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代文坛宠儿快速一瞥

 人比九月黄花 2013-02-28

(二)当代文坛宠儿快速一瞥

 

尽管八十年代的优秀作家和其作品,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光彩夺目不可忽视,有一点必须清楚,这个时期的中国文学不过是刚刚迎来了一个翻云覆雨的难忘初夜,透心透肺的快感固然惊心动魄,但毕竟只是一声初啼,人与文学的真正两相愉悦以及这一愉悦所应有的耐久回味与咀嚼,不是一声响亮的喊叫就能告终的。

回头再看。

 

莫言

 

那个给人洪钟大吕之感的山东作家莫言,将感觉这一心理文学地带进创作给人新鲜饱满感时,人们是否也会对他这一手法的频繁出现有所厌倦,是否经常感到他对这一手法刻意、勉强、多余、润色取美、朱绿染缯的运用?莫言先生是个细腻美、粗矿美、朴素美并存的作家。然而,人们感受他身上散发的朴素泥土气香时,是否也感受了他表演性的做作、夸张、言过其实?感受他的粗旷美时,是否也感受了他的粗糙?感受他笔下细节发出的力度震颤时,是否也感到他所作铺垫与细节配合上的有欠圆润与默契?退一步,人们在欣赏莫言先生那对风情独具的外婆级小眼睛中闪烁着的智慧之光时,是否也瞥见了这对眼睛中闪烁着的狡猾?瞥见其中智取捷径哗众取宠所需的精明透出的亮点?粗枝大叶。这个洪钟大吕的作家也是个粗枝大叶的作家,制造惊天动地的强烈感觉时,总让人看到四周众多的败絮。

 

阿城

 

阿城,这个绘画领域的不懈努力未获良果的画家,改弦易辙跨入文学的试探性一步,竟出乎意料地显出了倾国倾城的貌。他老练的文字、老练的叙说让整个文坛为之倾倒。一个难得的具有严格分寸感、懂得留空妙用的作家。阿城先生是个故事好手,他出色地控制故事的节奏,掌握故事暗中逻辑,清楚地知道叙说的轻重缓急、去芜存真、以及内在统一与合理的重要,并且聪明地知道故事叙说中加入“思想”的效用。《棋王》中道家思想的掺和,使得思想贫乏了很多年头的人们一致向他投去了敬佩的目光。然而,事隔二十年,谁还会为小说中的一点小小领悟欢欣?谁还会记得小说中曾经有过的“深刻”?剩下的只是一个故事,一个富有传奇色彩英雄色彩的引人入胜的故事。小说需要故事,但小说领域中的高明的绝不是故事的精彩动听,而是作者精彩讲述的动听故事中的妙蕴内涵,是物色尽而味无穷的思想感情,是予于人的思考冥想感受,是具有感染力的思想感情与故事、人物、细节完全的、自然的融合。理融而情畅,任何注释性的、强行加入的观念即使再高明也将无法在流逝的时间中存活。还有一点也许值得一提:小说的最高境界在于它的艺术体现。如果阿城先生充分掌握好了绘画中的艺术感觉,掌握好了对于这一感觉的接受与表达,将之用到他投向故事的视眼中,那么,抱秀而心悅,玩者无穷,味者不厌,往者虽久,余香日浓,今天的阿城就不会只有一本即使没读过他的作品人也会为他叫好的《棋王》。

 

马原

 

“我就是那个叫作马原的汉人”――一句话,就这么一句简单的话,二十多年来被人反反复复吟咏,反反复复崇拜。《虚构》记不得了,评论家们尽显锐光的“叙说圈套”概括究竟概括了什么也记不得了,留下的只是这句“我就是那个叫作马原的汉人”。马原先生的这趟文学之旅做得算是值了。善良、厚道的读者将人类所能有的善良厚道在他身上发挥到了顶点。透过《虚构》中那段开场白的悬乎往实处看,马原先生直接或间接向读者们说的到底是什么?他不过是说了他心中的高傲,说了他对芸芸众生一般智力的藐视,不过是居高临下目空一切地说了几句心中的大实话,不过是将充分自我的西方文学中学来的点滴进行一次小小的中文运用。他成功了,整个中国文坛都被唬住。人们惊奇地看到了一个天才,并将这个天才的所有叙说特点都当作难以逾越的智慧努力辛苦地理解。马原先生是个有着足够敏感、细腻、多情的作家,但他排斥这种柔软的无力情感,他需要立竿见影,一上来,他就决定玩上一把他的聪慧与智巧。他是个中国当代文坛的魔方制作并且玩耍者,他对国人争购聪明、附庸风雅、理解别人的理解的爱好了如指掌。谁也没看清他的魔方制作和玩耍,可他制作并且玩耍时流露出的自信以及对人的不屑神情造成的气势,已足以像魔术师的手般点燃仰望者的崇拜热情。今天,那部《虚构》除了与麻疯病的关联外,还有什么值得记忆?还有什么能够从中收获?一个讲得很悬乎但很一般的故事。异体成怪,弥人耳目。马原先生将精力过多地用在了形式上。形式毕竟只是形式,毕竟得为内容服务、是为内容服务的。缺少内容的形式再成功,也终将有着难以填补的缺憾。

 

