譚子《化書》(1)訓儉字最詳,其言曰:「天子知儉,則天下足;一人知儉,則一家足。且儉非止節嗇財用而已也,儉於嗜慾,則德日修體日固;儉於飲食,則脾胃寬(2);儉於衣服,則肢體適;儉於言語,則元氣藏(3)而怨尤寡;儉於思慮,則心神寧;儉於交遊,則匪類遠;儉於酬酢,則歲月寬而本業修(4);儉於書札,則後患寡(5);儉於干請,則品望尊(6);儉於僮僕,則防閑省(7);儉於嬉遊,則學業進。」其中義蘊甚廣,大約不外於葆嗇(8)之道。
  東坡千古才人,以百五十錢為一塊,每日只用畫杈(9)挑取一塊,盡此錢為度(10),決不用明日之錢。汝輩中人,可無限制?陸梭山訓居家之法最妙,以一歲所入,除完官糧外,分為三分;存一分以為水旱及意外之費,其餘二分析為十二分,每月用一分。但許存餘不許過界。能從每日飲食雜用加意節省,使一月之用常有餘,別置一處,不入經費,留以為親戚朋友小小周濟緩急之用;亦遠怨積德之道,可恃以長久者也。
  居家治生之理,《恆產瑣言》備之矣。雖不敢謂「聖人復起,不易吾言」(11),其於謀生,不啻左券(12)。總之饑寒由於鬻產,鬻產由於債負,債負由於不經(13);相因(14)之理,一定不易,予視之洞若觀火(15)。仕宦之日,雖極清苦,畢竟略有交際,子弟習見習聞,由之不察(16);若以此作田舍度日之計(17),則立見其仆蹶(18),不可不深長思者也。人生儉嗇之名,可受而不必避。世俗每以為恥,不知此名一噪,則人絕覬覦之想(19),偶有所用,人即德之(20),所謂以虛名而受實益,何利如之(21)?
  【註解】
  (1)譚子化書:譚子,即譚峭,五代南唐泉州人,字景升。得辟穀養氣煉丹之術,著有《化書》,分〈道化〉、〈術化〉、〈德化〉、〈仁化〉、〈食化〉、〈儉化〉等六篇,大旨多出黃老之學而又附合於儒家。文中所引,出於〈儉化〉篇。
  (2)脾胃寬:胃口開,什麼都覺得好吃。
  (3)元氣藏:保住精神氣力。
  (4)歲月寬而本業修:時間寬裕而能盡力於自己的本行。
  (5)「儉於書札」二句:意謂少寫信就不會留下後遺症。
  (6)「儉於干請」二句:意謂「人到無求品自高」。干請,請求別人幫忙。
  (7)「儉於僮僕」二句:意謂少用僕人自然就不必四處防範、時加禁制。
  (8)葆嗇:收斂而不浪費。葆,音「保」。
  (9)畫杈:雕有圖案的木製器具,尾端分枝,可挑取物品。杈,音「插」。
  (10)盡此錢為度:用完這些錢為限度。
  (11)聖人復起,不易吾言:語出《孟子》〈滕文公〉下,意謂所言真確,即使聖人再世,也會表示贊同。
  (12)不啻左券:簡直就是最好的依據。不啻,何止;左券,契約。券,音「勸」。
  (13)不經:違反常道。
  (14)相因:彼此互為因果。
  (15)洞若觀火:非常清楚明白。
  (16)由之不察:照著做而不知反省觀察。
  (17)田舍度日之計:置田築舍,指不任官職,如同老百姓尋常過日子的打算。
  (18)仆蹶:音「撲決」,跌倒、頹敗。
  (19)覬覦之想:不良的企圖、念頭。
  (20)德:讚美。
  (21)何利如之:多麼有用。
  【講評】
  一個務農之家,如果薄有恆產,而又是看天之田,生活其實也並不容易,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一年四季都要辛苦。遇上個水旱災,想求個「樂歲終身飽,凶年免於死亡」都不可得,當然仰事俯蓄也就必須更加節儉了。
  節儉與吝嗇、小氣,就某方面來說是同義詞。雖然一個家庭的家教甚嚴,從上至下都能厲行節儉,但是年輕人愛時髦、追求風尚,即使明知家境不寬裕,還是會想盡辦法積攢一些行頭配件,以免落伍。有些大人則由於愛面子、輸人不輸陣,明明家中已無隔日糧,仍要打腫臉充胖子,參加一些廟會慶典殺豬宰雞的,也不無可議。
  其實,「心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穿得樸素整潔,何必豔光照人?吃得三餐飽腹,何需山珍海味?住得防風避雨,天倫得以團圓,何需高樓大廈?行得健步如飛,何需鮮車怒馬?外現的許多鋪張事物,不但不能帶來更多的溫馨舒適,反而因為引來不肖者的覬覦,綁票、勒贖,種種不法的勾當無日或已,徒然增添無窮的不安全之患!
