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经前期综合征 妇女在月经前2周左右,出现乳房或乳头胀痛、面浮肢肿、月经先期、情绪变化、头痛等一系列症状,而无乳房疾患,月经来 潮症状可消除者,称为经前期综合征。 其发病原因不全清楚,黄体期孕激素不足,雌、孕激素比例失调不仅对子宫内膜的正常发育有影响,而且可影响身体内神经 逆质如儿茶酚胺系统,神经介质如内阿片肽系统等的调节,导致血管紧张素、醛固酮、血泌乳素等分泌失常而引起的一系列 精神、神经、血管、内分泌系统的紊乱而出现各有关症状。 本病诊断方面,除上述病史、症状外,基础体温一般均双相,但后期可能偏低、偏短或坡形上升,妇科盆腔检查阴性体征可 作诊断依据。但尚应注意除外未破裂滤泡黄素化综合征,因此有必要通过腹腔镜检查或B型超声波检查以确诊。 对于本症的治疗,主要是精神疏导与药物治疗相结合,药物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亦有用孕激素治疗,但均未获得满意的效 果。 本综合征在祖国医学文献中散见于“脏躁”、“不孕”、“经前乳胀”、“经行泄泻”、“经行水肿”、“经行头痛”、“ 经行身痛”等症。肝郁气滞、肾水不足是本病发生的根本原因,乳头、胸胁、小腹乃肝经循行之分野,冲任隶属于肝肾,肝 经积郁则诸症丛生;肾水不足,肝木失于涵养,横道为患,累及脾土,运化失积,水谷精微不化,泛滥为湿,聚湿成痰,与 心、肝之火相合,痰热蒙蔽清窍,或精神情绪异常;减经前、经行头痛,或乳房胀痛,或便溏纳减,或水肿等症。经前血海 充盈,肾水朋血不足,脏腑功能失于平衡,内有积郁之火待机而发,月经来潮以后,积郁之火及心、肝之火得以疏泄,又值 肾阴修复之时,症状也次递而暂时消退,如此反复,随月经周期而呈周期性发作,中医治疗主要是以调肝益肾为主,调整脏 腑气血功能。结合疏导,若累及心、肝、脾、痰热互结;蒙蔽清窍则随证加减,可获较好的效果
、留行子12克,水煎服。本方以疏肝理气为主。 (2)柴胡9克、当归9克、白芍12克、炒丹皮6克、黑山栀12克、夏枯草12克、川芎9克、香附9克、八月扎12克、玫瑰花6克, 水煎服。本方以清肝解郁为主。 (3)川连6克、枳实9克、夏枯草12克、制军6克、朱茯神12克、姜半夏9克,礞石12克、南星12克、石菖蒲12克、远志9克、 钩藤12克(后下)、白金丸12克(包煎),水煎服。本方以涤痰宣窍为主。 (4)党参12克、白术0克、朱茯苓12克、猪苓12克、扁豆12克、泽泻12克、车前子12克(包煎)、当归9克、川芎9克、夏枯 草12克、柴胡9克、水煎服。本方以健脾分运为主。
,大便干结加当归龙荟丸。
动,后者多性情弛缓,处事淡漠。该病的主要原因是肝肾不足,肝郁气滞:或肾阴不足,肝失涵养:或肝气郁结,郁久化火 ;前者为虚症,后者为实症,虚实二症可以互相转化,或心肝火炽,或肝病及脾,故其病起源于肾,发展于肝,累及心脾。 上述方药由唐氏学生李超荆、曹玲仙整理总结而成
甘草6克,水煎服。
躁不安加黄连6克:惊悸幻觉加龙骨30克、牡蛎30克、磁石30 克。
丹参养血活血宁心;大黄清热祛瘀,通腑泄热;大枣、甘草甘缓和中;牛膝引经,全方配合使气机利,瘀血行。如精神症状 明显,三棱、莪术可用20克,否则减量或减去,加当归、白芍、生地养血活血;瘀热明显加大黄至30克,腹痛难忍时桃仁加 到24克,便溏改制大黄,取其活血之功。辨证论治,可提高疗效。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来潮。
泄泻加白术15克、米仁20克:水肿加茯苓20克、泽泻12克、车前子15克:心悸失眠加远志15克、枣仁10克、当归10克:恶心 呕吐减甘草,加竹茹10克,苏梗10克:头晕头痛加菊花10克、川芎15克;有瘀加丹参15克、鸡血藤10克:气虚乏力加黄芪15 克;不孕加紫石英15克、女贞子15克。
不利,月经失调冲任及胞宫失充而出现本征,本方交通阴阳,斡旋肝胆之枢,使其经血调达,可收良效。临床上柴胡用量须 大,可用到20克,个别患者可达50克,效果甚良,且无任何不良反应,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克、橘叶9克,水煎服。 (2)扶脾益气汤:党参12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山药12克、莲肉12克、白芍12克、车前子9克(包煎)、补骨脂9克、木 香9克、甘草1.5克,水煎服。 (3)养阴清热汤:生地15克、元参15克、麦冬15克、连翘9克、大黄9克、丹皮9克、栀子9克、黄连9克、薄荷4.5克,水煎服 。 (4) 清瘀法痰汤:桃仁9克、大黄9克、丹皮9克、栀子6克、枳实9克、远志9克、竹茹9克、当归9克、胆南星9克、钩藤12克 ,水煎服。
[辨证加减]肝郁气滞型者,热而躁怒加丹皮、栀子;胸乳胀痛有块加留行子、瓜篓、橘核等;头痛加蔓荆子、菊花、薄荷、 白芷、葛根等;浮肿加白术、茯苓、车前子;呕吐加竹茹、半夏、橘皮、玫瑰花;乳头、阴部瘙痒加钩藤、荆芥、防风;气 痰互阻膈上,吞之不下,吐之不出加川朴、半夏、苏叶;肢端血瘀、肿胀、青紫加赤芍、丹皮、红花、泽兰;气郁化热,上 灼肺腑咳嗽,咳血,鼻衄去香附、柴胡,加麦冬、丹皮、生地等。 阳虚气少型者,腹泻重加扁豆、煨葛根;形寒肢冷加肉桂、附片、干姜、吴萸;阳虚气弱易感冒加黄芪、桂枝、附片;浮肿 剧加泽泻、大腹皮、冬瓜皮;腰膝竣软加川断、杜仲、巴戟天;胸腹胀加香附、郁金、乌药、青皮:小便频数加益智仁、芡 实、金樱子、桑螵蛸等;气短腹坠加黄芪、升麻。 内脏炽热型者,唇舌牙龈红肿糜烂加石膏、升麻、大青叶,目赤眦糜加菊花、胆草、决明子;鼻咽干燥加桔梗、花粉、知母 ;衄血加牛膝、侧柏叶;痤疮、痒疹加荆芥、防风、赤芍、银花、赤小豆、土茯苓;失眠加合欢皮、夜交藤;胸腹胀加郁金 、川楝子。 痰血阻络型者,抽搐加僵蚕、全蝎;狂躁不安加黄连、黄芩、磁石、龙齿;便结加玄明粉。
方名由编者所拟。
克、山栀10克、王不留行10克,水煎服。 将桔叶、路路通、山楂三药煎汁浓缩,干燥后成丸,1日3次,每次6克,经前10~15天开始服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