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胎位异常

 学中医书馆 2013-02-25

9.胎位异常
在产科中除枕前位为正常胎位外,其作胎位均为异常胎位,常往往是造成难产的原因。常见的胎位异常不臀位、横位(肩先露)、持续性枕后位及枕横位、面先露(颜面位)、额先露、胎头高直位、复合先露等,其中以臀位为最常见,约占足月分娩总数的2一4%。

臀位是以臀部或下肢为先露部,临床上以经产妇居多。分娩时,因胎儿最大的部分为胎头,胎臀小于胎头,且后出胎头无明显变形,又是最后娩出,尤其当产道扩张不充分,产力不佳,胎头俯屈不良,或胎臀上举时,分娩发生困难,对母儿均有一定的危害性,使胎儿死亡率比枕前位高3一8倍。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病因不十分明确,可能与羊水过多、经产妇腹壁过松、胎儿在子宫腔内活动范围过大以及立双胎、羊水过少、子宫畸形(双角子宫、单角子宫、纵隔子宫)等有关;胎儿或因骨盆狭窄、肌瘤阻碍骨盆腔影响呢头进入胎盆入口、前置胎盘、胎足伸直等使胎儿衔接受阻,以及胎儿畸形(如脑积水、无脑儿)等因素也有关。

臀位的诊断,依据腹部俭查,子宫呈纵椭圆形,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一致。在子宫底部,可触到硬而圆并有浮球感的胎头;在子宫下段,可触到较软、宽而不规则的胎臀,有时还可触到胎足;胎心音在脐左(或右)上方听得最清楚。肛门检查,如先露尚未入盆,刚盆腔内较空虚,触不到硬而圆的胎头,而能触到较软且形状不规则的胎臀,或触到胎足、胎膝。如肛查不清时可行阴道检查,当宫口已扩张2公分以上或胎膜已破,能触到胎儿臀部、外生殖器骶骨、足或下肢。但有少数妊娠末期孕妇的腹壁过厚,胎头位置过高嵌于肋缘下,胎位不清,阴道检查也不能确诊,可用超声波检查确定胎位。

现代医学认为妊娠28周以前,因羊水相对较多,胎位多不固定,出现臀位日后多能自然转为头先露。如妊娠32-36周仍为臀先露者则应予矫正。常用的矫正方法有胸腔卧位、外倒转术,但心脏病、高血压病者不宜做胸膝卧位。外倒转术后常有脐带缠绕,胎儿宫内窘迫及胎盘早期剥离的并发症,威胁母儿生命。

祖国医学文献中无胎位异常的病名,但可见于“难产”或“产难”。其病因正如《保产要旨》云:“难产之故有八,有因子横、子逆而难产者;有因胞水沥干而难产者;有因女子矮小,或年长遣嫁,交骨不开而难产者;……有因体肥脂厚,平素逸而难产者;有因子壮大而难产者;有因气虚不运而难产者。”这与现代医学论述是一致的。其病机主要是气血虚弱与气滞血瘀、临床可见孕妇素体虚弱,正气不足,神疲肢软而无力促胎转正;或因平素过度安逸,或感受寒邪,寒凝血滞,气不运行,血不流畅,气滞血瘀;又因怀孕惊恐气法,肝气郁滞,气机失畅,而致胎位不正。《妇人大全良方·产难门》指出:“妇人以血为主,惟气顺则血和,胎安则产顺。”故治疗应调理气血,使气行则血行,血行则气畅,气血通畅而胎位自然转正,然胞脉者系于肾,补气血的同时要固肾,则胎固气顺。中药纠正胎位异常,无损胎之弊


1.[处方名称]气血双补汤


[功能主治]功能补气补血。主治胎位不正,或经外倒转术无效者,或第一胎腹壁较紧张者。


[处方组成]当归10克、川芎10克、黄芪10克、党参10克、白术10克、白芍10克、续断10克、枳壳10克、熟地10克、甘草10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无


[疗程疗效]治疗140例,不10例未复诊外,顺利转正126例,痊愈率为96.15%。


[处方来源]湖北省谷城县人民医院妇产科邵达英。


[处方备注]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配,气行则血运,故胎能自行转正。本方气血双补,避免外倒转术可能引起的胎盘早剥、早产、胎儿宫内窘迫等副作用,且对骨盆狭窄者、胎儿小等,也不妨应用此方。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2.[处方名称]加味补中汤


[功能主治]功能补气血转胎。主治妊娠28周至38周的臀位兼气血虚弱者。


[处方组成]党参15克、当归12克、白术12克、黄芪20克、升麻9克、柴胡9克、云苓12克、条芩12克、陈皮9克、炙草6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无


[疗程疗效]治疗105例;由臀位转为头位者85例,成功率为80.95%。


[处方来源]贵州省贵阳医学院附院吕筠等。


[处方备注]应用本方转胎位疗程短,每日1剂,服完3剂胎位已矫正者即停药,如服6剂胎位未矫正者为失败。服药前先排尿、排使,晚上服药后睡觉职侧卧位。本药物无副反应,加臀位孕妇合并某些内科合并症时,应用本方矫正臀位较为安全。(


3.[处方名称]归芍地萸汤


[功能主治]功能滋养肾阴,养血安胎。主治臀位,症见腰胀痛下坠、头晕耳鸣、食欲欠佳等。


[处方组成]淮山药18克、菟丝子18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熟地12克、山萸肉12克、白术12克、泽泻9克、茯苓9克、杜仲9克、炒枳壳9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无


