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治疗妇科寒冷症验案5则

 学中医书馆 2013-02-24

经方治疗妇科寒冷症验案5

 

寒冷常常是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往往出现于疾病的某一过程之中。但当患者将寒冷作为主诉时,就必须引起医家的高度重视,探究其原因,作出合理的判断和正确的治疗,以免为日后的治疗带来负面影响。

 

1  桂枝附子汤合甘姜苓术汤治疗经行腰部冷痛

患者,3 1岁,初诊2006325日。因右侧少腹牵拉性疼痛进行性加剧两年,腰部冷痛4d就诊。有性生活接触性出血史,赤带时见,夜间腰胀。月经周期规则,经量少,色暗红,夹块,3~4d净,经前乳房胀痛,纳便正常。生育史:0-0-0-0,现避孕。妇科检查提示子宫偏小、慢性盆腔炎。曾予清利湿热药物治疗。末次月经323日来潮,今未净。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治宜温经散寒,祛风除湿。方用桂枝附子汤合甘姜苓术汤:桂枝10g,炙甘草6g,生姜9片,大枣10枚,淡附片12g,茯苓l2g,炒白术12g4剂。200641日二诊:腰部冷痛已经消失。二旬后随访,腰部冷痛未再发生。

按语:桂枝附子汤是治疗“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的方剂,具有驱除风湿的作用。甘姜苓术汤是治疗寒湿引起“肾着”的方剂。《灵枢·百病始生》称“清湿则伤下”,即为寒湿之邪伤人体的下部之意。该案为经行腰部冷痛新疾,时值天寒地冻之际,当为经期脉络空虚,为外界寒湿之邪所中。故以桂枝附子汤驱散外在之风寒湿邪,合甘姜苓术汤以增强健脾温散寒湿之功,由于方药对症,一诊而瘥。

 

2  桂枝加桂汤治疗妊娠身冷

患者,26岁,初诊2005105日。妊娠40d,脐周隐痛,矢气则宽,大便时溏,日解2次,口淡,纳可。922日投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加味4剂,上症悉除。其后食用乳制品,水泻l天,胃脘不适,口淡纳欠,再投半夏泻心汤加味,进药l剂,腹泻即止。今腰酸痛,脘馁嗳气,口淡,畏寒,四肢逆冷,虽烈日热风而长袖加身。舌稍红,苔薄白,脉细滑。治宜温阳暖中,调气和胃。方用桂枝加桂汤加味:桂枝8g,炒白芍6g,炙甘草6g,生姜5片,大枣6枚,砂仁(冲)5g,佛手10g3剂。嘱此剂少饮频服,以知为度,不必尽剂。二诊:2005108日。进药1剂,身冷顿除,余药未服。就诊当天适遭寒流,气温虽骤降6℃,仍袭短袖而未觉寒凉。

按语:桂枝加桂汤是治疗烧针令汗后“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的方剂。全方由桂枝汤加重桂枝的分量而成,以桂枝汤主太阳之邪,加桂以伐奔豚之气。该案为妊娠身冷,虽与奔豚无涉,但屡屡腹泻,脾胃阳气日损,胃纳不振,化生之源益乏,终致护外之阳日衰,阳气不能布达四肢,虽气候未凉,而四末不温,周身寒冷不禁。此时当以温阳气,固营卫为首务。以桂枝汤固护营卫,加重桂枝温补阳气。药味未变,而方义迥异。

 

3  白通汤治疗人工流产后腰腹寒冷带下

初诊:20061031日。患者,31岁,患者因孕2个多月于527日自然流产,前来调理。自诉流产之后怕冷已5个月,以腰部及小腹部为甚,自觉腹冷若冰霜,胀痛,用手敷之则舒服,踝部僵冷,每日须穿棉袜睡觉,带下量多如水,四肢酸痛无力,纳欠。月经周期规则,经量少,色鲜红,夹血块,末次月经104日来潮。生育史:0-0-4-0。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妇科检查:外阴无殊,阴道通畅,宫颈轻度炎症,宫体前位,正常大小,活动,质中,无压痛,两侧附件无压痛。西医诊断:慢性子宫颈炎。治宜温补督脉。方用白通汤加味:淡附片5g,干姜5g,葱白3条,鹿角胶(烊冲)10g,菟丝子15g,桑椹10g,巴戟天12g,淫羊藿10g5剂。二诊:2006117日。月经113日来潮,身冷减轻,阴吹不绝1年,舌脉如上。中药守上方加厚朴10g,枳实6g7剂。三诊:20061121日。身冷明显减轻,小腹、腰、踝部冷除,虽然气候渐冷,已改穿尼龙袜子,带稠如糊,阴吹减少,舌脉如上。中药守上方续进7剂。四诊:20061128日。身冷已消失,阴吹续轻,舌脉如上。中药守上方续进5剂,以巩固疗效。

