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养生之养心篇
养生专家认为,养生之法虽多,不离精、气、神三条,精乃健康之基,气乃健康之本,神乃健康之魂,精充、气盛、神安,是为生命之要。恬淡虚无,精神愉悦,心胸坦荡,真气内存,自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天年。 养神先养心,心境宜宁静,心诚意正则心悦神宁,神安则形壮,自能颐养天年。暴怒易伤肝,郁闷则气滞,思过则气结,气滞则血瘀,气血瘀滞,百病乃生 。 而“养心”一词并非是很玄的东西,它是从一种“希望健康”的心态开始,继而是日积月累的生活态度。它是指通过精神调整,以达到心态平衡、延年益寿。历代养生家都十分强调养心,认为“养生莫过于养性”。所谓养性,也即养心,包含了人的道德修养、精神养生等诸多方面。外在的保养方法并不是一切,心理健康才是整体健康的重点。 人的心态、思想与健康息息相关,只要抱有信念,希望自己生活健康,自自然然就会随着这方向前行。人,应该不断为心灵健康找寻增值方法。孔子提出“仁者寿”、“大德必得其寿”等观点,提倡只有高尚的情操才能长寿,只有自强不息,生命才能持久。
春天来了,大地生机勃发,万物欣欣向荣,真可谓“天地俱生”。《黄帝内经》中说:“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以使志生”。这里的“以使志生”是什么意思呢?兆麟堂国医馆的养生专家告诉您,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们人应顺应春天阳气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做到恬淡清静、和畅性情、适时调神,在精神调养方面,着眼于一个“生”字。具体来说,就是要让自己的意志生发,而不要使情绪抑郁,应做到心胸开阔,乐观愉快,一定要让情志生机盎然。具体地说,在思想上要开朗、豁达,使情志生发出来;精神愉快才能使志生,而要精神愉快,必须遇事戒怒。
1.遇事力求戒怒利于养生 “怒”是历代养生家最忌讳的一种情绪。它是情志致病的魁首,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因为怒不仅伤肝脏,还伤心、伤胃、伤脑等,从而导致各种疾病。《老老恒言·戒怒》篇中有一说:“人借气以充身,故平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怒气一发,则气逆而不顺,窒而不舒,伤我气,即足以伤我身。”古人的论述充分说明了,要使精神愉快,一定要把戒怒放在首位。 要成功戒怒,首先,要学会用意识控制。即当怒从心头起、将要和人吵架的时候,就要赶快提醒自己,吵架只会给双方带来更多的烦恼,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实在不值得。这样,用理智的力量来控制自己的怒气,也就不会使用粗鲁的语言,更不会采取粗暴的****。在电影《林则徐》里,林则徐在墙上就贴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两个醒目的大字——“制怒”,这就是借用无声的文字语言来控制自己的怒气。 其次,要学会运用疏泄法,把积聚、抑郁在心中的不良情绪,通过适当的方式宣达、发泄出去,以尽快恢复心理平衡。但发泄不良情绪,必须学会通过正当的途径和渠道来发泄和排遣之,决不可采用不理智的冲动性的行为方式。否则,非但无益,反而会带来新的烦恼,引起更严重的不良情绪。 再次,还可采用转移法。即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措施改变人的思想焦点,或改变其周围环境,使其与不良刺激因素脱离接触,从而从情感纠葛中解脱出来,或转移到另外的事物上去。
2.保持精神愉快身心健康
