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与性文化

 山爷wzs0718 2013-02-28
 
孔子与性文化
为儒家与性文化的关系正本清源
 

  中国古代性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孔孟之道。世人多认为孔孟之道提倡性禁锢、封建礼教在杀人,那么实际上,它和性文化是共存、互补还是相互斗争的呢?世人多认为孔孟之道提倡性禁锢,真实的孔孟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房中术”如何讲究中庸之道?以及孔子与风流艳后南子到底有什么故事?
  中国性学研究第一人刘达临先生新作《孔子与性文化》,以大量的史实材料为依据,还孔孟之道在性学问题上的真实面目,为儒家与性文化关系正本清源,也使中国古代性文化立于一个坚实的基础之上。
  《孔子与性文化》具有开创性的研究儒家文化与性文化相互关系,也是对中华性文化探根究源的著作。
  作者以翔实的史料、缜密的分析得出结论:真实的孔孟之道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只是在许多方面被后世的封建统治者利用而走向异化;中华性文化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极大,甚至可以说后者是前者的源泉与灵魂。作者由古及今地分析了许多性文化的基本理论和孔孟之道息息相关,而且创造性地提出了现代性文明的内容和基本精神,其来源为中庸之道,从而开辟了一条以传统文化的精华为现代社会文明建设服务的道路。
  中华性文化的特点是非常讲“礼”,“温、良、恭、俭、让”。最初的孔孟之道还是很讲人性、肯定人类性的这个本能需求的。性文明就是孔子所提出的“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个最高境界在性文化方面的表现。从性文化的角度来研究孔子,就是为了还原一个真实的孔子。
  刘达临先生在前言中说,这本书“似乎表现出我一生对历史、对性文化的总体认识。我年已八十,也许这本书就是我的封山之作”。

作者: 刘达临    

    《孔子与性文化》相关资料

    

  孔子确实是一位真正的君子、道学先生,他讲品德、讲礼度,没有什么绯闻。他一生只和几个有名有姓的女人有过直接联系,一个是他的母亲,一个是他的妻子,再一个是一位风流艳后--卫灵公的夫人南子。而恰恰是在南子的事情上,孔子似乎擦上了绯闻的一点边,后人对此也多有探究,甚至颇有微词。

    《孔子与性文化》第一部分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于公元前551年10月27日生于鲁国的昌平乡陬邑。那时,他的父亲叔梁纥已年逾66岁,母亲颜征在还不满20岁,是叔梁纥的第三房夫人。原来,叔梁纥先娶了一个鲁国女子施氏,生了九个女儿;叔梁纥希望有个儿子,于是又娶了第二房,生了个儿子,可是是个瘸子;叔梁纥十分遗憾,所以又娶了第三房,这就是孔子的母亲颜征在。

    《孔子与性文化》第二部分

    孔子还有一件事,也很值得推敲。孔子四十七岁时,鲁昭公是鲁国的国君,鲁昭公娶于吴,吴、鲁都是姬姓,姬姓与姬姓通婚是违反“同姓不婚”的礼俗的,所以鲁昭君的夫人不亮自己的姬姓,而只叫吴孟子。孔子流亡到陈国后,陈司败问他:“昭公知礼乎?”他说:“知礼。”有意为鲁昭公开脱。孔子走了以后,陈司败对孔子的学生巫马期说:“吾国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并表示对孔子不满。巫马期把这番话转告给孔子了,孔子说:“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孔子承认陈司败的批评是对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