  節儉、收斂自己的慾望,是一個很好的習慣。如果整個社會蔚成風氣,上行下效,相信必能造就一個和諧的人間淨土。可惜,人的貪慾很難斷根——「房子永遠少一間,衣服永遠少一件,鈔票永遠少一仟」。其實想得透徹些,「廣廈千間,夜眠不過八尺;良田萬頃,日食無非三餐」,一個人又能享用多少物資呢?相傳唐太宗在朝廷中閒來無事,向親信們探聽魏徵的嗜好,想討好一下這位直言敢諫的大臣。結果發現魏徵喜歡醋芹菜,也就是一種泡菜。於是準備了一大碗送給他,沒想到魏徵並無喜色,只是淡淡地說:「臣一生無所好,只喜歡這道有收斂作用的菜。」太宗聽了感慨不已。「收斂」,正是一個好大喜功的帝王,最欠缺的一道菜餚啊!
  古人省錢有道,蘇東坡也好,陸梭山也好,他們治家的方法雖然看起來嚴苛了些,卻是極為具體而有效的。老人家告訴我們:「富從升合起,貧因不算來」,生活在今天,把握一個「量入為出」的大原則,有錢當思無錢時,只要沒到「朝不保夕」的地步,倒也不必「算盤打得精,襪子做背心」,那般儉嗇刻苦、錙銖必較。每個月的收入分成二或三梯次領用,一年半載後如果有一筆較大的數目餘留,就領出存入定期儲蓄;公司行號機關單位發放薪水,如果也能採用初一十五、或者上中下旬各由電腦撥入帳戶一次,彼此配合,節儉的生活風氣就可逐日養成,奢靡揮霍、紙醉金迷的日子,就不會再出現了。
善待人

  【原文之一】
  圃翁曰:人家僮僕,最不宜多畜。但有得力二三人,訓諭有方,使令得宜,未嘗不得兼人(1)之用。太多則彼此相諉(2),恩養必不能周(3),教訓亦不能及,反不得其力。且此輩當家道盛,則倚勢作非,招尤結怨;家道替(4),則飛揚跋扈(5),反唇賣主,皆勢所必至。予欲令家僕皆各治生業,可省遊手遊食之弊,不至於冗食為非(6)也。且僮僕甚無取乎黠慧者(7)。吾輩居家居宦,皆簡靜守理,不為闇昧(8)之事,至衙門政務皆自料理,不煩幹僕(9)巧權門之應對(10),為遠道之輸將(11),打點機密,奔走勢利;所用者不過趨蹡(12)、灑掃、負重、徒步之事耳,焉用聰明才智為哉?至于山中耕田鋤圃之僕,乃可為寶;其人無奢望、無機智,不為主人斂怨。彼縱不遵束約,不過懶墮愚蠢之小過,不必加意防閑,豈不為清閒之一助哉?
