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名印欣赏(六)明清流派篆刻(2)

 怡得留香 2013-02-25

[转载]名印欣赏(六)明清流派篆刻(2)

(2012-03-01 22:33:45)

名印欣赏(六)

明清流派篆刻(2)

[转载]名印欣赏(六)明清流派篆刻(2)

琴罢倚松玩鹤(文彭)

[转载]名印欣赏(六)明清流派篆刻(2)

濮氏孚柱(汪启淑)

    尽管对这方印章的真伪还有争议,但这方印仍被评为是文彭作品中最有特色的佳作。印章的五面都刻了行书边款,内容为:“余于荆川先生善,先生别业有古松一株,畜二鹤于内。公余之暇,每与其啸傲其间,抚琴玩鹤,洵可乐也。余既感慨先生之意,因检匣中旧石,篆其事于上,以赠先生,庶境与石而俱传也。时嘉靖丁未秋,三桥识于松鹤斋中。”读此印,开始感觉平淡无奇,但是读完边款,则给人的感觉是典雅、素净。另外,此印历经沧桑,印面的边缘已经残破,更给这方印增加了一些朦胧的、神秘的美感。

    汪启淑一生藏印甚夥,这对他篆刻眼界的提高影响很大。藏印人多擅长刻印。这方“濮氏孚柱”即是汪氏所作。该印分朱布白独具匠心,“氏”字下方大面积的留红是全印的印眼,与其余笔画较多的三字形成鲜明的对比,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线条用冲刀来完成,干净利落。笔画转折处变化微妙,足见作者的深厚功力。

[转载]名印欣赏(六)明清流派篆刻(2)

真水无香(蒋仁)

[转载]名印欣赏(六)明清流派篆刻(2)

频罗菴主(奚冈)

    这方印是蒋仁的代表作。印章的残破已经非常严重,其中“无”字下面的四条竖线仅剩下了三条半,这应当不是蒋仁的本意。但是这种残破也颇有意思,从而使印面更加的自然与空灵了,这也许是“巧与天谋”吧!蒋仁师从丁敬,篆刻是典型的浙派风格,浙派印章以刀法见长,但是过分的讲究刀法就会在某种程度上削弱篆刻的艺术性。而这方印章除了刀法的苍劲简古之外,残破所造成的韵致也是其他浙派印章所无法比拟的。

     奚冈在篆刻上最推崇丁敬,在“频罗菴主”中云:“印刻一道,近代惟称丁丈钝丁先生独绝,其古劲茂美处,虽文、何不能及也。盖先生精于篆隶,益于书卷,故其作辄与古人有合焉。山舟尊伯藏先生印甚多,一日出以见示,不觉为之神耸,因喜而仿此。铁生记。”崇敬之情,由此可见。“频罗菴主”是梁同书的号,奚冈称其为尊伯,为其治印当然不敢敷衍。此因用刀娴熟,线条老辣,章法稳妥,有冲和古拙之美。

[转载]名印欣赏(六)明清流派篆刻(2)

菫浦诗词之印(吴骞)

[转载]名印欣赏(六)明清流派篆刻(2)

息游园长物印(任淇)

    吴骞,字槎客,字葵里,号兔床、益郎、小桐溪旅人、漫叟,海宁新仓人。这方六字白文印即是他的作品,是给杭世骏所刻的诗词印。其印风主要受浙派影响,这方印章线条古朴、苍劲,如同铁铸一般;章法设计也有独到之处,“浦”字的三点水旁为了节省空间和避免繁琐,化为三条短竖,“诗”、“词”二字的“言”旁为避免重复,也作了相应的变化,“之印”二字笔画较少,避免了全印的拥挤之感。

    任淇工书法,精篆刻,善画花鸟、人物,这方“息游园长物印”朱文印即出自任淇之手。任淇的篆刻,在刀法上受浙派的短碎切刀法影响,在这方朱文印中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浙派的影子。此印在用篆上以方为主,转折果断,但是一味的方,就容易使印面变得呆板,所以“圆”字下边圆弧在整方印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使整方印顿生流动之感,再加上“长”字和“印”字上的弧线作呼应,整方印章才显得更加活脱自然。

