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世名画 百家佳作 :武宗元《朝元仙仗图》

 愚雅轩 2013-03-03

 

   

愚雅轩祝您全家新春幸福、安康

      

传世名画 百家佳作 

武宗元《朝元仙仗图》

 
 
     
 

            武宗元《朝元仙杖图》,画面纵44.3米,横 626米。

现藏美国王已千先生怀云楼
 
 
 
 
 
 
 
 
 
 
 
 
 
 
 
 
 
 
 

    

   武宗元《朝元仙仗图》是一幅道教壁画稿本,以卷轴画形式流传至今。原本已流落国外,国内存有一幅临本《八十七神仙图》。画面描绘道教帝君往谒元始天尊的行列,人物众多,繁而不乱。线条流畅,衣纹稠叠,临风飘扬,似在空中。人物仪态不同,头饰仪仗各异,成功地表现出帝君的庄严、神将的威武和仙女的丰姿。

    武宗元 (?-1050)〔北宋〕,河南白波(今河南孟津)人。工人物、佛道、鬼神,师吴道子法,行笔如流水,神采活动,大抵如写草书,笔术精高。年十七即能画北邙山老子庙壁,颇称“精绝”。景德末(1007),真宗营建玉清昭应宫,召天下画师三千,中选者仅百余人,分为二部,武宗元任左部之长。后曾在许昌龙兴寺画《帝释梵王》、经藏院画《旃檀瑞像》、嵩岳庙画《出队》等壁画。传世作品有《朝元仙仗图》卷,绢本,墨笔,纵58厘米,横777.5厘米,人物形象端庄丰满,仪态万方,气象不凡,无款印,卷后有南宋乾道八年(1172)张子珉题跋,并有元代赵孟頫题识,定为武宗元真迹,现藏美国王已千先生怀云楼。

    徐悲鸿早年曾将《八十七神仙卷》与北宋武宗元《朝元仙杖图》进行仔细比较,发现它们的构图几乎完全相同,连人物数量都一样,但后者在人物造型和笔力等方面不及前者。徐悲鸿经研究认为,《朝元仙杖图》是一摹本,而《八十七神仙卷》很可能出自唐代画圣吴道子之手。

    作者运用长垂流畅的线条,描写稠密而重叠的衣褶,人物安排 参差有致,繁而不乱,神采飞动,深得唐代吴道子的遗韵。中心是八个主神,帝后装束,四周围绕着290多个值日神,分四层排列。人物神情各异,构图整齐而不呆板,组织繁复而不杂乱。画面强调照应,又适当注意变化,使人物动态一致、倾向一致,服饰大致相似的人群,通过微小的转侧和顾盼,得到相互之间的呼应。画中线条严谨、简练、流畅,有的线长达几米。面部表情能用各种不同的线来表现,眉眼特别有神,皱眉肌的变化,以及眼与其他各部的关系处理得准确巧妙,从而使同样严肃的面孔上显示出各种不同的个性。整个画面色彩单纯明朗,以石青石绿为主,衣冠宝盖大量运用沥粉贴金,总体色调既灿烂又沉厚。总之,这幅图气魄宏伟、人物生动,充分体现了我国传统白描技法的高度水平。

    武宗元  (?-1050)〔北宋〕初名宗道,字总之。河南白波(今河南孟津)人。家世业儒,官至虞部员外郎。工人物、佛道、鬼神,师吴道子法,行笔如流水,神采活动,大抵如写草书,笔术精高。年十七即能画北邙山老子庙壁,颇称“精绝”。尝于洛阳上清宫画三十六天帝,其间赤明阳和天帝画成宋太宗相貌,真宗赵恒见之,叹其画笔之神。曾在广爱寺见吴道子画文殊、普贤大像,武由此杜绝人事旬余,专在广爱寺刻意临摹。结果临摹之画骨格停分,神观气格,大衣缨络,乘跨部从,与大像不差毫厘,真灵心妙悟之天才也。景德末(1007),真宗营建玉清昭应宫,召天下画师三千,中选者仅百余人,分为二部,武宗元任左部之长。

    在洛阳,开封各寺观画了大量壁画,如洛阳上清宫《三十六帝像》,中岳天封观《圣帝出队图》,许昌龙兴寺《帝释梵王相》、经藏院画《旃檀瑞像》、嵩岳庙画《出队》等壁画。传世作品有《朝元仙仗图》卷,绢本,墨笔,纵58厘米,横777.5厘米,人物形象端庄丰满,仪态万方,气象不凡,无款印,是一幅道教壁画的稿本,画的是道教帝君,诸神仙朝谒元始天尊的对仗行列,共81人,人物神采飞扬,衣袂飘举,线条疏密有致,劲健流畅。卷后有南宋乾道八年(1172)张子珉题跋,并有元代赵孟頫题识,定为武宗元真迹,现藏美国王已千先生怀云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