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治疗流产后胎物残留和恶露不绝验案三则

 学中医书馆 2013-02-24

经方治疗流产后胎物残留和恶露不绝验案三则

 

1.大黄甘遂汤合旋覆花汤治疗胎物残留

黄某,27岁,2006213日初诊。2006113日行人工流产术,因阴道出血不止,于124日行清宫术,术后阴道仍有少量出血,于213B超检查:子宫内膜厚7mm,宫腔内可见14×10×13mm的不规则稍强回声,边界不清。彩色多普勒检查显示:内无明显血流信号。大便稍结。舌淡红,苔薄白,脉细。西医诊断:宫内胎物残留。治法:活血攻下。方药:大黄甘遂汤合旋覆花汤加味。炙大黄9g,甘遂10g,阿胶(烊冲)10g,旋覆花12g,茜草15g,葱14条,蒲黄10g,五灵脂10g,川牛膝30g,益母草30g3剂。2006217日二诊。症如上,舌脉如上。中药守上方加当归9g、川芎9g、枳实15g,3剂。2006220日三诊。阴道出血将净,血色鲜红,B超检查:子宫内膜9mm,内回声不均匀。彩色多普勒检查显示:内无明显血流信号。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治法:清湿热,止血。败酱草10g,红藤15g,椿根皮15g,半枝莲15g,土茯苓15g,蒲公英15g,大蓟15g,小蓟15g,萆薢10g,地榆15g,槐花20g,贯众炭15g,阿胶(烊冲)10g,3剂。

按语:大黄甘遂汤是《金匮要略》治疗产后“水与血俱结在血室”,“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而不渴”的方剂,药有大黄、甘遂、阿胶。经现代药理证实,羊膜腔内注射甘遂注射液引产,可能导致损害胎盘,妨碍胎儿循环系统。当蜕膜组织发生变性、坏死时,蜕膜细胞内溶酶体膜受损,释放出前列腺素M6--前列腺素1a,使前列腺素的合成与释放增加,前列腺素可引起子宫平滑肌收缩而导致流产;大黄活血下瘀物,和甘遂合用,攻下作用更强,阿胶顾护正气;旋覆花汤是治疗半产漏下的方剂,益母草、失笑散活血化瘀,牛膝引血下行;后加佛手散、枳实增强活血行气之力。数方合用治疗胎物残留,有众人推墙之力。

2.奔豚汤治疗清宫后恶露不绝

徐某,30岁, 2006718日初诊。711日孕30多天行药物流产术,714B超发现宫内胎物残留再行清宫术,术后恶露不减,色鲜红,腰部坠胀,倦怠无力。平时月经一周净,带下不多。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治法:和血清热止血。方药:奔豚汤加减。甘草6g,川芎3g,当归3g,半夏9g,黄芩炭9g,葛根15g,炒白芍10g,桑白皮15g,益母草10g,贯众炭20g,马齿苋30g,阿胶(烊冲)10g,3剂。2006年7月21日二诊。进药一剂,阴道出血即净,带黄酸臭,腰痛,舌脉如上。妇科检查:外阴无殊,阴道通畅,宫颈轻度炎症,宫体后位,大小正常,质地中等,活动,压痛,两侧附件轻压痛。西医诊断:1.慢性子宫颈炎。2.慢性盆腔炎。治法:调气清湿热。方药:四逆散加味。柴胡10g,枳壳10g,白芍10g,败酱草10g,红藤15g,椿根皮15g,半枝莲15g,土茯苓15g,蒲公英15g,大蓟15g,小蓟15g,萆薢15g,生甘草6g7剂。

按语:奔豚汤是《金匮要略》治疗奔豚气的方剂,该病属于现代医学胃肠神经官能症的范畴,方中当归、芍药、川芎和血止腹痛;黄芩、葛根清热、退热;生姜、半夏、甘草健胃、降逆气;李根白皮清热、降逆。药物流产或清宫之后恶露不绝,首推瘀热为患,治当和血清热。以奔豚汤为基本方加减,便可以组成一张和血清热止血的绝好方剂,疗效卓著

3.王不卵行散治疗药物流产、清宫术后恶露不绝

初诊:2006年11月21日。周某,29岁,10月26日因过期流产行药物流产术,一周后恶露不绝,又行清宫术,至今恶露不绝,量少,咖啡色。B超检查:宫腔内见一15mm×7mm×15mm絮状回声,边界不清。彩色多普勒检查,无明显血流信号。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治法:活血行瘀,清热。方药:王不留行散加减。王不留行10g  桑白皮10g,甘草6g,川椒3g,黄芩10g,干姜5g,厚朴10g,蒴藋20g,益母草30g,贯众20g,4剂。二诊:2006年11月27日。服药当天,恶露即净,至今未再出血,带下不多,腰倦,阴痒。舌脉如上。治法:益肾清湿热。方药:知柏地黄汤(《医宗金鉴》)加椿根皮15g,萆薢12g,白鲜皮12g,5剂。三诊:2006年12月7日。阴道出血未再出现,B超复查,宫腔内絮状回声已经消失,子宫内膜厚度3mm。

按语:王不留行散是《金匮要略》用于治疗“金疮”的方剂。方中王不留行活血止痛,蒴藋行血消瘀,该药知之能用者不多,《青岛中草药手册》称其“治产后恶露不尽”,甘草益胃解毒,芍药、黄芩、桑白皮清热,川椒、干姜、厚朴温经行气,以助活血。根据王不留行散的组成,以及原文有“产后亦可服”一语,推断仲师取该方温经活血,行气清热之功,来治疗产后诸疾的。如此配伍,功盖生化汤。该案恶露量少不绝,咖啡色,B超见宫内积血,血瘀夹热之象昭然,以王不留行散去芍药之酸收,加益母草、贯众活血化瘀,清理湿热,其效如鼓应桴。

 

发表于《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年第4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