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血尿 本病是指尿液中有血液混入的一种症状。尿液中血液量较多时肉眼可察见,称“肉眼血尿”;尿液中血液量很少时在显微镜 方可看到,称“镜检血尿”,统称为血尿。两者仅仅说明出血程度不同;并不能说明疾病严重性。引起血尿的原国较多,泌 尿系统炎症、外伤、肿物、结石、畸形等均可引起血尿;全身性疾病如各种出血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及结缔组织病等也可引 致血尿。新生儿期血尿常与先天畸形的肾孟积水或多囊肾、缺氧有关;婴儿期常与感染、维生素C缺乏有关;学龄前及学龄期 儿童常与急性肾炎、过敏性紫癜肾炎及狼疮肾炎、尿路感染、出血性膀胱炎等有关。总之,血尿原因是复杂的,应根据病史 、体检及化验资料分析血尿部位、性质,如仍不能明确可作同位素、肾图、泌尿系统各部位造影等检查。必要时可作肾脏活 体组织检查,或长期追踪观察,才能明确诊断。 现代医学对本病主要针对病因治疗,着重于血尿的原发病治疗。必要时可用一些止血药。 本病在中医临床属于“血症”范畴。祖国医学认为血尿主要由于脾不统血,血不循经而妄行;或气不摄血;或阴虚火旺;或 血热妄行。如血尿时疼痛,尿血红紫如丝如条,可称作“淋血”,但儿科较少见。气为血之帅,脾统血,血热则妄行,血瘀 则血不循经。总之,血尿与气、脾、热、瘀有关,需结合临床表现辩证分析。
。适用于肺热不宣型。(2)生地、本通、竹叶、甘草、小蓟、藕节、滑石、仙鹤草,水煎服。适用于心火偏力型。(3)知 母、黄柏、地骨皮、生熟地、山药、茯苓、泽泻、女贞子、菟丝子、早莲草、阿胶、龟版、茅根,水煎服。适用于肾阴虚型 。(4)党参、黄芪、陈皮、小蓟、仙鹤草、茯苓、白术、甘草,水煎服。适用于气血不摄型。(5)车前子、木通、柴胡、 五味子、黄柏、大小蓟、白茅根、旱莲草、篇蓄、石苇、萆苇、萆邂、青皮、乌药,水煎服。适用于湿热型。
如血尿久不消失、面色暗、舌淡紫者,方中加入活血化瘀之品以提高时效。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肾阳不足加制附片6克、鹿角霜10克;肾阴不足加女贞子10克、早莲草10克。
加补肾益气药可提高疗效。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