[疗程疗效]治疗248例,胎位转正236例,治愈率95%。


[处方来源]四川省马边县民建镇卫生院郑德安。


[处方备注]肾系胞胎,养血益肾安胎,使气血旺盛通畅,肾气足则胎安,气行则血行,致使胎位自然转正。


4..[处方名称]符氏养血转胎汤


[功能主治]功能顺气和血安胎。主治胎位不正,症见头晕耳鸣、纳差、神疲乏力等。


[处方组成]当归10克、熟地10克、白芍10克、党参10克、白术10克、黄芪10克、续断10克、川芎6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肾虚者加桑寄生、杜仲;气虚者重用黄芪、党参;胃弱者加砂仁;有热者加黄芩。


[疗程疗效]本方治疗胎位不正94例,转正72例,痊愈率为76.5%。


[处方来源]海南省屯昌县人民医院符利君。


[处方备注]本方补气益肾养血,使气顺血和胎安而胎儿自行复位,且本方对妊娠水肿、腰酸背痛、头晕耳鸣、纳差脾虚患者均有改善,可一举两得。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5.[处方名称]陈氏转胎方


[功能主治]功能养血活血,补中益气,柔肝健脾。主治臀位、横位、斜位等胎位不正。


[处方组成]当归12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川芎6克、白芍12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无


[疗程疗效]本方治疗80例,其中横位8例,转正8例。斜位2例,转正2例;臀位70例,转正65例。总治愈率为93.75%。


[处方来源]山东省德州市立医院陈秀琴。


[处方备注]治疗80例,未发现服药转胎而产生脐带绕颈打结、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等。仅有1例服药1剂后出现鼻衄,续服2剂而血止,胎位转正,本方安全有效,组方简单,服有亦方便


6.[处方名称]柴芍正胎汤


[功能主治]功能柔肝养血,疏肝解郁,清热除湿。主治胎位不正(包括斜位、横位、臀位),症见胁胀腹痛,口苦心烦、纳差欲呕、心痞噎气等。


[处方组成]白术12克、当归12克、黄芩12克、石斛12克、白芍15克、柴胡9克、茯苓9克、炒枳壳9克、佛手9克、甘草4.5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无


[疗程疗效]治疗248例,胎位矫正236例,痊愈率达95%,均顺产无恙。


[处方来源]四川省马边县民建镇卫生院郑德安。


[处方备注]调养气血,柔肝养肝,疏肝解郁,健脾除湿,疏理气机,滋水补肾乃矫正胎位的重要环节。气血通畅,胎位自然转正


7.[处方名称]吴光烈方


[功能主治]功能生血固肾,调冲任。主治胎位不正。如先露部位为臀、肩,胎方位为左、右骶前或左、右肩前均为胎位不正,通过胸膝卧位或用其他方法处理无效,妊娠7个月后,胎儿仍是臀位、斜位、横位者。


[处方组成]酒当归9克、焦白术9克、杭白芍9克、白茯苓9克、盐泽泻9克、酒续断9克、桑寄生9克、酒川芎6克、紫苏叶6克、陈皮6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无


[疗程疗效]治疗217例,胎位转正215例,总有效率为99.07%


[处方来源]福建省南安县医院吴光烈。


[处方备注]本方诸药合用使生血有源,冲任脉盛,肾固胎安,胎儿得养,因而胎位自行转正。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处方名称]李爱先散


[功能主治]功能调理气血,矫正胎位。主治妊娠6~9个月的臀位等胎位不正者。


[处方组成]生黄芪3克、荆芥3克、川贝3克、当归4.5克。羌活1.5克、甘草1.5克、生姜3片,水煎服。

 

[辨证加减]如阴虚血热症见口燥咽干、目赤头痛及局部出血等,可去生姜、荆芥,加入白芍、黄芩、旱莲草以滋阴清热安胎。


[疗程疗效]治疗胎位不正58例,52例转位成功,总有效率为89.65%。


[处方来源]李爱先。


[处方备注]古人认为横生逆产要用“撑开道路”之法,使其顺产。本方用黄芪撑扶元气;当归养血和血;羌活、荆芥疏通太阳,将背后一撑,太阳经最长,太阳治而诸经皆治;川贝运胎顺产;生姜去秽恶而通神明;甘草本和诸药亦补中气,合用能诘理气血,使气行则血行,血行则气畅,气血通畅而胎位白然转正。本方可避免外倒转术所引起的弊端。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9.[处方名称]中药转胎方


[功能主治]功能补益气血,调整阴阳,转正胎位。主治胎位不正属气血虚弱者。


[处方组成]潞党参15克、当归12克、川芎9克、白芍12克、熟地12克、白术15克、川断12克、黄芪24克、枳壳9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辅助治疗配合艾条灸至阴穴,并嘱孕妇进行膝胸卧位矫正。


[疗程疗效]治疗120例,胎位转正98例,成功率为81.6%。其中妊娠28-30周转正60例,成功率为95.2%,妊娠31-33周转正25例,成功率为80.6%。 

 

[处方来源]杨孝梅等。


[处方备注]本方来用方便,安全可靠,无副作用,可避免外倒转术可能引起的胎盘早剥、胎儿宫内窘迫,而自然转正胎位。


10.[处方名称]中药转胎方


[功能主治]功能补益气血,调整阴阳,转正胎位。主治胎位不正属气血虚弱者。


[处方组成]潞党参15克、当归12克、川芎9克、白芍12克、熟地12克、白术15克、川断12克、黄芪24克、枳壳9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辅助治疗配合艾条灸至阴穴,并嘱孕妇进行膝胸卧位矫正。


[疗程疗效]治疗120例,胎位转正98例,成功率为81.6%。其中妊娠28-30周转正60例,成功率为95.2%,妊娠31-33周转正25例,成功率为80.6%。 

 

[处方来源]杨孝梅等。


[处方备注]本方来用方便,安全可靠,无副作用,可避免外倒转术可能引起的胎盘早剥、胎儿宫内窘迫,而自然转正胎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