[转载]名印欣赏(六)明清流派篆刻(2)

十六金符斋(黄士陵)

[转载]名印欣赏(六)明清流派篆刻(2)

学然後知不足(吴熙载)

[转载]名印欣赏(六)明清流派篆刻(2)

作个狂夫得了无(苏宣)

    此印章法大胆出新,以比划最简的“十六”二字与比划较繁的“金符斋”三字平分秋色,各占全印的一半。由于“金” 、“斋”二字的简化,右边的“十”“六”二字并不显得孤单零落,在对比之中达到平衡,这就是此印在结构章法上的别出心裁之处。此印刻法精娴老到,下刀老辣劲健。印文中挺拔的斜直线条,与“六”“符”字中的弧形线条结合得十分协调。

    这方朱文印,也是吴让之印作中的精品。吴让之深受邓石如的影响,将“以书入印”的箴言铭记于心,再加上其深厚的功力和渊博的学识,所刻之印无不精妙。“学然后知不足”这方印,除了刀法娴熟、笔致鲜活之外,章法设计也有独到出,结字按照吴氏篆书的常规,取上紧下松之势,并且上下两个字有壁画穿插的现象,这样一方面使字与字之间关联起来,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印面的拥塞之感。

    苏宣这方印,应该是对他自己人生的写照。苏宣好剑术,某日路上遇见恶人,一怒之下将其杀死,他意识到后果的严重性,便开始了他的逃亡生活。苏宣是个轻狂的游侠,他的篆刻中自然也多了几分侠气,这在印章“作个狂夫得了无”中可见一斑。该印以冲刀为主,用刀猛利、爽俊,前两行共六字,字势端稳,而最后一个“无”字却占了三个字的空间,尤其是下方的四条长竖,力道甚猛,显现了他的“狂夫”本色。

[转载]名印欣赏(六)明清流派篆刻(2)

蕉绿馆主孙老萼之印(钟以敬)

[转载]名印欣赏(六)明清流派篆刻(2)

高隐南屏小石门(赵之琛)

[转载]名印欣赏(六)明清流派篆刻(2)

石寿斋(吴熙载)

    钟以敬善写篆书,尤其的对《天发神谶碑》情有独钟,其篆刻初受浙派影响,后又师法徐三庚,以《吴记功碑》体势入印,风格独特,在当时极富盛名。这方朱文印,用篆即是这种风格,为了寻求艺术风格的统一,有些自行稍作调整,使印面疏密有致;用刀主要继承了浙派短碎切刀的之法,使线条秀劲而不轻滑。整方印设计极工巧别致,疏密自然;用刀精熟自然,精整隽拔,乃钟氏印章中的精品。

 

    这方印出自赵之琛之手,外加边栏,主要起装饰作用,印面鲜明的留红有两处,一处是“小”字上部,另一处是“隐”字下部,两块遥相呼应,“门”字特意拉长中间两竖,以补住下面的空间。可这方印时,赵之琛已经 59 岁,这时的赵之琛,正值创作的鼎盛时期,其刀法、布篆都以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得心应手,天衣无缝。这方印正是赵氏的得意之作,古朴而妍丽,其精熟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这是一方三字白文印,边款为:“戊午七月,熙载刻。”这方白文印,在吴熙载的作品中风格非常典型。该印横画略细,而竖画略粗,其中“寿”字更为明显,这也是吴熙载刻印的风格。该印在章法上没有什么出新之处,但是字形却颇有意趣,如“斋”字的形态很像一个长须老人。“斋”字有七条竖线,但是最下端并不整齐,这与最上两笔形成了呼应,吴让之的匠心巧思可见一斑。该印用刀极为爽利,大处得浑朴,细处见空灵,是吴氏作品中的佳作。

 转载自《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