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十三章 炎症的分子机制 自测题

 陪你看细水长流 2013-03-08

一)名词解释

1.炎症(inflammation

2.内毒素(endotoxin

3.LPS结合蛋白(LPS binding protein, LBP

4.趋化因子(chemokine 

5.促炎因子(proinflammatory factor

6.补体系统(complement system

7.血小板激活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 PAF

8.感觉神经肽(sensory nerve peptide

9.蛋白聚糖(proteoglycan

10.急性期反应蛋白(acute phase protein, APP

 

(二)简答题

1.简述巨噬细胞在炎症反应中的主要作用。

2.简述白细胞粘附分子的种类与作用。

3.白细胞在体内移动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4.最重要的促炎细胞因子是什么,它们的作用主要有哪些?

5.与炎症反应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有哪几种?

 

(三)论述题

1.列举某种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引起炎症,直到被彻底清除这一过程中,可能参与反应的分子、细胞以及信号通路,并对该过程进行简要描述。

2.阐明炎症反应急性期与慢性期在参与细胞方面的区别。

3.简要说明机体对炎症反应调控的方式。

 参考答案与提示

(一)名词解释

1.伴随多种疾病状态的一种共有的病理现象,表现为红、肿、热、痛及功能障碍,涉及炎性因子和炎症细胞的综合作用;本质是机体对各种损伤性刺激的一种防御反应,发生在有血管分布的组织内。

2.主要是细菌细胞壁的磷脂类物质,即脂多糖(LPS),由亲水性的多糖(O-特异性多糖、核心多糖)和疏水性的类脂构成,具有致发热、激活补体、活化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参与激活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聚集血小板、增强毛细血管通透性等作用。

3.由肝脏合成,进入血液后可与LPS直接结合的一种糖蛋白。主要功能是将LPS转运到细胞膜上,并促进其与细胞表面分子CD14的结合。

4.由宿主细胞产生的具有趋化作用的细胞因子,是炎症反应过程中白细胞迁移的关键调节者。根据结构主要包括C-X-CC-C C三个亚家族。

5.炎症介质又通称为促炎因子。是可溶的、可扩散的分子,能在感染或受损组织的局部或扩散至远处发挥作用。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两大类,前者主要是内毒素类,后者包括蛋白类的细胞因子和小分子类的白三烯及组胺等。

6.30种以上的糖蛋白组成,存在于血清或细胞膜。血清中的补体系统成分是以非活化形式存在的,可通过三种方式激活,即免疫复合物诱发的经典激活途径,糖、凝血素诱发的凝集素途径和菌体产物诱发的补救途径。

7.属于一种磷脂类介质,主要由活化的肥大细胞和血小板释放,因有激活血小板的能力而命名。

8.是一组由感觉神经末梢释放的肽类物质,具有明显的促炎作用,能通过轴突反射机制引起神经源性炎症及加重炎症反应。

  1. 9.  是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颗粒中富含的一种蛋白质-多糖复合物,它形成了颗粒的结构基质,也作为半抗原和其它介质的结合部位,此外还有一些具有不同调节活性的蛋白多糖。

10.10. 损伤引起的急性炎症反应使得血浆蛋白在肝的合成谱有所改变,一些有重要功能的蛋白质合成大大增加,这些蛋白称为急性期反应蛋白。

 

(二)简答题

1. 巨噬细胞在炎症反应中的主要作用有 

(1)  吞噬外源物质,并向T细胞提呈抗原,启动特异性免疫反应;

(2)  释放细胞毒性物质,杀伤靶细胞,但反应过度也会引起组织功能障碍;

(3)  释放细胞因子,放大炎症反应;

(4)  释放与组织修复相关的细胞因子,如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转化生长因子(TGF)等,但是这些相关因子的过度分泌也可能引起组织纤维化。

 

2. 粘附分子可以增强一些原本比较弱的细胞表面分子的相互作用,使白细胞可以借助与血管内皮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克服血流动力而贴附在血管壁表面。目前已知,至少有4个粘附分子超家族参与上述过程。这4个家族分别是选择素家族、整合素家族、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某些成员和钙离子依赖的细胞粘附素家族。

 

