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看清一个人

 昵称692917 2013-03-03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下面列举孔子、吕不韦、诸葛亮、王阳明、曾国藩五位大佬的识人方法,以供学习分析之用。

一、孔子的方法:

孔子说: 看一个人远离领导时是否忠心,公务繁忙时是否有条不紊,紧急时是否有应对之策,管钱时是否廉洁,危难时是否变节

孔子还说:“要观察他因何去做这一事,再观察他如何去做,再观察他做此事时的心情如何,安或不安。如此观察,那人再向何处去藏匿呀?!

要点:观察人的行为和语言,在办事当中了解一个人的动机、能力、心态和品质。

二、吕不韦的方法:

《吕氏春秋》提出,当一个人处境顺利时,观察他礼遇的是哪些人;当一个人处于显贵地位时,观察他推荐的是哪些人;当一个人富有时,观察他养的是哪些门客;当一个人听取别人的意见后,观察他采纳的是哪些内容;当一个人无事可做时,观察他有哪些爱好;当一个人处于习以为常的情况时,观察他讲哪些东西;当一个人贫穷时,观察他所接受的是些什么东西;当一个人处于卑贱的地位时,观察他所不为的是些什么事情。

《吕氏春秋》还提出:一是使一个人高兴,借此考验他安分守己的能力;设法使一个人高兴,然后观察他会不会有所节制;如果得意忘形,就不能加以重用。二是使一个人快乐,借此考验他有什么癖性;设法使一个人快乐,他的癖性就会暴露无遗。三是使一个人发怒,借此考验他控制自己的能力;如果一个人缺乏自控、意志薄弱,在工作上自然也难有成就。四是使一个人恐惧,借此考验他有没有独特的作为;如果一个人遇到可怕的事都能保持自己的立场,凛然无惧,这种人必可大用。五是使一个人哀伤,借此考验他的为人。六是使一个人痛苦,借此考验他的志气;一些受到苛刻待遇或陷入困境就颓废丧志的人,决不能成大器。

要点:一是通过人在不同境遇时观察人,二是通过人在不同情绪时观察人。

三、诸葛亮的方法

一是“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就是要亲自与下级讨论对各类事物是非对错的看法,来观察他的立场、观点、信仰、志向是否明确坚定。二是“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就是要求领导者就工作中某些现实问题的处理意见同下级不断地进行辩论,提出质疑,以此来考察他的智慧与应变能力。三是“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就是不断地向下级提出咨询,请他们对一些重大问题提出谋略和决策方案,以考察他是否有能力和见识。四是“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即告诉下级可能面临的灾祸和困难,来识别他是否能临难而出,勇往争先,义无反顾,救国救民。五是“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就是领导在与下级同宴时可以劝他饮酒,以观察他是否贪杯、酒后能否自制以及表露出来的本来性格如何、是否表里如一,等等。六是“临之以利,而观其廉。”就是把下级放在有利可图或者可以得到非分利益的工作岗位上,看他是否廉洁奉公、以人民利益为重,还是贪图私利或者只顾小集团的利益,见利忘义。七是“期之以事,而观其信。”就是委托下级独立自主地去完成某种工作,看他是否恪尽职守、克服困难,想办法去把事情办好,还是欺上瞒下、应付了事,来考察下级是否忠于职守、恪守信用。

要点:通过聊天、咨询、辩论、喝酒、处危、利诱和办事来观察人,具有极强的操作性。

四、 王阳明的方法:

“躁於其心者,其动妄。荡於其心者,其视浮。忽於其心者,其貌惰。傲於其心者,其色矜。”

要点:通过分析外表和行为来判断一个人的内心。王阳明认为,凡轻举妄动、视线飘浮、神色骄惰的人,恐怕都不能用(可是如左宗棠之流,都是出了名的神色骄惰啊!)。

五、曾国藩的方法

在《用人三策折》中,曾国藩把具体考察人才的方法归纳为“询事”、“考言”、“奏折”、“诱迫”四法,曾国藩还经常设置不同的情境来考验对方,以找出真正沉稳内敛、德行佳的人才。在选人时,曾不喜欢用官气重、夸夸其谈的人,并以“德大于才”为用人第一要旨,对此他有过精辟的阐述:“与其无德而近于小人,毋宁无才而近于愚人。”

要点:曾国藩的方法和诸葛亮的方法相似,主要通过聊天、咨询、辩论、写作、考验和办事来考察人,但更重视人的修养。

综上,要想真正看清一个人是十分困难的,需要多方面的观察、思索、分析和综合,看清一个人的正确方法毫无疑问是一门深邃的艺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