  【註解】
  (1)兼人:兼任二人以上的工作。
  (2)相諉:互相推卸責任。
  (3)周:顧及全部。
  (4)替:衰落。
  (5)飛揚跋扈:意氣凌人,舉動超越軌度。
  (6)冗食為非:吃閒飯作惡事。
  (7)黠慧者:狡猾聰敏的人。
  (8)闇昧:不明不白。闇,同「暗」。
  (9)幹僕:能幹的僕人。
  (10)巧權門之應對:巧妙地去跟權勢之家周旋應付。
  (11)為遠道之輸將:到遠地去送禮,打通關節。輸將,繳納財物。
  (12)趨蹡:趕路。蹡,音「槍」。
  【講評】
  我國有句歇後語說:「抱孩子上當鋪——自己當人,別人不當人。」在過去的社會裡,仕宦富貴家庭,常有丫環婢女、僮僕廝役之人以供驅遣——這些出身貧賤、家境清寒之輩,在物質的享受上已低人一等,如果連作為一個人的尊嚴都被剝奪,那是何等可憐可悲的一件事!
  俗話說得好:「樹倒猢猻散」,如果主僕之間無恩無義,那麼這樣的結局多少是一種報應輪迴了。如果主有恩而僕無義,那就是「世亂奴欺主,時衰鬼弄人」,時勢環境造成了悲劇,只有令人嘆息而已。如果無論盛衰榮枯,主人恩之有無,僕人自始至終都忠心耿耿、至死靡它,這實在也是主人前世修來的福氣,令人羨慕欽佩!
  無論主僕之間、長官部屬之間,雖然彼此沒有血緣關係,畢竟是天天見面,甚至已成了生活上不可或缺的角色,總要存一份尊重與感謝的心意。今天公司行號、單位部門中所用的工友小妹,或是家庭中的女傭老媽子,我們都應該一視同仁,維護他們應有的權益。清朝的顧仙根曾留下一首買僕詩:「我家得一僕,人家失一子;同是父母心,還當慎驅使。」悲天憫人的胸懷,令人感同身受。
  一般機關裡的工友,自有它編制內的名額、待遇、工作項目,以及退休制度;家庭中的傭僕,則往往要看主人的喜怒哀樂過日子,說起來是極不合乎人道的。如果能自己做的事,最好自己動手;實在分身乏術,非要花錢請人幫忙不可,也要有個分寸。即使做事的人說「拿人錢財替人消災」,我們也千萬不可抱著「有錢能使鬼推磨」的心態,想想陶淵明說的話──「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怎樣避免暴發戶式的身段,頤指氣使的狂妄,是每一個人都要認真思量的課題。
  【原文之二】
  祖父贈光祿公恂所府君(1),每聞鄉人言其厚德,邑人(2)仰之如祥麟威鳳(3)。方(4)伯公己酉登科(5),邑人榮之(6)贈以聯曰:張不張威(7),願秉文(8),文名天下;盛有盛德,期可藩,藩屏王家(9)。至今桑梓(10)以為美談。
  父親贈光祿公拙庵府君,予逮事(11)三十年,生平無疾言遽色(12),居身節儉,待人寬厚,為介弟(13)未嘗以一事一言干謁(14)州縣。生平未嘗呈送一人,見鄉里煦煦以和(15),所行隱德(16)甚多,從不向人索逋欠(17),以故三世皆祀於鄉賢。請主入廟(18)之日,里人莫不欣喜,道盛德之報,是亦何負於人哉!予行年六十有一,生平未嘗送一人於捕廳(19),令其呵譴之,更勿言笞責,願吾子孫終守此戒,勿犯也。
  【註解】
  (1)光祿公恂所府君:光祿,為文官正一品官,專司膳食帳幕。府君,子孫尊稱先世之辭。
  (2)邑人:同鄉之人。
  (3)祥麟威鳳:比喻難得的人才。
  (4)方:當。
  (5)登科:科舉考試榜上有名。
  (6)榮之:引以為榮。
  (7)張威:張揚其威,意謂表現其材能。
  (8)秉文:持筆為文。
  (9)藩屏王家:比喻為國家之重臣。藩屏,保障護衛。
  (10)桑梓:故鄉。
