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张赢:患者应破除“名医、名院”情结

 指间飞歌 2013-02-25


  光明日报23日头版头条刊发《医疗资源浪费触目惊心》一文直指当下医疗资源浪费的种种现象。此举足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倡议应从“车轮”“餐桌”等领域向更广的社会肌理深入。

  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构建国民医疗卫生保障这项“大民生”工程的“生态链条”,不仅需要好的顶层设计和医疗机构,医疗卫生行业等各层主体的积极实践,同时,大众的积极参与也是相当重要的一环。

  健康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疾病也一路伴随人生。但是,“看病难,看病贵”的医疗顽疾却一直纠缠着社会医疗卫生体系和我们每一个人。“看病难,看病贵”的“病因”有很多,包括医疗资源的稀缺,医疗资源的浪费等。

  《医疗资源浪费触目惊心》一文所列的3种浪费现象,第一种便是“大专家看小病”。不可否认,我们有很多人包括笔者在内,都希望在自己或家人、朋友患病时有专医、名医问诊。这种相信权威的心理无可厚非。不过常见的,普通的疾病于对口的医生完全有能力“操刀”的情况下,再去盲目地“抢”专医、名医,“挤”大医院、名医院这样的医疗稀缺资源,不仅是不理性的,而且也客观上加重了“看病难,看病贵”的医疗顽疾。

  另外,还有一个现象要警醒,那就是由于我们对病历本重要性的忽视,助长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别小看这小小的病历本,上面不仅有患者疾病的症状,还有患者的诊断记录。我们很多人都只视病历本为就诊凭证,不好好保管,处置随意。而如果重新办理就意味着之前的诊断记录丢失了,要确诊病因,医生就不得不重新检查才能对症下药。这样不仅导致重复而浪费原本稀缺的医疗资源和加重“看病难,看病贵”的顽疾,而且对于患者自身的治愈也埋下隐患,因为,相关的疾病对于人体这个有机体来讲是有关联的,曾经的就诊疾病就记录在这本病历本里。

  我们每一个人既是医疗资源的享受者,也是医疗资源的浪费者,既是“看病难,看病贵”的“受害者”,同时也是“肇事者”。所以,人人都是“治疗”医疗资源浪费,“看病难,看病贵”等医疗顽疾的医生之一。让我们每个人在合理利用医疗资源的道路上行动起来吧。

  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 徐张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