保持精神愉快,除了遇事戒怒外,还必须培养开朗的性格,因为乐观的情绪与开朗的性格是密切相关的。国外有人调查过80岁以上老人的长寿秘诀,结果发现其中9 6%的寿星都是性格开朗、极富人生乐趣。英国一对百岁老夫妇珀西和佛罗伦萨被《吉尼斯世界纪录》编委会评为创下两项世界之最的夫妻:一项是“世界上婚姻最长的夫妇”,另一项是“世界上年龄最大的夫妇”。在这对幸福的百岁长寿老人结婚80周年纪念日的家庭聚会上,很多人都怀着羡慕和好奇心向老夫妇请教幸福婚姻的决窍,老夫妇把最大的秘诀归结为保持开朗心境,丈夫总忘不了对妻子说“对不起”、“是的,亲爱的”;他们甚至认为,要想夫妻关系美满,学会如何聪明地吵架才是关键。据婚姻专家分析,这是因为夫妻相处不可能不存在分歧,为了保持夫妻间所谓的和谐,把对彼此的不满一直压抑下去,长久必会发生大磨擦。而夫妻间学会适当的、聪明地吵架,尤其是用幽默感化解彼此间的不良情绪,反而会让夫妻间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 保持精神愉快,必须协调好周围的人际关系。如果人际关系处理得好,就会引起愉快的情绪反应,产生安全感、舒适感和满意感,心情自然恬静舒畅;如果人际关系紧张,则会引起不愉快的情绪反应,使人不安、不适、不满、心情就必然抑郁烦躁。而要协调好人际关系,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短处。对自己的评价越客观,对自己的要求越严格,人际关系就越容易协调。其次,对与自己经常相处的人,也要充分了解,从而避免因互不了解而产生不协调。 保持精神愉快,要培养“知足常乐”的思想,不过分追求名利和享受,如《黄帝内经》里所倡导的:“高下不相慕”,“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意思是,人不论社会地位的高低,都不要去倾慕,无论吃什么都感到很满足,穿什么也不挑剔,不管社会风气如何,都能够处得好。总之,要体会“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道理,这样才可以感到生活和心理上的满足。 保持精神愉快,应该尽量把日常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如《寿亲养老新书》里载有十乐:读书义理、学法帖字、澄心静坐、益友清谈,小酌半醺,浇花种竹、听琴玩鹤、焚香煎茶、登城观山、寓意弃棋。此外,清代画家高桐轩也有“十乐”,即耕耘之乐、把帚之乐、教子之乐、知足之乐、安居之乐、畅谈之乐、漫步之乐、沐浴之乐、高卧之乐、曝背之乐。 保持精神愉快,应该培养幽默风趣感,因为幽默的直接效果是产生笑意。笑是人的健康妙药,它能促进肌肉和五脏六腑舒适,能调节人的情绪,能促进血液循环、筋骨舒展、呼吸通畅、气血平和。医学界有人做过试验:用语言逗一个患有高血压的人发笑,血压可下降20毫米汞柱,脉搏每分钟可减少8次。人在发笑时,大脑皮层可以得到比睡眠时还高三倍的休息。我国古书里记载老人以笑驱病、以乐健身的事例很多。如相传在北宋时期,有一京官,未及花甲即体虚力衰,告老还乡。一日,他偶听一艺人讲说趣话,被逗得笑口常开。回家路上,顿觉气血平和,精神焕发,走起路来脚步轻快许多了,身体感觉起来也健朗多了。
3.养成良好性格延年益寿
喜怒无常、急躁易怒的人常常容易得重病或早亡。而心情舒畅、情绪安定的人往往不易得重病,寿命也长。 美国约罕霍普金斯医学研究所贝兹医学院的4 5 名学生,在进行心理学实验和多方面调查基础上,根据他们所表现的不同性格,被分成三组;第一组的特征是谨慎、含蓄、安静、知足;第二组的特征是有自发性、积极、开朗;第三组的特征是情绪容易波动、急躁易怒、太不知足或不想知足。 过30年之后,即在1978年,贝兹和托马斯对这些学生的健康记录片进行了检查。结果发现,在第三组人当中,患严重疾病的,包括癌症、高血压、心脏病和情绪紊乱症的占有77.3%;而第一组中,严重发病率为25%;在第二组中,严重发病率为26.7%。 大量事实表明,凡事健康长寿者,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心胸开阔、性格随和、心态平和、心地善良,没有一个长寿者是心胸狭隘、脾气暴戾、爱钻牛角尖、经常爱生气的。美国有一家人寿保险公司曾进行了大量调查,结果表明,人的处世态度与寿命关系密切。脾气好、不易激动、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和不幸都从容不迫,以乐观、理智态度对待生活的人比一般 人的寿命长。“跳出三界处,不在五行中”,但凡出家人均看破红尘,对世间名利淡然处之。而高僧在修身养性方面更有心得,他们更加善于控制情感,遇事往往不慌不忙,情绪上没有大悲大喜,始终保持平静的心境,表现为个性温和、乐施好善,俨然是位慈祥的长者。这也是高僧大多为长寿者的原因之一。 可见,培养良好的性格对人的健康有着很大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