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彩活动如草书”

 品谋图书馆馆藏 2023-02-22 发布于湖北

“神彩活动如草书”——武宗元线描神品《朝元仙仗图》

2021-12-27 13:53·正山堂书画院

《朝元仙仗图》称得上是线条运用达到登峰造极的代表作之一 ,这样的白描作品一直是历代人物画家学习的范本,无论是线条勾勒的技法,人物的造型特征,衣纹穿插的规律还是人物组织构图的方法,无处不值得人们在自己的创作中借鉴应用。远至宋代白描大家李公麟、元代的赵孟頫、明代的陈洪绶、清代的任伯年等,在他们的作品中都能找到《朝元仙仗图》的痕迹,流传至今的元代永乐宫壁画更是对《朝元仙仗图》的直接传承。

北宋武宗元

武宗元,初名宗道,字总之,北宋时期画家,河南白波(今河南孟津)人,生年不详,卒于北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他家世业儒,以荫得太庙斋郎,官虞部员外郎,擅画道释人物,曾为北邙山老子庙以及开封、洛阳各寺观作过大量壁画,17岁时画洛阳北邙山上清宫壁画,被世人评为“惊绝”。时人把他与唐代吴道子相比,《圣朝名画评》说他“学吴生笔,得其闲丽之态”。他和李公麟(1049-1106)字伯时,号龙眠居士,庐江郡舒州即今安徽桐城人,称得上是北宋时期最杰出的人物画家。史称武宗元的作品“神彩活动如草书”,(“行笔如流水,神彩活动,大抵如写草书,奇作也。”汤垕《图绘宝鉴》)

武宗元,白描作品被后人誉为宋代最高成就的代表,有小吴道子之美誉。

武宗元的白描应该说是取法高古,他师法唐代画圣吴道子,年轻时就曾在寺观中见吴画损毁而奋笔补之,并且达到了与原画神形相合的境地,正如《图画见闻志》中所说:“灵心妙语,感而遂通。”但通过《朝元仙杖图》可以看出,武宗元并不单纯地摹习一家之法,而是参研诸家,所谓“笔术精高,曹吴具备”是也。武宗元此图代表了宋代国画人物画方面所取得的最高成就。

传《朝元仙仗图》为宋真宗所建筑的“玉清昭应宫”的壁画小样。

据史料记载直宗景德年间(1004-1007)营建玉清昭应宫,征集天下画师,分为两部,宗元为左部之长,颇受时人推重。所作壁画早已毁坏无存,目前亦未见其他可靠的作品传世。“朝元” 之意,乃指道教的帝君在众班天女、真人与力士等的陪侍下,向道教之“三清” 主神虔诚敬拜的行列场面。《古今画鉴》记载:“武宗元,宋之吴生也,画人物行笔如流水,神采活动。尝见《朝元仙杖图》……”又据《宣和画谱》宋代画家武氏传记载,武宗元曾在宋真宗初年,中选画工左部之长,指挥玉清昭应宫壁画创作。

北宋武宗元《朝元仙仗图》 长卷 绢本 水墨 55.7*790厘米 美国王季迁(旧藏)

该画作描绘了五方帝君中的三个帝君,去往朝谒天上的最高统治者时的队仗行列,画道教东华、南极两天帝和扶桑大帝率八名武将、十名男仙、六十七名金童玉女前去朝拜道教始祖玄元皇帝的朝圣仪仗。画面人物众多,繁而不乱。线条流畅,衣纹稠叠,临风飘扬,似在空中。人物仪态不同,头饰仪仗各异,成功地表现出帝君的庄严、神将的威武和仙女的丰姿。

《朝元仙仗图》局部

《朝元仙仗图》局部

《朝元仙仗图》局部

此画中共有八十七像,神仙头上题有榜题,在长方形框内标明其身份。

《朝元仙仗图》局部

《朝元仙仗图》局部

全画以流利而变化多端之长线条,勾画诸仙人飘扬的衣袖与繁复的衣纹,幡旗宝盖亦舞动于风中云间,使观者想象仙人腾云御风的神力。人物均为由右向左行进,身姿略侧左方,衣摆则向右飘飞,有明显的方向性,并由线条的疏密结构营造出强烈的律动感,应是继承自唐吴道子之画风传统,与画史所称“武宗元,宋之吴生也记载相符。此一传统日后亦被保存于道观壁画中。

《朝元仙仗图》局部

《朝元仙仗图》局部

《朝元仙仗图》局部

《朝元仙仗图》局部

此画虽近于纯以墨色线条表现、不敷色彩的白描系统,但因有多处细部留白不画,或仅以概念式的轮廓带过,如荷叶不画叶脉,发髻只以淡墨染出,很可能是道教宫观壁画设计之粉本。

粉本“小样”是留备后世修补壁画破损之对照,也可为师徒世代相传的“秘本”,山西永乐宫早年曾存有此壁画小样。小样粉本一般是白描稿,此图在白描稿上稍见墨染。

《朝元仙仗图》局部

《朝元仙仗图》局部

《朝元仙仗图》局部

《朝元仙仗图》局部

画中人物栩栩如生,表情生动,描画出了不同的人物的不同的身份与形态特征,是白描人物画的代表作。《朝元仙仗图》将现实世界的美的外形和性格赋于诸神。人物造型严谨端庄,排列疏密有度,节奏明快;线描用吴道子“莼菜条”技法,圆浑流畅而富于韵律,是典型的“吴带当风”样式。

《朝元仙仗图》赵孟頫题拨

《朝元仙仗图》张大千题拨

画中无款印,但据元赵孟頫1304年所之跋中鉴定为武氏之作。关于此图的作者,元代书法家赵孟頫和近现代张大千在题跋中都有鉴定,一致认为是武宗元。

民初画家徐悲鸿藏有一本与此构图相近,但细节略异的《八十七神仙图》,现为徐悲鸿纪念馆藏。北京徐悲鸿纪念馆所藏《八十七神仙图》卷与此本构图基本相同,而线描稍异,也应是同一种用途。此图无款识,卷后有南宋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张字跋,称此图为吴道子所画,原传为唐代吴道子作,经赵孟頫审定此卷为武宗元真迹,今人普遍认同这一观点。北宋《宣和画谱》、元汤垕《画鉴》著录。

《朝元仙仗图》曾收藏于美国华人收藏家王季迁手中,在其去世后失窃下落不明。

两宋之际,《朝元仙仗图》归翟妆文收藏。翟汝文之后《朝元仙仗图》归张氏收藏,张氏名字的最后一字很难释读,故其事迹不可知。元代时期,《朝元仙仗图》归张君锡收藏。张君锡之后,《朝元仙仗图》转归杭人崔氏。明清时代《朝元仙仗图》数百年流藏于广东境内,曾藏于广东顺德卢氏。民国时期,《朝元仙仗图》流入市肆,为“颍川飞凫人”所得。不久之后,《朝元仙仗图》归广东收藏家罗原觉收藏,之后罗原觉将此画卖给李尚铭。李氏又将其抵押他人,后来于七七事件之前流往日本。建国之后,20世纪50年代《朝元仙仗图》被美国人候时泰买去,之后归王季迁收藏。2005年,《朝元仙仗图》被王季迁后人托管于上海一家银行的保险箱,2009年发现其真迹已被人掉包,至今下落不明。据传,此画因王季迁子女的遗产之争而不知所踪,一说被窃,一说被调包,纷纭世态,让人扼腕。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