王安忆

 

说说王安忆吧。写作上的细针密线是王安忆的一个特色,特别是用在对环境和物象的描写上。应该说,其中的很多写得很出色。然而,这样的描写该控制到怎样的量,该怎样正确地运用,其中的微妙性和重要性,很有可谈,很值得谈,只是今天,不是这里的主题。王安忆身上反映了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有趣现象。可以说,她既没看懂过别人又没看懂过自己自己。没看懂别人,是因她的作品从没真正写活过一个他人。她是个可以不分青红皂白将任何细节用在笔下任何人物身上的作家。凡作家都做类似细节移植,但真正懂得写作的做这样的移植,就像对待人体器官,要看血型对不对,形状合不合,大方向上基本肯定的情况下,为尽可能更合适人物,还得裁云制霞,做一定的细节修改。但王安忆不,她是不管不顾地和盘托出。她的创作原理基本只是“堆砌”,堆得庞大,堆出个观望上的惊叹效果。说她没看懂自己,是因她所有作品中真正被她写好写活的人物只有一个,就是她自己。她有想象力和观察力,但她的想象力和观察力因缺少精确度而经不起严格测试,只有当她把自己作为模特儿时,她的想象观察才真正落实到位,笔下人物才能以统一的、因统一而成活的形象出现。事实上,以自己为模特的写作她做得非常出色,其准确、细致、活灵活现,当代文坛难有超过者。可她看不到这点,完全看不到。在缺少灵性缺少求实精神的起哄者的怂恿下,她把自己想象成了看懂一切、能写一切的作家。本质上,王安忆是个小市民,她的思想感情最接近的是小市民,她最能理解的也是小市民,她完全具有写好小市民为自己建立丰碑的天资,不幸的是,她老把自己想象成大市民,老爱写非她所长的大市民文章。反映在她身上最有趣的现象是,不管她做怎样的选择,不管她的选择如何出错,只要是她的,怎样错误的选择都会引来几乎是有组织有纪律的一片喝彩。

 

王蒙

 

不管一般读者还是具有专业眼光的非一般读者,阅读一部作品时,其实也是在与这部作品的作者进行一次智力的较量,思想、情感的较量,观察认识的较量,表达方法与能力的较量。当作者的水准高于我们时,即使心有不甘,我们还是会服气地抬起头;当他的水准低于我们时,即使不看低,我们多少也会对他作点俯视;而当他的水准和我们处于同一水准时,我们则会心中丛生一种相通快感,一种被理解被懂得的欣喜,一种彼此领会欣赏的满足。不得不承认,王蒙先生是个各方面都有非凡表现的才能出色的作家。他既不乏对事物的赏玩品味之趣,又具有深入事物本质的能力,无论是讽刺幽默、机智灵活、尖锐深刻甚至抒情缠绵,他都有胜人一筹之处。他的笔端进入任何领域,都能传递出一种快感,所谓无不达之隐、无不尽之情。不管我们是否感觉他的横溢才气中有无对自己才情的过度迷恋,不管我们是否认为他在挥发过人聪明时是否疏忽了大智大慧的重视,不管我们对他的淋漓尽致表达法于文学创作究竟有无伤害是否怀疑,起码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做到他这般通透,实在太难太难。可以说,中国当代文坛绝无仅有。然而,有一点,大家或许也都看到,王蒙先生有着自己不可摆脱的“先天”局限。他把自己的青春交给伟大的党和伟大的主义时,事实上,他还同时递交了一份自己绝不伟大、绝不超越党和主义的伟大的保证书。一个被“伟大”统帅的人。即使这人有着再为过人的智慧,他的心胸、眼光一早就已决定不能超出被圈定的范围。

 

贾平凹

 

贾平凹算是中国当代文学的率先起步者,不仅文字一早已得瞩目,作品亦已一早拍成电影,使之家喻户晓,广获尊敬佩服。他是有才气的,功力也不浅。他本该精益求精踏踏实实走他自己的创作之路,写乡埂小道、写田间月色、写村夫顽童守寡妇人,写宁静乡野中的不宁静骚动,写朴素之美及朴素之丑,他能写得很好,非常好。。。。。。然而,他耐不住寂寞,压不住浮躁。那个人人玩一把现代派的年头,实在受不了繁华城市摩登人儿的诱惑,实在不甘心远离现代文明的乡村冷清。不成功则已,一旦成功,得意忘形,掩覆于文化层面下的耍能玩巧的刁顽习性压不住了,冒出来了。他说狐道仙,装神弄鬼,故弄玄虚,耍花样、卖关子,平地凹处找来乡村小技统统端上大堂,堂而皇之地玩耍之,视国人为瞎眼聋耳般随意糊弄,甚至一脸自得偷偷窃笑地玩上一把欲念淫思的无字文。《废都》是他移花接木的另一种现代派,是乡村现代派。他算是鬼点子用尽,把远古意识生搬硬套用在今天,假扮深奥;把农村搬去城市,把农村、农村人当做城市、城市人来写。他对城市、城市人的了解实在太少太表面,怎么写也写不像。“玩”,看谁玩出新招怪招,看谁玩得比谁更懵人。“玩”,这是那个时代很多高手就在嘴边却从不出口的一个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