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05班十四正课(曲课第二讲):北曲与南曲——东北虎[辽东野鹤]

 白发残翁 2013-03-05
 505班十四正课(曲课第二讲):北曲与南曲——东北虎[辽东野鹤]  
     今晚(2013年2月28日19:50至21:09)在中诗大的505大学士(曲赋文史)班讲课。此班为主讲,同时转帖到505进士与大学士三班。
    上一讲中,对曲做了有关的大概的介绍,大家对曲的概况有个初步了解。
    还记得上一讲的曲所包括的文学体裁示意图吗?今天重新发上来,大家看一下,如图:

 

 

 

505班十四正课(曲课第二讲):北曲与南曲鈥斺敹被辽东野鹤]

 图:曲的文学体裁示意图 此图引自刘致中的《读曲常识》21页,我对个别处有修改
 

    从图中我们可知曲是包括散曲与戏曲。
    那么从地域语言和唱调的不同来看,曲又可以分为北曲与南曲。下面就介绍一下北曲与南曲。
      曲课第二讲:北曲与南曲
  
      第一节:北曲与南曲的基本概念及南北曲的形成。
     一.北曲
   北曲:金、元时北方散曲、戏曲所用各种曲调之总称。今天一般所说的元曲就是指北曲。涂宗涛先生说:所谓北曲,即中州的音调。   
     二 .南曲:
    南曲:宋、元时南方戏曲、散曲所用各种曲调之总称。同“北曲”相对。涂宗涛先生认为:南曲,即大江以南的音调。
     三,南、北曲的形成(来源)
    在一些有关中国文学艺术的论著中,就有所谓南北派的说法。往往都是南北并提,而不言东西。曲呢,也是分为南曲、北曲的。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即是南北曲,则与南、北地区有关,这也是其来源与发展及形成北、南曲的相关的依据。
    清朝人俞樾[yuè]说:凡事皆言南北,不言东西,何也?……西北之地皆河(黄河)所环抱,东南之地皆江(长江)所环抱,南北之分,实江、河大势使然,风尚因之异也(参见《九九消夏录》)。
    与此相类说法,以前也有许多学者说过,只是不如俞樾说得这么简要而已。俞樾等人注意到我国南、北地区的文化各有不同特色,并对这种现象从南北地理环境不同的角度作了解释,有可取之处。这也是必要条件之一。在社会不统一,有水相隔,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南北两地人们往来较少,这样彼此间的语言、音乐、生活习惯等都有很大差别。这些地理环境的,再加上社会的、民族的等重要的因素,形成音乐声调差异。特别是金人入主中原,宋人南下。更是有了南音北音之别。也就是有的人所说的胡音与蛮音。
    这些因素也反映到曲作中,就有了南北曲之别。
    北曲,其曲调是在隋唐以来的燕乐、北方民间音乐和北方少数民族音乐的基础上形成的,是金元时期产生于北方地区——淮河以北的曲调。
    北曲源于唐宋大曲,宋词和北方的民间曲牌,并且吸收了金(公元1115—公元1234)元音乐。音乐上用七声音阶,声调上遒劲,朴实,大多用弦乐器伴奏。因而有“弦索调”之称。
    南曲,其曲调是在南方民间音乐和南宋词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南宋时期产生于南方地区——淮河以南的曲调。  
    南曲大部分来源于唐(公元618—公元907)宋大曲,宋词和南方的民间曲调,用韵以南方的语音为标准。音乐上用五声音阶,声调、柔软、轻和,多用笛箫来伴奏。   
     第二节:北曲与南曲的区别
    北曲与南曲,合称南北曲,所以又称南调北调。也是说“南腔北调”吧,从这点来说,我们就会想到有地域性的差异和腔调上的区别。
    方才所讲的南、北之间的地理、风俗、及社会、民族综合因数,反映到曲作中,就有了南、北曲之别。具体有哪些区别呢?简介如下:
     一.明代的词曲学者王骥德所论北、南曲之别(见王骥德的《曲律》,我将其发到了中诗大论坛和我的5d6d窝窝个人空间,可参阅):
    1.北主劲切雄丽,南主清峭柔远。[北曲简略为“北”]
    2.北字多而调促,促处见筋;南字少而调缓,缓处见眼。(特别在戏曲中更显突出,以后介绍杂剧传奇时再细讲)
    3.北辞情少而声情多,南声情少而辞情多。
    4.北力在弦,南力在板。
    5.北宜和歌,南宜独奏。
    6.北气易粗,南气易弱。
    明代的徐渭的《南词叙录》、王世贞的《曲藻》,清代的王德辉徐沅澂(dèng音邓)的《顾误录》等,与王骥德的说法也都差不多。
