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十八章 衰老和退行性疾病的分子机制 自测题

 陪你看细水长流 2013-03-08

(一)名词解释

1.     自由基(free radical)  

2.     细胞凋亡(apoptosis

3.     端粒(telomere) 

4.     早老性痴呆(Alzheimer’s disease 

5.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二)简答题

1. 试从不同学科角度概括衰老的内涵。

2. 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列举5种衰老学说。

3. 简述衰老与线粒体DNA之间的关系。

(三)论述题

以早老性痴呆为例,说明老年退行性病变的分子机制。

 参考答案与提示

(一)名词解释

1. 是对外层轨道上具有单个不配对电子的原子、原子团和分子的总称。包括氧自由基、脂性自由基和其他(如NO)。是一种活性很高的分子,危害人体健康,与许多疾病有直接的或潜在的联系。

2. 环境的生理性或病理性刺激信号引发细胞产生有序的死亡过程。其细胞形态的变化与坏死有明显的不同。凋亡的细胞会形成凋亡小体,不引起炎症反应,不影响其他正常细胞。

3. 是真核生物线形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具有保护 DNA双链末端,使其免遭降解及彼此融合的功能。由于线形DNA分子不能在末端核苷酸之外合成RNA引物,因此端粒的平均长度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多及年龄的增长而变短,可导致核染色体稳定性下降,并导致衰老。

4. 是一组原因不明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的变性疾病,常发病于老年期或老年前期,多起病缓慢,但发展较快,以进行性智能缺损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病无自发缓解和病情平稳期,一般起病后28年患者即死于严重感染或全身衰竭。AD脑部病理改变为弥漫性脑萎缩、脑室扩大、脑回增宽、神经元大量脱失,并可见老年斑、神经元纤维缠结和颗粒状空泡小体等。胆碱乙酰化酶及乙酰胆碱含量明显减少

6.     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脑变性疾病起病隐匿,以震颤、肌强直及运动徐缓为临床主要表现。病理改变主要在黑质和兰斑,黑质神经细胞变性导致的多巴胺缺乏,是引起本病的关键。病情呈持续性进行性加重,多因全身恶液质状态和并发症而致死。

 

(二)简答题

1. 

(1)       衰老是机体发育成熟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所出现的、多种因素联合作用的退行性变化及其功能衰退的过程。

(2)       衰老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的一系列生理学和解剖学方面的变化,个体细胞、组织、器官功能呈现减退的状态。

(3)       衰老是机体对内、外环境适应能力逐渐减退,使得机体无法经常保持内环境稳定性和自我修复能力失调的状态。

(4)       衰老是分子水平上出现微小变化的综合表现,是基因突变积累的结果。

(5)       衰老是机体的各种功能、感受性及能量都出现退行性变化的积累。

 

2. 

(1)       程序衰老学说  认为衰老同发育、生长及成熟相似,都是由遗传所规定、按时空顺序表达出来的生命现象。

(2)       错误成灾学说  认为细胞在合成结构蛋白过程中会随机地发生错误,错误的不断重复,导致错误按指数增加,造成错误的灾难,使细胞乃至个体衰老、死亡。

(3)       自由基学说  指衰老过程源于自由基对细胞及组织的损害。在生物代谢过程中自由基不断产生,并对自身组织发挥毒性作用。

(4)       细胞凋亡学说  细胞凋亡与胚胎发育、维持细胞数量的恒定、控制细胞增殖、分化及癌变均有密切关系。受多种基因共同调控,也称为程序性死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生理性主动衰老过程。

(5)       端粒学说  人的体细胞的端粒最初的长度大约17000 bp,每传代一次,端粒就缩短50 bp200 bp。当端粒缩短到2000 bp4000 bp时,正常人双倍体细胞就不能再进行分裂,细胞受阻于G1期,开始衰老和死亡。端粒缩短是启动衰老的分子钟。

 

3. 关于mtDNA与衰老的关系,多数学者接受下面的观点或假说  随年龄的增加,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系统中产生的氧自由基逐渐增多,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损伤mtDNA,引起mtDNA的突变、缺失,对mtDNA的复制、线粒体tRNArRNA的生成以及蛋白质的合成等一系列过程造成不良影响,从而导致线粒体结构的改变与功能的退化,最终影响ATP生成,能量供应不足而使机体代谢能力下降,从而发生一系列衰老变化。一些以ATP为主要能源又代谢旺盛的器官,如脑、肌肉、心脏等将首先表现衰老。

 

(三)论述题

    大部分的人类神经退行性疾病(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发生在老年期,又称为老年退行性疾病。虽然诱发这些疾病的病因和病变部位不尽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发生神经元的退行性病变和凋亡,并最终导致个体死亡。如  AD又称早老性痴呆,是一种常见的老年开始发病的神经退行性疾病。AD的主要临床症状是记忆缺失(amnesia)、失语(aphasia)和失认(agnosia);即所谓的三“A”。病理特征是  神经细胞内出现神经纤维缠结、细胞外存在神经()斑或称老年斑、脑皮层神经细胞减少以及皮层和脑实质动脉的血管淀粉样变性。AD的确切病因还不清楚,但肯定与机体的衰老及遗传有关,可能存在如下的分子机制 

(1)       染色体的AD相关基因  目前已确定的有4个,分别是位于第21号染色体上的APP基因、第14号染色体上的早老素-1基因、第1号染色体上的早老素-2基因和第19号染色体上的APOE基因,这些基因的异常与AD的发生关系密切。

(2)        线粒体DNA的异常、一些神经递质的含量和活性改变也与AD的发病有关(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