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仁异病同治的针灸经验

 学中医书馆 2013-03-04

上海市针灸学会理事长张仁主任医师,从医近40载,学验俱丰,擅长针治疑难杂症。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提倡以中医辩证论治为基础,探索现代疑难病的针灸治疗方法。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兹将张老师采用异病同治之法治疗疑难病的经验整理如下。

1. 异病同穴

新明穴是上世纪70年代针灸工作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的新穴,用于治疗眼底疾病,其针感强烈,具有益气化瘀明目作用。其中新明1穴,位于耳垂后皮肤皱纹之中点,翳风穴前上5分。实践中张老师发现,此穴不仅对各种眼病有显著疗效,而对难治性面瘫、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亦有满意疗效。曾有一位50多岁的女性患者,因左侧面部肌肉不自主的无痛性阵发性抽搐前来就诊。该患者2年前,开始出现左下眼睑不时跳动,时作时止,以后日渐频繁,并且由眼睑向下逐渐延伸至口角,面部抽搐的程度逐渐加重,抽搐的时间逐步延长,而期间隔时间渐渐缩短,且每当情绪激动时加重。乃予针刺左侧新明1穴,当进针至此穴出现酸、麻、沉、胀等针感反应时,即应用手法,并使传感达到面颊,出现局部热胀舒适感。随即原来还在抽搐的面部肌肉停止异样跳动,留针期间未再抽动。经多次针治,频繁的面部抽搐,变成偶尔发作,后通过一段时间的巩固治疗而获临床痊愈。

又如天柱穴,张老师认为,由于其属足太阳经,内邻督脉之风府,外近少阳之风池,挟三阳之经气,而阳经均会集于头部,“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天柱穴前对眼球,足太阳又源出眼区,所以天柱与眼球关系密切,具有通窍明目、清瘀散结之功能,从而疏导眼训气血之凝集,是治疗眼底病要穴。同时,天柱穴位在颈项而属阳经,针刺此穴位,可起到振奋阳气、祛寒活血、调理肩背经络气血运行的作用,还能治疗颈椎病。早在《甲乙经》中就提出“项直不可顾,暴挛足不任身,痛欲折,天柱主之。”又天柱穴虽位于项后,但与甲状腺前后相对,有近治作用,是治疗甲亢和验穴。对甲亢引起的突眼症,也多取治该穴。所以张老师在临症时,常取天柱穴治疗眼底病、颈椎病及甲状腺机能亢进等多种病症。

2. 异病同方

眼底出血、视网膜色素变性、青少年黄斑变性等是不同的眼底病,虽然这些眼底病有异样的眼底表现及临床症状,但其病位相同,病机均为眼络脉气血不和,瘀滞失畅,精微不能上输入目,目窍失于濡养。故治疗都可选用调整目系气血,疏理眼底脉络的方法,达到血脉通利、濡养神珠目的。张老师通过大量临床实践,对这些难治性的眼底病总结出一个基本方,即新明1穴、风池、上睛明、球后。此基本方,以中取和近取相互配合运用,能起到通畅气血、濡养神珠的作用,使视物清彻明亮。甚至一些外眼病,也可采用这一基本方。当然由于是不同的眼病,不仅症状不同,而且其本质仍有所差异,所以张老师在此固定组方的基础上增加不同配穴。如视神经萎缩加新明2、上明;视网膜色素变性加翳明;眼底黄斑变性加天柱、承泣(与球后交替使用);眼底出血加太阳等。

曾遇一中年僧人,因做法事劳累,导致右眼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玻璃体积血,视力卒然下降至只有眼前10cm指数的程度。吹影虽然当地医院积极对症止血消炎等治疗,病情得以控制,但视力始终未见好转,多处治疗无效。半年后,经张老师针刺新明1、上睛明风池、球后常用穴,再配以太阳、攒竹穴。每周针治3次,通过5次的治疗,右眼视力开始逐渐恢复,3个疗程后,视力恢复到0.9。

又如李某,男,13岁,因患先天性黄斑变性视力显著下降,双眼裸视力0.07,平日看书需依赖于放大镜。经采用上述配穴组方治疗后,经3个疗程治疗视力提高到0.2(左),0.3(右),此后,阅读时可以不用放大镜。