  3. 机体内白细胞的移动主要有3种方式,一是自然发生的非定向移动;二是诱导发生的非定向移动;三是在趋化物作用下发生的移动,是一种可诱导的、可定向的移动。第三种移动方式是炎症反应过程中白细胞在感染和损伤部位聚集的主要方式,是在趋化物质的精确调控作用下实现的。这种细胞随着环境中化学物质的分布梯度进行的定向迁移称为趋化性迁移。

 

4. 最重要的促炎细胞因子是IL-1TNF-a

(1)  TNF-a促进炎症细胞的聚集、活化和炎症介质的释放;还可直接刺激发热中枢引起发热,加重炎症症状;提高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能力;促进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促进肝细胞合成急性时相蛋白。TNF-a是一种典型的具有双向作用的细胞因子,主要表现是  在局部作用时,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和抗肿瘤活性;但是超过一定浓度时,则出现内毒素休克、恶液质及其它严重疾病。

(2)  IL-1具有致热和介导炎症两方面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  刺激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IL-6TNF;通过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的IL-8介导对中性粒细胞的趋化作用;诱导内皮细胞活化;刺激中性粒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并直接参与炎症过程;促进肝细胞合成急性期蛋白。

 

5.

(1)  TLR4介导的LPS信号转导途径。

(2)  TNF-α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

(3)  趋化因子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

 

(三)论述题

1

(1)  明确机体识别病原微生物是通过TLR家族等免疫细胞表面受体。由于病原体的不同,机体内发生炎症反应的信号转导通路也不相同,如由LPS引起的炎症反应通过TLR4介导的LPS信号转导通路,而由其它病原体引起的可能会通过TNF-α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完成。不管哪种信号通路,都会通过激活两条通路,即NF-κB通路和MAPK家族成员通路来决定炎症反应细胞的生物学效应。

(2)  需要列举出以上通路激活哪些可能的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并重点说明12种细胞因子(如IL-1TNF -a)的主要作用。

(3)  写出参与炎症反应的各种细胞的名称及其主要作用。

 

2

  (1)  IL-1是局部和全身炎症反应中起核心作用的细胞因子,它在炎症过程中能诱导产生复杂的生物学效应。其生物学效应主要是通过其受体后信号转导来实现,早期研究已证明IL-1可以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和蛋白激酶偶联受体介导的MAPK途径介导信号转导。近几年研究又发现IL-1可通过其它几条重要途径介导信号转导,包括  IL-1受体相关激酶途径、PI3K途径、JAK-STAT通路、离子通道等。

  (2)  IL-1具有致热和介导炎症两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刺激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IL-6TNF,通过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的IL-8介导对中性粒细胞的趋化作用,诱导内皮细胞活化,刺激中性粒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并直接参与炎症过程,促进肝细胞合成急性期蛋白等。

  (3)  IL-1受体在多种细胞表面存在,受体可通过不同信号转导途径传递信号,从而使得IL-1有如上复杂的作用,因此深入研究IL-1、受体、信号通路的复杂组成及复杂的生物学效应,可深入理解人体内的信号转导机制。

 

3.炎症反应是一个对创伤和感染反应的信息流动系统,在这一复杂系统中有一些重要的信息控制点。

  (1)  早期以正向炎症信号为主,由肥大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活化所启动,释放出大量炎症介质,这些炎症介质继而激活血流中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并使其外渗迁移至损伤及感染部位。尽管机体对于创伤和感染的早期反应几乎是无耽搁的加速反应过程,但是随后发生的细胞反应则是有节制的。(双信号系统)。

  (2)  早期炎症反应需要及时终止。终止信号主要有四个。脂氧素、细胞膜表面的CD39分子、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自主神经系统的胆碱能神经递质。

  (3)  组织损伤需要向组织修复转变。炎症反应细胞完成了对外源入侵物和创伤产物的清除工作以后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促使以清除为主的炎症反应转为以修复为主的愈合过程  巨噬细胞分泌更多的SLPITNF-α诱导巨噬细胞释放IL-12,中性粒细胞的渗出停止,凋亡的中性粒细胞在巨噬细胞内的破坏和降解促进巨噬细胞释放TGF

  (4)  中枢神经系统在炎症反应中起到调节作用。中枢神经元可以合成和表达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等。副交感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也可以有效地使巨噬细胞进入静止状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