  (11)逮事:來得及事奉。逮,及。
  (12)遽色:急躁的表情。
  (13)介弟:眾弟、諸弟。
  (14)干謁:以私事請求。
  (15)煦煦以和:溫和的樣子。煦,音「許」。
  (16)隱德:不為人知的善行。
  (17)逋欠:逃避不償還的債務。逋,因「卜」陰平;逃。
  (18)請主入廟:持祖先牌位,安放於宗廟中。
  (19)捕廳:猶今之警察局。
  【講評】
  舊式的大院屋宅,常可見到這樣的對聯:「傳家有道惟存厚,處世無奇但率真」。秉性忠厚、待人真誠——的確是最好的遺產,也是最好的課子家訓。
  想要待人寬厚,必得律己甚嚴;想要樂善好施,必得自奉甚儉。沒聽說那一個人、那一個家,將他的祖傳產業,說是專門留給子孫用來請客造橋鋪路的;而是列祖列宗克勤克儉,知道世路艱苦,將心比心,主動自發去做的——能多給人一分方便,就是功德一件。行善不必張揚,不必存名記姓,一杯奉茶,一次讓座,都會令人心生歡喜。
  曹孟德是一代梟雄,在舉用人才的時候,採「重才不重德」的作法,其本身更躬親體行這個原則:寧可我負人,不可人負我。如此的待人態度,不是錯殺多少人才,就是無法羅致真正的人才。俗話說:得饒人處且饒人,諸葛孔明七擒孟獲而七縱之,終於贏得對方的心悅誠服。其間的差異,值得我們深加體會。
  人與人之間會相聚一堂、錯身而過、吵嚷爭執,都是緣分。我們不該假借權勢耀武揚威,甚至公報私仇;也不必氣焰薰天,得理不饒人,做出趕盡殺絕的事!用望遠鏡來看待別人的未來,不要用顯微鏡去叨念人家的過去;那麼每個人都是可愛的,都是可以諒解與期許的。
  【原文之三】
  鄉里間荷擔負販,及傭工小人,切不可取其便宜。此種人所爭不過數文,我輩視之甚輕,而彼之含怨甚重。每有愚人,見省得一文,以為得計,而不知此種人心忿口碑(1),所損實大也。待下我一等之人,言語辭氣最為要緊,此事甚不費錢,然彼人受之,同於實費;只在精神照料得來,不可憚煩,《易》所謂勞謙(2)是也。予深知此理,然苦於性情疏懶,憚於趨承(3),故我惟思退處山澤,不要見人,庶少斯過(4),終日懍懍(5)耳。
  【註解】
  (1)心忿口碑:心中憤恨而口裡傳說。
  (2)勞謙:《易經》〈謙卦〉:「勞謙,君子有終,吉。」言有功勞而仍能謙虛,君子必有好結果。
  (3)憚於趨承:害怕逢迎奉承。
  (4)庶少斯過:希望可以少犯這種過錯。庶,期許之意。斯,此。
  (5)懍懍:心中危懼的樣子。
  【講評】
  孟子曾經說:「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治於人者食人,治人者食於人。」勞心與勞力,在進步的社會生活中,應該是地位相等的。我們常說職業無貴賤,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任何一個行業都有他們值得我們尊重的特殊貢獻。雖然農工大眾在外表上看起來,不是那麼端莊整潔,但推動社會巨輪的力量,自有他們不可抹煞的部分;販夫走卒即使斤斤計較於蠅頭小利,但安分守己自食其力,自有他們高貴的尊嚴。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作為一句鼓勵人上進的話則可;如果拿來作人品高低或身份貴賤的指標,則萬萬不可。社會是由士農工商各階層的人組合而成,只有彼此合作相互尊重,才能使社會和諧民生安定。有錢的人出錢,有力的人出力,有智慧的人貢獻智慧,這種三合一的力量才更大——就像水泥加上沙加上水,便可以結構成堅固的混凝土!