按语:白通汤是治疗少阴病下利的方剂,此为脾肾阳虚,阴盛阳绝之证,脉细微、恶寒、四肢逆冷诸症当备。以附子、干姜回将绝之脾肾阳气,葱白急通上下之阳气。此案为流产之后腰腹寒冷若冰,四末不温,带如漏卮。《素问·厥论》有“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正此之谓。此乃流产之后先伤冲脉,连累带脉、督脉所致。督脉主一身阳气,督脉虚则身寒难以自持;带脉总束诸经,带脉弱则带下不禁。故用白通汤加鹿角胶、菟丝子、桑椹、巴戟天、淫羊藿温补脾肾之阳,一诊知,二诊减,三诊若失。

 

4  桂枝加黄芪汤治疗清宫化疗后身冷

患者,22岁,初诊2006106日。216日和223日因葡萄胎分别两次清宫,621日胸片发现肺部转移性病灶,诊断为侵蚀性葡萄胎住院化疗,化疗之后肺部病灶缩小出院。近2个月经前乳房胀明显,经来头2d小腹疼痛,经量一般,7d净,带下不多,大便秘结,3d一解。77日前来就诊时正值住院继续化疗期间。妇科检查:外阴无殊,阴道通畅,宫颈中度炎症,宫体后位,大小正常,活动,质地中等,无压痛,两侧附件无压痛。西医诊断:①侵蚀性葡萄胎肺转移。②慢性子宫颈炎。③两侧附件炎。当时投用的中药方剂以礞石滚痰丸加减为基本方:炙大黄10g,礞石15g,黄芩9g,川石斛12g,天花粉15g,北沙参15g,半枝莲15g,白花蛇舌草15g,藤梨根20g,海藻15g,蛇莓20g,蜈蚣(研吞)4条,先后已服用29剂。89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2mIU/ml92日胸片检查转移病灶已经消失,B超检查,盆腔未发现异常。106日就诊时虽已入秋,但外界气温仍高,诊室内仍需用空调和电扇取凉,但患者自诉身冷难禁,面色少华。舌稍红,苔薄白,脉滑。治宜益气和营卫。方用桂枝加黄芪汤加味:桂枝6g,炒白芍6g,炙甘草6g,生姜5片,大枣6枚,生黄芪15g,当归9g5剂。二诊:20061011日。身冷已除。

按语:桂枝加黄芪汤由桂枝汤加黄芪而成,除了方中的桂枝汤调和营卫,又增黄芪益气之功,故仲景用此方治疗“两胫自冷”的“黄汗之病”,当然还可以治疗表卫阳虚的多汗症。该案因葡萄胎经过两次清宫,侵蚀性葡萄胎肺转移再行化疗,又服用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的中药,出现身冷,面色少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阳者,卫外而为固也。”此案为阳气屡遭伐,不能敷布温煦所致。若此时仍一味清热祛邪,而忘扶阳固卫,则祸不旋踵。用桂枝加黄芪汤佐以当归,以扶阳益气和营卫,此乃遵《素问·至真要大论》“辛甘发散为阳”之法。

 

5  通脉四逆汤治疗小腹寒冷不孕

患者,26岁,初诊200673日。因婚后未孕年多就诊,月经正常,无明显痛经,小腹寒冷已有4年,白带不多,纳可,二便正常。B超检查:子宫三径之和11cm。输卵管碘油造影显示两侧输卵管通畅。末次月经628日来潮,今未净。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治宜温阳散寒。方用通脉四逆汤加味:淡附片12g,干姜9g,炙甘草6g,紫石英30g,仙茅10g,蛇床子15g,鹿角片12g,菟丝子20g4剂。二诊:2006710日。经水已净,小腹寒冷已除,大便秘结,舌脉如上。妇科检查:外阴无殊,阴道通畅,宫颈轻度炎症,子宫后位,质地中等,活动,偏小,无压痛,右侧附件压痛,左侧附件无压痛。中药守上方加锁阳30g7剂。

按语:通脉四逆汤是治疗“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的方剂。该案为不孕而小腹寒冷,病程已久。《素问·逆调论》有“人有身寒,汤火不能热,厚衣不能温”之说。子宫位于下腹,小腹寒冷,多为宫寒之兆,常致不孕,治疗原则当为暖宫以散寒。用通脉四逆汤散寒,加紫石英、仙茅、蛇床子、鹿角片、菟丝子益肾暖宫,药毕小腹寒冷即瘥,虽有便秘,佐以温肾润肠的锁阳治疗。

 

发表于《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第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