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淡出视野的生活用具

 红瓦屋图书馆 2013-02-28

淡出视野的生活用具

董宁 《 光明日报 》( 2013年02月28日   12 版)
▼马灯速写

    阔别二十余载,回到鲁西南乡下老家,与乡亲谈忆往昔,一件件已然消失的生活用具,温热了一段段记忆。

    马灯。一种照明工具,以煤油作燃料,配上一根灯芯,外面罩上玻璃罩子,上世纪70年代用得最为广泛。有马灯必有“马鞍”。那“鞍”是铁的筒架,下端有一油皿,全封闭,油不滴漏。上端有两个铁盖,分层有空隙,便于出气。玻璃罩子夹在中间,还有一根铁丝提手。马灯,因可防风挡雨,大多在户外使用。那时,乡村尚未通电,手电鲜有,夜间赶路的乡亲们提着马灯,像是怀揣着一股温暖,增添了几分希望。

    柳条箱。用去掉外皮的柳条,精编成长方体的箱子、外表白嫩、滑腻,可盛衣物。那个年代,下乡知青对柳条箱都不陌生,几乎每人一个。箱子上印着大红色的“抓革命,促生产”字样居多。

    风箱。上世纪在农村生火做饭,家家户户几乎离不开它。老铁匠没了风箱,打铁的活计便难以为继;茶馆里它亦不可或缺。我家不知用坏了几个,后来父亲请来了一个有名的木匠,做了一个考究的风箱:用上好的柳木板做箱体,用榆木做拉杆,前面还嵌着几何图案。我常常抢着替母亲拉风箱,拉得特卖力,喜欢看灶膛里欢跃的火苗。

    温罐。锈迹斑斑的尘封于岁月的尘埃中,对于80后、90后的年轻人来说,确是一个新鲜的词汇。它是用泥巴或泥巴掺沙子烧制出的广口容器,没有把子。当年人们为了节省烧柴,饭做好后,将温罐盛上水,送入灶膛内,利用灶膛死火将水温热。一家好几口人,就用这一罐水洗脸,洗到最后,水又黑又浑。

    土瓮子。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农村谁家有几个像样的小板凳,就算不错了。没有木材可用,农民就用泥巴制作生活用具,土瓮子就是用泥和麦糠制作而成的。有圆形或底口大上口内缩的瓮,盛粮食之用。我家的土瓮子,在西屋临窗而立,里面盛放着全家人度年月的五谷杂粮,摇摇晃晃地支撑着那段艰难的岁月。

    现实中,还有许许多多生活用具,完成了历史使命,从我们身边消失,比如石磨、辘轳、木桶、蓑衣、米囤……那些消失的生活用具,曾把我们的日子打磨得发亮,把时空变得深邃。在岁月的尘埃里,我们再也看不到光鲜的影子,却抹不掉曾经的记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