  勞心者或許也曾經過「十載寒窗」的辛苦,而今天賺錢比勞力者來得容易些,職位頭銜可能高出一截,成為一個領導者;但是,我們必須記住每個角色所當扮演的戲分,不要羨慕別人,也不應該挖苦、輕視別人,更不必為無謂的事惱怒不平——跑龍套雖然待遇不高,但一個舞臺沒有了他,戲又怎麼演下去呢?當然,做為一個導演,除了安排男女主角上戲煞費周章,可別忘了照顧一下場務人員,多給他們一些掌聲啊!大牌的演員們,除了表現自己的拿手絕活外,也要對那些配合你的、汗流浹背而名字不為人知的幕後工作人員,心存感激才是。

睦兄弟

  【原文】
  法昭禪師偈(1)云:「同氣連枝(2)各自榮,些些言語莫傷情;一回相見一回老,能得幾時為弟兄。」詞意藹然(3),足以啟人友于(4)之愛。然予嘗謂人倫有五(5),而兄弟相處之日最長。君臣之遇合(6),朋友之會聚,久速故難必也。父之生子,妻之配夫,其早者皆以二十歲為率(7);惟兄弟或一二年,或三四年,相繼而生,自竹馬遊戲(8)以至鮐背鶴髮(9),其相與周旋(10),多者至七八十年之久。若恩意浹洽(11),猜間不生(12),其樂豈有涯哉?近時有周益公,以太傅退休,其兄乘成先生,以將作監丞退休,年皆八十,詩酒相娛者終其身。章泉趙昌甫兄弟,亦俱隱於玉山之下,蒼顏華髮,相從於泉石之間,皆年近九十,真人間至樂之事,亦人間罕有之事也。
  【註解】
  (1)偈:音「記」,梵語中之頌詩,多為四句。
  (2)同氣連枝:謂兄弟如同一棵樹上相連的枝榦。
  (3)藹然:和氣的樣子。
  (4)友于:兄弟。《書經》〈君陳〉:「惟孝,友于兄弟。」
  (5)人倫有五:五倫又稱五常、五品、五教,指君臣有義、父子有親、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語見《孟子》〈滕文公篇〉上。
  (6)遇合:相遇契合。
  (7)率:音「律」,準則。
  (8)竹馬遊戲:比喻童年。
  (9)鮐背鶴髮:形容老年。鮐背,鮐魚背有黑紋;老人皮膚有斑紋亦似之。鶴髮,鶴羽為白色;老人頭髮斑白亦似之。鮐,音「台」。
  (10)周旋:來往應接。
  (11)恩意浹洽:感情融洽。
  (12)猜間不生:沒有任何猜疑嫌忌。
  【講評】
  漢朝時民間流行一首童謠,諷刺文帝與淮南王之間無法相親相愛,歌詞如此寫道:「一尺布,尚可縫;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於是,「尺布斗粟」便成了兄弟不睦的形容詞。到了三國曹操的兒子曹丕,為了不讓弟弟曹植有機會當太子,竟然百般刁難加害,要他七步成詩。曹植固然才華橫溢,但面對這樣的兄長,也十分的感傷,因此寫下了千古名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兄弟鬩牆的現象,在歷史上真是血跡斑斑,即便是天縱英明的唐太宗,竟也在玄武門之變中,手刃同胞兄弟。雖然曾經在他當政的年代裡,締造了有名的貞觀之治,但終究是個人人性上的瑕疵。如此說來,春秋時代孔子門徒閔子騫,他那份「母在一子單,母去三子寒」的用心,愛護幼弟的慈悲懷抱,就尤其難能可貴了。
  兄友弟恭的德行,常跟父慈子孝並列在人倫的重要綱目之中。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年代,雖然偶爾也會爭執吵架,多半雨過天青,不至於影響兄弟的感情;可是一旦娶妻生子,有了妯娌關係之後,許多大小衝突就會接踵而至,終至於「分家三年成鄰舍」,這實在是家庭倫理中,相當難以參透的一門功課啊!
  無論賢或不肖,無論貧賤富貴,無論從事那一行業,無論空間相隔遠近,但願念在血濃於水的親情份上,所有的兄弟都能經常相聚、把手言歡,畢竟,「打虎還要親兄弟」呀!當然,在今天的社會裡,也存在著兄弟聯手狼狽為奸的勾當,甚至哥哥已經鋃鐺入獄,弟弟仍「前仆後繼」怙惡不悛的,那不只是家門不幸,更是整個社會的悲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