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老子曰:圣人与阴俱闭,与阳俱开,能至于无乐也,即无不乐也,无不乐即至乐极矣。是内乐外,不以外乐内,故有自乐也,即有自志,贵乎天下。所以然者,因1天下而为天下之要也,不在于彼而在于我,不在于人而在于身,身得则万物备矣。故达于心术之论者,即嗜欲好憎外矣。是故,无所喜,无所怒,无所乐,无所苦,万物玄同,无非无是。故士有一定之论,女有不易之行。不待势而尊,不须财而富,不须力而强,不利货财,不贪世名,不以贵为安,不以贱为危,形神气志各居其宜。夫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元2也;神者,生之制3也。一失其位,即三者伤矣。故以神为主者,形从而利;以形为主者,神从而害。其生贪饕多欲之人,颠冥4乎势利,诱慕乎名位,几以过人之知,位高于世,即精神日耗以远,久淫5而不还,形闭中拒,即无由入矣。是以,时有盲忘自失之患。夫精神志气者,静而日充以壮,躁而日耗以老;是故,圣人持养其神,和弱其气,平夷6其形,而与道浮沉;如此,则万物之化无不偶7也,百事之变无不应也。 【译文】老子说:圣人与阴气一起闭合,与阳气一起开启,就能够达到无所乐,无所乐也就无所不乐,无所不乐即是最大的快乐。这种乐是由内至外,而不是以外在的快乐牵动内心,所以才有自己的快乐,也就是有自己的意志,这是天下最可贵的。之所以是这样,是凭借天下而作为于天下的需要,不是取决于万物而是取决于我,不是取决于他人而是取决于自身,自身得到那么万物也就齐备了。所以通达心术的论者,把嗜欲爱憎都排除在外了。因此,无所谓喜,无所谓怒,无所谓乐,无所谓苦,万物玄妙和同,没有是非曲直。所以读书人有一定的论述,妇女有不可改变的行为。不等待权势而能尊贵,不需要财物而能富裕,不需要力量而能强大,不去利于财货,不去贪求世俗的名誉,不以高贵为安乐,不以低贱为危难,形体神气意志各自处在适宜的位置。所谓的形体,是生命的居所;所谓的气,是生命的本源;所谓的神,是生命的制度。一旦失去各自的位置,那么形气神三者皆有损伤。因此以神为主的人,形体随从而有利;以形体为主的人,神气随从而有害。那些生性贪婪有很多欲望的人,颠倒昏暗于权势利益之中,诱惑仰慕于名誉地位之上,数次以过人的智慧,高于世人的地位,把精神日益消耗于远方,长久浸润而不返还,形体闭合心中抗拒,精神就无法进入了。因此,经常有盲目忘记失去自己的忧患。所谓的精神志气,安静就能日渐充盈以壮大,浮躁就会日益消耗而衰老;因此,圣人保持修养其精神,谐和柔弱其意气,平和其形体,而与道路一起浮沉;这样,那么万物的变化无不配合,百事的变化无不响应。 【说明】快乐分很多种,克服了困难,完成了工作,是发自内心的快乐;去看喜剧,去听相声,那是外在的快乐。内心的快乐可以长久,可以持续,外在的快乐则是转瞬即逝。所以,真正的快乐取决于自己,而不是取决于他人。所以,我们要守住空虚,守住平常,守住清醒,守住真情,守住清静,守住柔弱,守住仁爱,守住愚昧,守住俭朴,守住谦让,才能够获得幸福快乐。 【注释】1.因:(yīn音)《书·尧典》:“厥民因,鸟兽希革。”《诗·鄘风·载驰》:“谁因谁极。”《诗·大雅·皇矣》:“维此王季。因心则友。”《管子·乘马》:“因天材,就地利。”《荀子·议兵》:“因其民,袭其处。”《韩非子·扬榷》:“辩惠好生,下因其材。”《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因人成事者。”《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这里用为依靠,凭借之意。 2.元:(yuán原)《易·井·上六》:“井收,勿幕;有孚,元吉。”《书·舜典》:“食哉惟时!柔远能迩,惇德允元。”《公羊传·隐公元年》:“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关尹子·鉴》:“耳闻交响者聪愈伤,心思元妙者心愈伤。”《春秋繁露·重政》:“故元者为万物之本,而人之元在焉。”《说文·一部》:“元,始也。”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三十二:“元者,本也。本官曰元官,本籍曰元籍,本来曰元来。唐宋人多此语,后人以‘原’字代之。”这里用为初始之意,又用为天地万物之本原之意。 3.制:(zhì志)《管子·法法》:“彼民不服法死制,则国必乱矣。”《左传·隐公元年》:“今京不度,非制也。”《易·节·象》:“泽上有水,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荀子·王制》:“制与在此,亡乎人?”《史记·礼书》:“擅作典制。”《史记·汲黯列传》:“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这里用为规章、制度之意。 4.冥:(míng明)《诗·小雅·无将大车》:“维尘冥冥。”《管子·内业》:“冥冥乎不见其形,淫淫乎与我俱生。”《庄子·在宥》:“至道之精,窈窈冥冥。”《太玄·玄文》:“冥者,明之藏也。”《说文》:“冥,幽也。”《广雅》:“冥,暗也。”《法言·修身》:“擿埴索涂,冥行而已矣。”《汉书·五行志》:“其庙独冥。”这里用为昏暗之意。 5.淫:(yín银)浸淫,浸渍。《周礼》:“谏帛,以栏为灰,渥淳其帛,实诸泽器,淫之以蜃。”《考工记·匠人》:“善防者水淫之。”《文子·十守》:“势利不能诱,声色不能淫。”《淮南子·览冥》:“女娲积芦苇以止淫水。”《说文》:“淫,侵淫随理也。” 6.夷:(yí移)《书·禹贡》:“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二百里蔡。”《诗·召南·草蟲》:“我心则夷。”《诗·郑风·风雨》:“云胡不夷?”《诗·大雅·桑柔》:“乱生不夷,靡囯不泯。”《诗·商颂·那》:“我有嘉客,亦不夷怿。”《管子·地员》:“其泉黄白,其人夷姤。”《左传·成公十六年》:“将塞井夷竈而为行也。”《楚辞·九怀》:“羡馀术兮可夷。”《吕氏春秋·似顺》:“往而夷夫。”这里用为平和、平易之意。 7.偶:(ǒu藕)《书·君奭》:“汝明勖偶王,在亶乘兹大命。”《管子·心术上》:“其应物也若偶之,静因之道也。”《韩非子·备内》:“偶叁伍之验以责陈言之实。”《列子·仲尼》:“顾视子列子,形神不相偶。”这里用为配合之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