    二.现代学者所论北曲、南曲之别,以涂宗涛先生的为例:
    涂先生认为,从曲的形式上看,受民间文学影响很大,所以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并认为北曲与南曲的主要不同之点如下:
    1.北曲有十二音调,南曲有九宫十三调。
    2.北曲字较多因而节拍较快,南曲字较少所以节拍较慢。
    3.在板式上,北曲板拍的缓急变动不拘,常用一字而下三四板的。南曲每宫每支都有一定的格式。
    4.北曲的衬字多,南曲的衬字少,所谓“衬不过三”。
    5.北曲用七音阶,无入声字。而南曲用五音节,有入声字。
   【七音,按笛音小工调为例,用工尺谱表示:凡、工、尺、上、乙、四、合。五音阶的,少了凡、乙。按老的五音则是宫商角徵羽,七音:五音加上半宫、半徵】
    6.北曲早期演出以鼓、笛、拍为伴奏乐器(后以弦乐器为主),南曲则以箫笛伴奏。
    7.北曲豪放,南曲柔婉。
    8.北曲谱写的元杂剧与南曲谱写的传奇,在形式上也有所不同:
    ①杂剧一般来说规定四折,或再加楔子(也有个别超过四折的)。而传奇篇幅不限制,多的可达四五十出。
    ②杂剧每折由同宫调的若干支曲子按一定次序组成(合成联套)。传奇的每一出里可以用不同宫调。
    ③杂剧每折里的曲子,要一韵到底。而传奇每出里的曲子,不是一韵到底,而是一曲一韵。
    ④杂剧每折里的曲子,是一个人唱到底。而传奇每出对演唱的人数不限定,既可以独唱,也可接唱、合唱。
    三,综合起来,北曲南曲基本是三个方面不同点
    第一是“腔调”上的问题。北偏遒劲,南偏婉转:北用七音,南用五音:北无入声,南有入声。
    第二是“板眼衬字”上的问题。北活板眼,南定板眼。北曲灵活的板眼,可以根据需要来增加,由此决定了,曲子可以随意来增加词句,是“活板”,所以衬字多一些也可以了。而南曲呢,是定板眼,某一版在哪个字,是不能随意增减或移动,成了“死板”,这就限定了加衬字,即使加衬字也是不能占板【强拍击“板”】,只能借眼【弱拍用鼓签轻敲鼓或用手指按拍,是敲眼】,并不能超过三个衬字。
    第三是“伴奏器乐”的问题。北曲伴奏以筋弦絃索(弹拨)为主,鼓板是依据弦索发出的旋律来“配合”。而南曲是以萧管(吹奏)来伴奏,口吹旋律度数不明显,是依靠鼓板(打击)来点明节拍为主。当然在以后发展中,北曲也用笛子吹奏,南曲也用了弹拨乐器如琵琶等。但这属于很后来的增减,不是两者主导部分。
      四.识别南、北曲的技巧(我的一点雕虫小技)
    这个部分大多是我的一点经验,不一定正确,只算是抛出的顽石,以引出大家的美玉吧
    1.看标题
    按完整的散曲标题,应当是曲的宫调、曲牌、曲题[要说的内容]三部分组成,
    ①.看标题中的宫调
    在宫调中,有南中吕、南仙吕、南南宫等,这样标出的,在宫调前边都有个“南”字,一定是“南曲”。“北曲”就直接标上宫调。不用标出南北的。中吕、仙吕、南吕,这样标出的就是北曲。
    ②.看曲牌
    有的曲牌是南北各自独有的。有些曲牌固为北曲,如《新水令》等:而有些固定为南曲,如《懒画眉》等。
    ③.套曲以出现的重复的曲子的注明来分辨
    在套曲中,当用过一支曲牌后,接下来又重复用同一支曲牌时:注明《幺篇》的是北曲;注明《前腔》则为南曲。
    2.对于有的曲子在标题上没有完整标出,看音阶声韵。
    ①老的五音七音:出现宫商角徵羽半宫半徵七音的是北曲;只有宫商角徵羽五音的是南曲。
    ②工尺谱:出现“工、尺、上、乙、四、合、凡”的是北曲;只有“工、尺、上、四、合”的是南曲。
    将其翻译换为相当于现代的简谱:出现1234567的北曲;只有12356的是南曲。
        第三节:介绍南、北曲小令各一首。
   (一)北曲,山坡羊 【入中吕调】
   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这里的“了”字,为衬字】
看看平仄:
平平平去,平平平去,
平平仄仄平平去。
仄平平,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去,
平仄仄平平去上。
平,平去平;
平,平去平。
    其中首句、二句的首字、三字可仄;三句首字可仄,三字可平;六句首字可平,三字可仄;七句首字可仄,三字可平,尾字可平叶;八字可不叶韵;九句首字可仄,尾字可上叶;十句可不叶韵;十一句首字可仄,尾字可上叶。一二及四五句对仗,八九与十十一扇面对。
  
