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中3例 1998.5.10 胡某,37岁,经净后2天,交接出血24天未净,出血或多或少,4天来血量增多,色紫无块挟有粘液,右少腹痛,腰痛,倦怠乏力。舌淡红,苔薄腻,脉弦。 治法:凉血止血,益肾补气。 方剂:犀角地黄汤(《备急千金要方》)合二至丸(《医方集解》)加味。 生地(切片,黄酒浸)30克 1989.5.12 阴道出血已止,带下不多,色白,有异味,倦怠寐浅,手足心热,右少腹痛,大便秘结,小便不适,口淡。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 治法:清理下焦湿热。 方剂:茵陈蒿汤(《伤寒论》)加减。 大黄炭10克 阴道出血已愈。 2004.5.6 杨某,23岁,月经周期提早10多天来潮,至今14天未净,每于食用冷、辣食物或运动之后阴道出血增多,色鲜红,小腹胀痛,腰腿酸痛。平时月经常提早一周,经量可,一周净,经来小腹疼痛。白带少,无异味。人清瘦弱小。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治法:温经益气止血。 方剂:归脾汤(《济生方》)加减。 党参15克 服药2剂阴道出血即净。 中药守上方增损调治。 案 2003.9.25 陈某,43岁,平时月经周期30天,经期4天。末次经期7月19日来潮,经量多色紫红,有血块伴腰酸,下腹吊痛,下肢酸楚,头晕,倦怠无力,经止血药物治疗之后,经量虽减,但仍淋漓不尽。9月18日行刮宫术,同时口服米非司酮片,至今阴道仍有少量出血,夹带,下腹隐痛。B超检查:宫后壁见1.9×1.2cm低回声团,提示子宫肌瘤。既往有反复崩漏史,均需经刮宫处理方愈。生育史:2-0-1-2,已经结扎。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治法:清湿热,益气止血。 地榆60克 裸花紫珠片每次2片,每日3次吞服。 2003.9.29 阴道出血极少,咖啡色,舌脉如上。 中药守上方加重楼15克、荆芥炭10克,4剂。 2003.10.6 阴道出血9月30日净,带不多,腰痛,舌脉如上。 妇科检查:外阴(-),阴道通畅,宫颈轻炎,宫体后位位,偏大,活动,质中,压痛(+),二附件压痛(+)。 西医诊断:1.慢性盆腔炎。2.子宫肌瘤。 续拟活血化瘀,清理湿热法治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