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6.低热

 学中医书馆 2013-02-25

66.低热

体温超过正常,但在38℃以下者,称低热。中医所指的低热尚包括患者主观自觉的手足心热、胸中烦热而体温并不高于正常的一种情况。常见表现为夜热早凉,或夜间发热为甚,午后潮热,手足心热,骨蒸发热,常伴有消瘦,神疲,乏力,纳呆厌食,烦燥,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状和体征。

现代医学对本症病因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长期低热(持续低热2周以上)的病因常见者有小儿肺结核及肺外结核;慢性感染病灶(如慢性扁桃体炎、慢性副具窦炎、慢性牙龈炎、慢性中耳炎、慢性肾主肾炎等),功能性低热,特点是清晨体温正常,活动后出现低热。

依据临床表现,以低热为主症者,诊断并不困难。关键是查清病因,审因论治。

现代医学对本症主要采取祛除病因法。

祖国医学认为,外邪侵袭人体,正邪相争可致发热;饮食劳倦,情志郁结,宿食、痰饮、瘀血等久留不去,导致脏腑机能失调,气血津液亏耗,阴阳失调。可致发热;气、血、阴、阳亏虚可致发热。而在本症的病例中,一般内伤多于外感。

在低热病儿中,有不少病例一时难以查清确切病因者,可在本节中选方使用


1.[处方名称]清上温下方


[功能主治]功能清上焦,温肾阳,退虚热。主治小儿低热。


[处方组成]川连3克、附片4.5克、青蒿9克、白薇9克、炒桑叶9克、花粉9克、知母6克、地骨皮9克、生甘草3克、淡竹叶6克。水煎,日1剂,分3次服。连服3一10剂。


[辨证加减]失眠甚加茯神9克;纳差脾虚加白术9克、谷麦芽各9克。


[疗程疗效]治疗1例2岁女性患儿,发热不迟半月,朝轻暮重,汗出较多,心烦眼扰,口渴喜欢,大便干结,但小便清长。服本方8剂而热退;其后用情心和营之剂巩固疗效。


[处方来源]上海市中医门诊部董廷瑶。


[处方备注]小儿低热,每多虚中挟实,寒热错杂。邪热在上则心烦眠扰,热势朝轻暮重,汗多营液已伤而渴饮便干,元阳虚弱则小溲清长,表阳不固致汗出较多。本方附片温运肾阳;川连、淡竹叶、桑叶清上焦之热;配青蒿、白薇、花粉、地骨皮生津和营;知母清虚热。诸药配用,切中病机。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2.[处方名称]青蒿低热饮


[功能主治]功能辟秽化湿,开达膜原。主治小儿低热。


[处方组成]厚朴10克、草果仁10克、槟榔10克、白芍10克、黄芩10克、知母10克、青蒿12克、甘草3克。水煎,日服1剂,分3~4次服。


[辨证加减]无


[疗程疗效]治疗1例3岁男性患儿,持续低热2月余;服本方6剂,体温逐渐退至正常,后以健脾除湿之剂收功。


[处方来源]四川省中医研究所冯视祥。


[处方备注]方中厚朴芳香化浊,祛湿理气;草果辛香化浊,辟秽止呕,宣透伏邪;槟榔辛散湿邪,化痰破结,使邵速溃;黄芩、白芍、知母泻火解毒,清热滋阴,并可防止猪辛燥药之耗散伤阴;甘草既能清热,又可调和诸药;青蒿引热外出。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3.[处方名称]银胡蒿桑汤


[功能主治]功能清肝凉血,滋阴退热。主治小儿低热。


[处方组成]银柴胡、青蒿、桑叶、丹皮、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3岁以下者,甘草1克、粳米15克,其余诸药为5克;3岁以上者,甘草2克、粳米30克,其余诸药均为10克。水煎,日1剂,分3~4次服。


[辨证加减]无


[疗程疗效]治疗11例,全部治愈,其中服1剂而愈者9例,服2剂而愈者2例。


[处方来源]黑龙江省巴中县中医院沈舫钦。


[处方备注]方中银柴胡、青蒿速达肝经血热外出;粉丹皮、地骨皮清肝凉血;桑叶、桑皮肃肺清金制肝;甘草和中;粳米护胃。据沈氏称,该方对小儿肺炎、支气管炎、感冒等所致低热,亦有良效。


4.[处方名称]益气养阴方


[功能主治]功能益气养阴退低热。主治小儿低热。


[处方组成]太子参9克、白术9克、扁豆10克、鸡内金8克、炙甘草3克、地骨皮10克、白薇9克。水煎,日服1剂,分3次服,一般服3一15剂。此为学龄儿童剂量,其他年龄组酌情增减。


[辨证加减]若兼大便稀、甚至腹泻,加山药、泽泻健脾止泻;大便干结者,加胡黄连、芦荟清泄疳热;口渴加石斛,乌梅生津止渴;烦躁加灯草、莲子心清心安神。


[疗程疗效]治疗1例3岁女孩,低热2周余,烦躁有汗,面白颧红,唇淡,纳差,舌苔呈片状花剥,以上方为主6剂而愈。


[处方来源]安徽中医学院附院儿科郭锦章。


[处方备注]本方中太子参、白术、扁豆健脾益气;鸡内全消食;甘草健脾益气,调和诸药;地骨皮、白薇滋阴退热。(


5.[处方名称]万全汤


[功能主治]功能退热消积,健脾养肝。主治小儿低热。


[处方组成]柴胡5克、黄芩5克、苏叶5克、白芍6克、当归6克、白术6克、茯芩6克、山楂6克、六曲6克、麦冬6克、甘草3克。水煎,日服1剂,分4一5次服。此为1岁内患儿童,14岁以上加倍,1一14岁者酌情增减。


[辨证加减]春天加青蒿5克;夏天加生石膏15克;秋天加桔梗5克;冬天加麻黄3克;宿食加炒枳壳6克;有痰加白芥子3克;呕吐加白蔻4粒;腹泻加猪苓6克;便结加大黄3克;腹痛加槟榔6克,汗出减苏叶;日诞多减麦冬。


[疗程疗效]治疗200例发热患儿,其中低热45例,中等热112例,高热41例,过高热2例。有效194例(体温恢复正常,主要症状消除或减轻),无效(服药36小时内仍发热者)6例。总有效率达97%。


[处方来源]湖北省宜昌县人民医院谭联福。


[处方备注]方中柴胡轻清升散,退热为君,佐白芍敛阴和营;当归升降润达;白术、茯苓健脾利湿;六曲、山楂消滞化食;黄芩清热宣通;苏叶畅气;麦冬滋阴清心;甘草泻热解毒。本方对小儿低热偏于外感者效果较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