3. 异病同法

3.1 透穴法:难治性眼肌痉挛、眼外展肌麻痹、眼型重症肌无力症和视疲劳是表现不同症状的外眼病症。实践中张老师发现,采用透穴刺法对提高疗效很重要。如采用攒竹穴透上睛明、阳白透鱼腰、丝竹空透鱼腰的三透为主。鱼尾穴各攒竹穴的深透刺,又是治疗眼外展肌麻痹有效的针刺方法。透穴刺法具有协调阴阳、疏通经络,可直接沟通表昊阴阳经气,加强经络与经络、腧穴与腧穴、经穴秘肮脏之间的联系,能促使阴阳经气通接。而且透刺法具有“接气通经”之功,使经气流通、上下相接,从而提高针刺疗效。临床实践也证明,透刺法取穴少而精,既免伤卫气,又增强针感,可加强其治疗从盘和。

例如刘某,女,48岁,因长期使用电脑,持续近距离注视屏幕,而致眼过劳出现两眼作胀疼痛、酸楚泪溢怕光、沉重而怕睁眼、视物模糊,兼见头晕头痛、泛泛欲恶,因此无法正常工作,痛苦不堪。在近1年多的时间里到处求医检查,结果排除眼部器质性病变,确诊为视疲劳。经选用上述透穴治疗结束起针后,视疲劳症状当即消失,但此景保持时间不长,次日症状重现。以后经过几个月的针灸治疗,病情逐渐好转,并得到控制。目前患者注视屏幕、损伤电脑的时间已完全恢复到病前的状况。

又如,高某,男,52岁,因发作性头痛10天继而视觉模糊7天,且左眼复视,视一为二,而入住某医院。经各项检查,诊断为左眼外展神经麻痹,接受了中医药物等综合治疗,未见好转。检查:眼科眼底检查正常,左侧眼球向内、向上、向下运动尚能自如,但外展明显受限,左眼球内斜,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诊断:左眼外展神经麻痹。治疗首选患侧鱼尾穴透攒竹穴,配伍针刺新明1、风池、上明、丝竹空、瞳子髎,留针30分钟,每周2次。按上方针治8次后,患者复视基本消失,左眼球向内偏斜明显减轻,继予上法又针7次,左眼球已能外展,向内偏斜已不明显,复视消失。治疗20次后,视觉、眼球活动正常。

3.2 刺络拔罐法:子宫内膜异位症、难治性面瘫、偏头痛,其受病的部位迥然不同,临床症状、体征亦截然异样,但在其发展的某个阶段,都可因气血瘀滞造成,故治疗均能采用刺络拔罐方法,以活血化瘀、疏经通络、软坚散结。如对于经常规体穴针刺而久治不愈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加用腰骶部近盆腔脏器的穴位刺络拔罐治疗后,原来难以缓解的渐进性痛经,等到控制。对于难治性面瘫,采用局部刺络拔罐针刺法,可使瘫痪侧神经和肌肉的恢复有很大的帮助。对于顽固的偏头痛,应用刺络拔罐法亦能获良效。

例如有一20岁张姓男青年,剧烈偏头痛反复发作已有2年,每月发作1次,诱因不明,往往突然出现一侧剧烈头痛,呈刺痛或跳痛,疼痛可持续数小时甚至几天,每次发病还伴昏厥、不省人事,多次急诊、住院治疗,经CT、核磁共振、脑电图等系列检查,排除癫痫等脑部病变,拟为偏头痛。经体针配合大椎、太阳、阳白等穴刺络拔罐治疗后,发作次数逐渐减少,程度亦见明显缓解,针治期间头痛发作时不再伴随昏厥。

4. 同中有变

异病同治法则是建立在辩证论治的基础上的,就是症同治亦同。证是决定治疗的关键。异病虽可以同证,但由于所处病种不同,其证候的临床表现并非完全相同,即构成同一证型的诸要素如主症、次症、兼症及舌脉等,在不同的病种其主次地位是不一致的。异病同证之同,是在异病的基础上,是不同疾病发展过程中至某一阶段所具有的共同的临床表现或具有的共同病理过程,但其本质仍是有所差异的。虽然其证同治亦同,但结合具体疾病,其理法方穴仍应同中有变,例如,其基本配穴处方可有变化;或者还有针法上的异同。例如新明1穴,虽然同时治疗眼底病、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等,但在施用新明1穴时,还应注意其针刺方向、手法操作差异。对于眼底病,针尖向外眼角,运用平补平泻手法;对于面肌痉挛,则针向鼻旁,采用补法;对于三叉神经痛,针尖宜向疼痛方向,选用泻法。同时,这三种不同疾病的配穴亦不尽相同,眼底配穴有上述的新明2、上明、翳明、天柱、承泣、太阳等不同,三叉神经痛配穴有下关迎香、禾髎、夹承浆、地仓等。

总之,针灸疗法和中医的所有疗法一样,只有充分把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及其病机所在,准确选择穴位、处方、治法,才能切中要害,效若桴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