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了无谈如何学习中医学

 中医馆163 2013-03-10

    第一次来信我先谈谈三本有关中医学的古书,以便让你更好的了解中医的发展史,实际上,这三本书,正是中国的医学发展史。

  一、《内经》:包括《灵柩》、《素问》两部,是原始的医理学,其中以针灸(《灵枢》在古代也称为《针经》)最为重要。可是《内经》并不仅是一部医学理论的书,它更是一部修养之学;要说起来,应与《四书》并重,列入必读之书,结果被局限入医学的范围,实在有欠正确。其中,我们中医学的古籍不仅仅是写如何看病、治病的,还有预防未病和其他之用。“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

  二、《难经》:这是一部讲理气的书,所论的是偏重气脉方面的学问,好似堪舆方面的理气一样,除了看峦头、讲形势以外,还要注重理气。它的全称是《九九八十一难经》是战国时医学家扁鹊所著。

三、《伤寒论》:这是一部实用医学的书,照我的意思来说,应该算是南方医学的书,因为只有南方才多寒病。所以无论是医理也好,实用医学也好,处处要兼顾到人与宇宙的关系,以及气象对人的关系。这部《伤寒论》,如应用于西北区,有些医法就会有问题。因为中医历来讲究“三因制宜”(既“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季节、气候、地理环境还有人的个体差异都很有讲究的。还有中草药的产地等等很多方面。

再顺便给你讲些史上的医学名家及其典故,以便加深你的学习兴趣。

1、扁鹊:著有《九九八十一难经》

2、张仲景:有‘医圣’之称,著有《伤寒论》

3、华佗:五禽戏、麻沸散还有《青囊书》(已失传)

4、孙思邈:有‘药王’之美誉,创立“养生十三法”

5、钱乙:中医儿科学的创始人。

6、    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张从正、李东桓还有朱丹溪)

   7、温病四大家(叶天士(创立“三焦辨证”)、吴鞠通(创立“卫气营血辨证”)、王孟英还有吴又可)

8、李时珍:著有《本草纲目》、《奇经八脉考》还有《频湖脉诀》

再给你讲些学习中医需要的思维方式和简洁的记忆方式:

(一)  思维方式

1、天人合一

2、中和思维
3、取象比类

(二)记忆方式(列举以下四点)

1、整体思维、辨证论治。(“诸形与内,必行与外”;八纲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还有六经辨证等等。)

2、四诊合参,八纲辨证。(四诊:望、闻、问、切;八纲:表、里、阴、阳、虚、实、寒、热。)

3、阴阳平衡,五行和谐。(阴阳的对立统一,消长平衡,互根互用;五行的‘生、克、乘、侮’)

4、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风、寒、暑、湿、燥、热(火),六气,气过则邪;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情过既伤。)

  最后再给你介绍几种学习中医学的方法(仅供参考)

(1)每天看医书一个小时。(可视你的具体情况而定)

(2)每月看一本中医书籍。(我提倡是古今同看,这样你学起来会省力很多)

(3)每季度写一篇学习中医理论心得。

(4)每看一本医书起码提出三个以上的疑问和不解。(这样有利你很快的提高学习能力)

(5)一年里面看完十本中医书。(先粗读再精读)

以下是我给你开的书单,你也可以翻阅电子书籍。(东阳老人整理的就不错)

《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九九八十一难经》、《针灸甲乙经》、《本草纲目》、《奇经八脉考》、《频湖脉诀》、《中医的思考》。

 

我觉得学中医学理论分三步走相对来说药少走很多的弯路。

第一步 掌握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知识。

第二步 掌握中医养生学和诊断学的基本知识。

第三步 掌握中医学中的一些其他二级学科的知识,例如中药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儿科学还有中医妇科学等等(可以选修三门)。

第一课 中医学基础理论

第一节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1、气一元论:中医历来认为天下万物皆起源于‘气’

2、阴阳学说:对立统一,消长平衡,互根互用。

3、五行学说:生、克、乘、侮。

第二节 藏象学说

       1、五脏:肝、心、脾、肺、肾。

2、六腑:胃、胆、大肠、小肠、三焦、膀胱.

3、奇桓之腑:脑、髓、胆、脉还有女子胞(既子宫)

第四节 经络学说

       1、经脉:十二正经(手足‘三阴三阳’)和奇经八脉(任脉为阴脉之海,督脉为阳脉之海。)。

2、络脉:十五别络、孙络还有浮络。

第五节 精气神学说

       1、精: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生殖之精和肾脏之精。

2、气分为四类:元气、宗气、营气还有卫气。

3、神:“得神者昌,失神者亡。”(摘自《黄帝内经》)

第六节 运气学说

       1、天干推(五)运<木火土金水五运>

       2、地支推(六)气<风寒暑湿燥火(热)六气>

第二课 中医养生学

第一节  养生的最高指要—形神兼具。

第二节  内养精神:“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摘自《黄帝内经》)

第三节  外避贼邪:“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摘自《吕氏春秋》)

第三课 中医诊断学

第一节 病因学说

1、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热)六气,气过则邪。

2、内伤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情过既伤。

3、饮食内伤。

第二节  诊断学说

1、“四诊合参”:望、闻、问、切。

2、“八纲辨证”:表、里、阴、阳、虚、实、寒、热。

3、其他辨证方法:六经辨证、三焦辨证还有卫气营血辨证。

第三节  治疗理念

1、正治与反治。

2、扶正与祛邪

3、“缓则治本,急则治标,标本兼治。”

第四节  治疗应用

1、“砭”按摩、推拿、刮痧、拔火罐等等。

2、“针”基本的针法和穴位的记忆与辨别。

3、“灸”艾灸的制作和基础的灸法应用。

4、“药”(因为内容相对复杂所以特设一课学习,故这里不详解。)

第四课 中药学的基本知识和具体应用

         1、“十八相畏十九反”

2、中药的“四气五味”(‘四气’既温、热、寒、凉;‘五味’既酸、苦、甘、辛、咸。)

3、中药配伍“君、臣、佐、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