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慢性结膜炎

 燕赵闲人 2013-03-06
   慢性结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眼表慢性炎症,病因多而杂,病情轻重不一,症状较多而体征偏少,病程长且难以治愈,虽不直接影响视力,但眼部长期不适令人烦恼,久治不愈使人沮丧,长期滴药不仅造成时间和金钱的损失,还可引起眼表损害(药物本身的毒副作用)。由于病因不能确定,目前仍是眼科治疗中的一个难题。

    病因:主要有两个方面:1.感染因素  可因急性结膜炎治疗不彻底转变为慢性,也可因病原微生物毒力较弱或机体抵抗力较强,开始时即为慢性炎症过程。少数是由结膜周围的慢性炎症病灶造成(如慢性泪囊炎,慢性睑缘炎,慢性睑扳腺炎)。2. 非感染因素物理化学方面的刺激,环境污染,空气质量差,风沙烟尘,干热,工作环境空气污浊,光线过强或过暗,睡眠不足,烟酒过度,屈光不正,药物刺激等。感染因素已被公认,有关病原微生物的培养和分离已有报道,但长期滴用抗菌素或抗病毒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因而对感染因素是否为慢性结膜炎的主要致病原因产生怀疑,故有人认为非感染因素才是慢性结膜炎的主要病因,但非感染因素包括的范围太大,对具体病人而言很难作出界定,况且有些因素大多数人难以避免(如环境污染,风热烟尘等)。可能有少数病人对相应的非感染因素采取措施后病情得到缓解(不一定是治愈),然而大多数病人目前仍在为慢性结膜炎而烦苦恼,如果把大多数不能治愈的病人归之于非感染因素所致,而又不能对非感染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既然滴药治疗效果不佳,非感染因素又不能排除,慢性结膜炎病人何时才能得到解脱?难道慢性结膜炎的治疗真的走进了一个死胡同?有人说慢性结膜炎可能是一种终身病,任何治疗只能缓解病情而不能彻底治愈。此言虽然有些悲观,但就目前(不代表今后)对慢性结膜炎治疗的情况来看,不是没有道理。慢性结膜炎难以根治的原因究竟在那里?怎样才能解决?这正是眼科医生和慢性结膜炎病人多年来想得到解答的问题。

    个人认为,感染因素仍然是慢性结膜炎的主要致病因素,非感染因素可能只是少数病人的致病原因,非感染因素对大多数病人而言只是加重了病情,延长了病程。所以针对非感染因素所采取的措施大多只能缓解病情而不能治愈,只有在感染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后,慢性结膜炎才有治愈的可能。

    感染因素中以细菌、衣原体及病毒感染较为多见,真菌和寄生虫感染极少。细菌感染大多为葡萄球菌,可有带脓性的分泌物,角膜损害较少,多位于角膜周边部,对抗素治疗比较敏感。能感染结膜的衣原体为沙眼包涵体衣原体,目前所知至少有六个血清型(A B C D E F),ABC三型是沙眼的感染型,其它亚型可能与非典型沙眼感染有关。沙眼曾是我国解放前广为流行的一种眼病,传染性强,病程长,致盲率高,由于各方面的重视和努力,目前已得到很好控制,城市中新发生的沙眼已很少见,但非典型沙眼(临床称之为疑沙)仍时有发生。沙眼也是一种慢性结膜炎症,但因其具有独特的临床表现(睑结膜乳头滤泡、瘢痕及角膜血管翳)和诊断标准,因而不在慢性结膜炎中详细讨论,疑沙(疑似沙眼)除睑结膜乳头滤泡外不具备沙眼其它特征,与慢性结膜炎有相似之处。睑结膜滤泡多为病毒或衣原体新近感染的重要体征,但睑结膜滤泡大多可在半年之内自行吸收,在这种情况下,病程较长的疑沙与慢性结膜炎几乎难以鉴别。衣原体感染分泌物较少,为非脓性,对抗菌素治疗比较敏感。衣原体传染力强,即使发病率低也不能排除它作为感染因素存在的可能性。病毒感染分泌物少,非脓性,睑结膜乳头滤泡,常伴有角膜上皮损害,对抗菌素治疗不敏感。作者在临床工作中对慢性结膜炎患者角膜以荧光素染色,发现有40%左右角膜染色阳性,病情较重的患者阳性率更高,损害多在角膜中部和下部,xijun,表现形式有点状、线状、树枝状、小片状及簇状等,有时染色点小而稀,须仔细查找方能发现,病程较长的患者很少发现滤泡(原因如前所述),多数慢性结膜炎病人符合以上特征,在感染因素中,病毒感染可能占主要地位,细菌和衣原体感染则较为次要。

