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孕(3) 案 (未破裂黄素化卵巢综合征) 1996.3.3 诸某,32岁,再婚后2年未孕,月经40~50天一潮,经量少,色淡,无块,伴下腹隐痛,无经前乳房胀痛。连续B超监测排卵2个周期,卵泡发育至一定程度均萎缩,但基础体温表现为双相。末次经期2月12日来潮。日来乳房胀痛明显,腰倦,带下不多。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西医诊断:1.继发不孕。2.未破裂黄素化卵巢综合征。 治法:疏肝解郁。 八月札10克 1996.3.9 乳房胀痛明显减轻,小腹冷,基础体温36.9°C,舌脉如上。 中药守上方去郁金、龙葵,加野海棠12克、紫石英15克,3剂。 1996.3.15 末次经期3月12日来潮,经量多,有血块,下腹疼痛,喜按,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治法:活血调经。 熟地12克 1996.3.25 月经周期第14天,基础体温36.5°C,舌脉如上。 治法:活血化瘀,促排卵。 方剂: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3剂。 1996.4.1 月经周期第21日,基础体温36.7°C,舌脉如上。 治法:补益肾阴肾阳。 方剂:益肾固冲汤(经验方)。 旱莲草15克 1996.4.13 末次经期4月9日来潮,舌脉如上。 治法:补益肝肾。 方剂:益肾助孕汤(经验方)。 菟丝子15克 定坤丹每日1丸口服。 1996.5.27 末次经期5月10日~5月14日,基础体温36.4°C,舌脉如上。 治法:活血益肾。 方剂:十一味调经汤(经验方)。 熟地15克 1996.6.2 月经周期第24天,基础体温36.7°C,大便秘结,痔疮出血,舌脉如上。 治法:滋补肝肾,凉血止血。 桑椹子30克 脏连丸每次6克,每日3次吞服。 1996.6.14 经水未转,基础体温36.5°C,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川牛膝30克 1996.7.12 经水未转,尿妊娠试验(+)。 案 (子宫内膜异位症) 2000.11.27 谷某,36岁,取环之后八年未孕,月经周期正常,经期3天,经量较少,经色偏暗,腰酸,经前头痛,平时健忘,乏力。末次经期11月14日来潮。生育史:1-0-0-1。舌红,苔黄,脉细。 妇科检查:外阴(-),阴道通畅,宫颈光滑,宫体前位,活动,质中,压痛,右附件压痛,左附件压痛(-),二宫骶韧带触及大小不等痛性结节。 西医诊断:1.继发不孕。2.子宫内膜异位症。 治法:清热化瘀。 方剂:消癥汤(经验方)。 半枝莲12克 桂枝茯苓丸3片,每日3次。 活血化瘀灌肠液每日50ml保留灌肠。 2000.12.4~2001.1.28 运用上方加减配合吞服大黄蟅虫丸、健妇丸一共服用11剂,胃部不适时改用香砂六君丸(《医方集解》)加减共服13剂,半夏泻心汤(《金匮要略》)加减共服10剂;大便溏薄时用七味白术散(《小儿药证直诀》)加减共服6剂。12月20日测基础体温单相,用安宫黄体酮片后,月经于12月20日来潮。末次经期1月15日来潮,1月19日口服氯米酚片,同时用活血化瘀灌肠液保留灌肠。 2001.1.29 B超监测:右侧卵巢卵泡1.7×1.5cm,胃部隐痛,头痛,经头颅多普勒检查提示:大脑前、中动脉痉挛可能,口苦,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治法:益肾平肝。 菟丝子12克 2001.1.31~2001.2.9 B超监测已经排卵,基础体温双相。中药守上方加减,服用8剂。 2001.2.14 末次经期2月14日来潮,经量不多,小腹下坠,舌脉如上。 柴胡10克 健妇丸每次2粒,每日3次。 2001.2.19 经净,腰痛,舌脉如上。 金银花12克 妇科千金片每次6片,每日3次吞服。 2001.2.26~2001.3.7 B超监测:右侧卵泡1.8×1.3cm,舌脉如上。 菟丝子12克 2月28日B超显示卵泡消失,基础体温未上升,于3月1日开始肌内注射黄体酮每日20mg,连续10天。 2001.3.13~2001.3.24 末次经期3月12日两次,其间服用下方加减: 柴胡10克 3月19日输卵管碘油造影提示两侧输卵管通畅。术后用清热解毒灌肠液每日50ml保留灌肠。 2001.3.30~2001.4.6 腰及小腹疼痛,咳嗽,舌脉如上。 三七4克 清热解毒灌肠液每日50ml保留灌肠。 2001.4.16~2001.5.4 末次经期4月6日来潮,B超监测:右侧卵泡1.2×1.3cm,腰痛,舌脉如上。 以消癥汤为基本方加减: 半枝莲12克 同时分别服用大黄蟅虫丸、桂枝茯苓丸、逍遥丸。 2001.5.5 基础体温37°C,腰痛,头痛,舌脉如上。 菟丝子12克 2001.5.8 基础体温37°C,妊娠试验(+)。 用益肾安胎药物治疗。 案 (鞍形子宫、两输卵管伞端及伞周不全粘连、子宫偏小) 2003.1.29 严某,25岁,药流之后未避孕2年未孕。平时月经延后半月,经量正常,经色红,无血块,偶有痛经,经前乳房胀痛,腰、腹胀,白带色黄,有异味。末次经期1月12日来潮。输卵管碘油造影提示:鞍形子宫、两输卵管伞端及伞周不全粘连性病变,通而不畅。AsAb(-)、EMAb(-)、TORCH(-),B超显示:子宫三径17cm.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妇科检查:外阴(-),阴道通畅,宫颈光滑,宫体前位,偏小,活动,质中,压痛(+),左附件压痛(+),右附件(-)。 西医诊断:1.继发不孕。2.鞍形子宫。3.两输卵管伞端及伞周不全粘连。4.子宫偏小。5.月经稀发。 治法:活血化瘀,清理湿热。 方剂:三七红藤汤(经验方)。 三七4克 大黄蟅虫丸每次3克,每日3次吞服。 活血化瘀灌肠液(丹参30克、制乳没各10克、三棱15克、莪术15克、海藻15克、桃仁10克、红藤30克,水煎成100毫升而成)每次50ml,每日1次保留灌肠。 理疗每日2小时,连续10次(使用吉林省延边火炬高新技术开发中心生产的ZPZ—5型智能式女子不孕症与盆腔炎治疗仪)。 末次经期1月12日来潮,2月6日测E2、PRL、T基本正常,P 3.0。 2003.4.1 末次经期2月23日来潮,妊娠试验(-),使用黄体酮每日20毫克肌肉注射连续3天。 2003.4.10 妊娠试验(+), 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治法:温补肾阳,安胎。 方剂:温肾安胎汤(经验方)。 鹿角片10克 2003.4.15 测血HCG 3501MIU/ml,大便结,下腹疼痛。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中药守上方加生白术20克,10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