    在许多曲谱书中,较讲究的此曲谱是:平平平去△,平平平去△,×平×仄平平△去。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去△,×仄×平平厶上△(平)。平▲,×去平△(上);平▲,×去平△(上)。 
   这类曲谱符号说明:1.字声通用标“×”。 2.平上可互用,句末叶韵字声上可用平者标“上(平)”,平可用上者标“平(上)”。3.必用去声标“去”,宜用去声标“厶”。4.连标三个“×××”,须平仄分配调谐,不宜连用三平、三仄。两仄包括上去,亦须调配得当,不宜连用“上上”、“去去”。5.韵位标“△”,可叶可不叶标“▲”,句中暗韵标“∧”。
   【我将这次讲义文稿,发与顾问秋叶丘老师,秋叶丘老师回复与此曲谱有关的主要补充如下:
    前二句,均属四言律格,按标准格式,都应标为:中平中仄。而在该组合体中,最常用的是 平平平去。
    如果因为内容的关系,也可不采用常用格,并非限定死。如陈草庵的“有钱有物”。
    前三句,都选去声韵并非最佳,过于压抑。可考虑选,去,去,上(后跟平韵)其效果比三去连韵好得多。
    至于后面,在几个平韵之后,在尾二句宜选上声韵为好。过多的连续平韵并不为好。显得太平滑了。】
    【谢谢秋叶丘老兄的补充建议,值得参考。
    元代陈草庵(陈英,字彦卿。号草庵)写有多首《中吕·山坡羊》。在第一、二句多数采用了平平平去,但有时也用到(“仄平仄仄”),如秋叶丘老兄所言的“中平中仄”。此外呢,有时还用平平仄仄,如“心无所患”。】
    以上是北曲山坡羊。
    下面介绍一首南曲山坡羊 

   (二)南曲,山坡羊 【南商调】
   商调·山坡羊 [沈璟]
学取刘伶不戒,
传示三闾休怪。
沿村沽酒寻常债,
梅正开,望青旗篱外来。
古来饮者名犹在,
贤圣寥寥安在哉。
形骸,随身锸可埋。
狂乖,怀沙赋可哀。
  这个山坡羊和方才的山坡羊,不一样吧。 
    此为南曲山坡羊,共有两式。沈璟此曲为第一式。
    南曲山坡羊与北曲山坡羊,曲牌名称看似一样,但宫调不一样,字数、格式也不同。经过不同体裁的表现,会呈现出不同的风格。这些不同风格或雅或俗,所呈现出不同的“曲境”。
    此为南曲山坡羊,共有两式。沈璟此曲为第一式。
    南曲山坡羊与北曲山坡羊,曲牌名称看似一样,但宫调不一样,字数、格式也不同。经过不同体裁的表现,会呈现出不同的风格。这些不同风格或雅或俗,所呈现出不同的“曲境”。
    今天讲课就到这里,下面留作业:
    一.阅读
    (一)505第十三、四正课(曲课第一、二讲)讲义,在中诗大论坛。
    (二)曲律[明·王骥德] 见中诗大“遐想·凭栏望星空”栏目。
     以上阅读了吗?以按跟帖楼层为证回答。
    二.写作:以正月十五元宵节或二月初二龙首节(龙抬头)为题,写一首“中吕·山坡羊”。
    曲谱与样板,按本课讲义中的张养浩的山坡羊为模特。
   若参阅了秋叶丘老师的补充部分,请注明。不注明者,评阅时按用错格韵处理。
    用韵,中原音韵。
   505班十四正课(曲课第第二讲)——东北虎[辽东野鹤]
链接:http://asdfg./viewthread.php?tid=6642&extra=

原稿在 东北虎 窝窝:http://wowo./space.php?uid=4787274&do=blog&id=2453883

505大学士班作业领取处
链接:http://asdfg./viewthread.php?tid=6383&page=1&extra=


东北虎、辽东野鹤都是我的笔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