    任何感染性疾病,如果在感染后机体未能建立有效而长期的免疫力,均有重复感染的可能,细菌、病毒和衣原体感染后,大多不能建立有效而持久的免疫力,因而不能阻止重复感染的发生,第一次感染可以通过自身免疫力自愈或治愈,重复感染常使病程迁延,反复发作并转为慢性,长期用药可促使病原微生物产生耐药性甚至抗药性,使治疗变得更为棘手,这些很可能是慢性结膜炎久治不愈的根本原因。

    临床表现  常有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其它如眼痒、眼胀、视疲劳等,如有角膜上皮损害,可出现刺痛、流泪等表现,每一病人症状多少及轻重程度有较大差异,大多白天较轻而晚上加重。分泌物少,多为白色泡沫状积聚于眼角处,有时分泌物呈粘丝状而不易去除,晨起时内眦可有干结分泌物。在闷热而不通风的环境中分泌物加多。结膜充血一般不重,多位于睑结膜及球结膜睑裂处,在烟尘刺激和空气污浊的环境中充血加重,也有充血较为明显者。睑结膜乳头增生,重者呈绒样增厚,滤泡少见,亦无瘢痕。角膜上皮损害较为常见,病情较重者更为明显,一般情况下时有时无。

    治疗  由于考虑到重复感染是慢性结膜炎久治不愈的根本原因,能否有效阻断重复感染是治疗能否成功的关键。重复感染分交叉重复感染和自身重复感染两个方面,交叉重复感染是指自己眼部接触了被其他患者污染的物品或水源而感染,也可通过自己的手接触了污染物或水源后再接触自己的眼部而感染,由于生活水平提高,卫生知识普及,多数人对个人卫生比较注意,所以交叉重复感染的机会相对较少。自身重复感染是指被自己污染的手(如用手搽拭眼部)或物品(如毛巾、手巾、纸巾和面盆等)再反复接触自己的眼部而造成的感染,很多人对自身重复感染的理念比较陌生,认为自己的手和物品都比较干净,不大可能被自己污染后又感染自己,然而作者在多年的临床观察中发现自身重复感染不仅存在,而且很可能是一些慢性眼表炎症久治不愈的主要原因。病原微生物尤其是病毒并不像想象中那么脆弱,,它们有较强的生命力,由于手及物品可被反复污染,因而一般的消毒很难将其灭绝,只有持续消毒方能阻断重复感染,达到治愈的目的。现将具体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1.。阻断重复感染  将搽眼专用毛巾以2-4%消洗灵液浸泡消毒(最好用密闭容器),早晨洗脸之前,将消毒毛巾拧干后搽拭眼部,用后仍将毛巾浸泡于消毒液中,其它任何未消毒物品(如洗脸毛巾,手巾,纸巾等)及手一律不得接触眼部,消毒毛巾可反复使用,消毒液每天更换。认真坚持消毒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重复感染对结膜炎不敏感的人群而言可能不太重要,而慢性结膜炎患者多属敏感人群,稍不注意即可再度感染。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任何时候都不可用手或未消毒物品揉檫眼部,那怕偶尔为之也可造成重复感染。不使用共用毛巾,不进入可能被污染的浴池或游泳池。未消毒的化妆品避免进入眼部。

    3.。戴隐形眼镜的患者应改用框架眼镜,隐形眼镜的消毒液及清洗液不能杀灭病毒,在反复取戴时可造成重复感染,清洗液中的防腐剂也可刺激结膜。

    4.。药物治疗  在未采取消毒措施之前,单纯滴药治疗效果不佳,在采取消毒措施后适当用药可能会提高疗效,可供选择的抗菌素和抗病毒眼液较多,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刺激性较小、不含防腐剂、价格适中的滴眼液,一般不超过两种,每种每天滴药不超过三次,滴药时瓶口不要接触眼部,避免药物污染,开瓶后超过四周或药品有变质时不可再用。

    5.。对那些使症状加重的非感染因素,应采取防范措施,消毒工作应习以为常,不能因病情好转而放弃消毒,须知自己是一个对结膜炎敏感的个体,稍不注意即可复发。

    因为这类病人较多,理解能力参差不齐,所以把文章写得详细一点,看起来繁琐复杂,实际上比较简单,只要能够坚持,胜利不会太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