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干净的公权力,才会有干净的地下水

 昵称5638494 2013-02-25
2月18日,一则疑似山东潍坊市环保部门发给企业的“环保紧急通知”在微博上疯传,该“通知”称央视《焦点访谈》栏目要对污水排放问题进行暗访调查,要求企业做好应对。“通知”中甚至还有“请保卫保障部对进出各厂区大门的《焦点访谈》栏目组的车辆或人员不要强加阻拦”这样贴心周到的嘱咐。

为应对媒体暗访,地方环保部门给涉污企业通风报信?一时舆论哗然。潍坊市环保局第一时间否认:从未用任何方式向企业发过这样的通知。

19日多家媒体报道,“通知”这事儿有企业扛下来了。山东潍柴控股集团安全环保部负责人声称,这是他们集团内部近日下发的通知,要求各下属企业在节后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生产,同时如有媒体采访应正面接受,不能掩盖问题。

然而有细心的记者在潍坊市环保局的官方网站上发现,该局2月15日发出了一份《潍坊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对网民爆料潍坊许多企业将污水注入地下进行全面排查的通知》。这份通知除要求下属各分局紧急排查辖区内企业排污情况外,还特别指出“通知相关企业做好应对媒体的接待准备。”

至此可以证明,“通风报信”一说并非子虚乌有。至于微博上流传的那份“紧急通知”,即便不是出于潍坊市环保局之手,想必也是出于官方的授意。

地方环保部门本应是一方百姓生命健康的守夜人,是违法排污企业的“死对头”,现如今却联手涉污企业一起“防记者”,为企业看门望风,实在令人心寒。

沸沸扬扬的“山东企业地下排污”事件,演绎至今似乎陷入了一重又一重的罗生门。早先网友微博爆料称,山东潍坊一些企业发明了新的排污方法,“将污水通过高压水井压到地下1000多米的水层”;继而是潍坊市环保局表示已在两天对715家企业进行排查,未发现将污水直排地下的情况,且悬赏10万元求举报;而后相关爆料人士表示“并不掌握具体线索”;现在又曝出环保部门“通知企业做到应对媒体的准备”……骇人听闻的地下排污,究竟是捕风捉影,还是确有其事?

媒体依然在努力探寻,然而很难接近真相。《新闻晚报》记者18日接到爆料,称潍坊市临朐县多家铝材厂存在违规地下排污问题。记者实地探访,发现部分厂家存在疑似挖井排污现象,连接排污池的水管深入地下,但也仅仅是“疑似”——记者看不出这些“排污井”究竟有多深,污水最终流向了哪里。对此,“中国水危机独立调查”小组成员、污水处理专家董良杰只能一声长叹:“地下水污染取证专业性很强,而现在大部分企业又不配合,靠媒体和公众的暗访难以取得确凿证据,而取证本应是监管和执法部门的职责。”

从眼下的情形看,若无环保部门的强力介入,“地下排污”终究只能停留于各方自说自话。然而纵有10万元悬赏,民众也是宁信媒体不信官方。现在潍坊市环保局被曝“通风报信”,更是加剧了这种不信任——当猫和老鼠结成利益共同体,向猫举报老鼠无异于飞蛾扑火。因此,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也许是,让猫还原成会捉老鼠并且愿意捉老鼠的猫。

潍坊市环保局在“地下排污”事件中的所作所为,其实在深刻的制度根源。国家环保部副部长潘岳曾说,很多地方的环保局长要通报当地的污染,居然只能给国家环保部写匿名信;还有一个资源大省的环保局长,一边被省长骂为什么摆不平环保部,一边被环保部骂为什么不能严格执法……

公益名人邓飞在微博中说:“地方环保局必须收归中央垂直管理,或交于地方人大直管,不能交于地方党委政府,否则它们必和我们为敌。”这话说得虽然重了些,但直指问题的根本。一些地方官员为追求GDP无视污染排放,往往有意袒护无良企业,而听命于地方政府的地方环保部门及其官员,只能为企业的违法排污打掩护。因此当务之急是,从制度上切割地方环保部门与地方利益之间的联系,让地方环保部门摆脱环境监管和执法中的尴尬处境。

“山东企业地下排污”的真相也许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可怕,“中国内陆基本清洁的城市地下水只有3%”这个数据也许只是耸人听闻,但有一个问题是明确的:先有干净的公权力,而后才可能有干净的地下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