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民怪论:数码时代仍然离不开灰板和外置测光表(4)

 快乐男人第一 2013-03-10

心民怪论(第四贴):外置测光表更方便好用

如果不差钱,使用外置测光表比机内测光或灰板辅助的测光方式来得更快捷、准确得多。

外置测光表也有两个功能:一是入射光的测定比反射光测定更接近真实;二是1°测光的反射光测量比相机更准确、更方便。

它的第一个功能类似上面说的灰板测光法,但是比灰板测光更快捷!根本不用考虑相机的点测光,举起测光表一按,入射光测光就立刻得出了光源的18%反光率的曝光数值,按这个数值把曝光模式拨到M挡,手动曝光拍摄,黑的就是黑的,白的就是白的,中间调的所有色彩全都还原了应有亮度。关键是测光表一定放在与主体相同的光线下。

测光表的第二个功能是反射测光的角度很小,可以达到1°,这对于测量远距离或者较小面积的物体来的很方便,比相机长镜头加点测光测得更准,而且测光表还有很多计算功能,帮你得到更精准的测光值。

很多人拍摄的方法是:使用自动曝光先拍一张,看看屏幕,觉得浅了或暗了,就改动曝光补偿加一加或减一减,然后再拍,再看看结果,如果还可以就继续拍,如果还是不理想,就再改一改曝光量。殊不知,这样永远没有一个稳定的结果。

比如那天我的一个学员在拍摄很普通的人物合影,开始两个人物服装全是白的,自动曝光拍摄半身,结果脸部暗弱、衣服也不白了;他马上做曝光补偿“+1”,再重拍,果然有所改进,效果还可以。然后换了两个人,一个黄色衣服瘦男子,一个黑色服装胖女子,曝光补偿不加不减,拍出来大失所望,全画面曝光过度!显然黑色面积比较大,欺骗了测光表,于是他改作补偿“减1”,拍了一张,脸部还是偏浅,和本来肤色差异挺大,就再补偿“减1又2/3”,肤色立刻浓郁有了质感。他这么折腾真不如早就用灰板或外置测光表测一下,改成手动曝光,固定了曝光值,无论换深浅服装或深浅背景,人物曝光始终不变!十分钟之内他本来能拍摄二三十张好照片,结果才拍了七八张曝光恰当的照片!反反复复的变化曝光值,把被摄人物搞得快没了情绪!很多更棒的表情也错过了。

说到曝光准不准,有人认为无所谓,反正后期处理调一调没问题。这可是大谬!后期处理对于曝光准确的依赖极强,准的曝光可以调整出很诱人的影调,不准的曝光,后期调整时会带来很多噪点、杂色,层次过度不再自然。RAW的动态范围比JPEG宽得多,也不足以应付曝光不当!(这方面的讨论以后再说。论到后期处理,我可不是普通的选手。)

比如:拍摄人物,她离你七八米,背景是阴影的树叶,脸部被阳光照亮,这就是高反差画面,相机测光没戏唱了,而摄影师处在另一个阴影中,在自己身边测量灰板没意义,让助手拿到模特脸前又太远使得相机测不准(测光时要全画面充满灰板才能准),抱着相机跑到和模特相同的光线下又是相当麻烦辛苦。这时让助手举起测光表靠近被摄者,采用入射式,奶泡对准相机或者光源,立刻得出数值,手动曝光拍摄即可(同一位置总不会只拍一张吧?)。

再比如:人在窗前,这有点像单灯摄影,人物背景很暗,相机测光根本不行,测光表举起一按,手动曝光拍摄即可。

于是下面的场景很常见也很专业:摄影师准备拍了,于是说:“测光!”助手跑过去一按测光表,大喊:“125”(幺二五)。默认的一切都到位了。原来测光表早和相机在ISO值和光圈值上形成默契:比如ISO200,F4的前提下,此时使用1/125秒就OK!

上面是专业小组拍摄的场面,业余人士一个人没助手,也使用测光表很方便,因为相机往往已经上架了,不可能总是拿下来抱着相机去点测光,更不用说光比大的时候使用多区测光加自动曝光(Av、Tv、P),那基本属于“瞎蒙”(也就是有的人说的“经验的神力”)。风光摄影大师安塞尔-亚当斯不能算没有经验的人,他拍摄的过程中,始终喜欢使用一个1°测光表!

以上的几个例子都属于光线比较复杂的环境,不复杂的环境,相机的测光完全胜任,自动曝光可以用,配合有经验的人调整的曝光补偿,能拍摄出很不错的画面。因此不是说,所有场合都离不开测光表或者灰板。

然而,偏偏艺术摄影从来不喜欢均匀的光线,逆光、侧逆光、侧光才是摄影师最常采用的光线,这些光线使用自动曝光很难曝光准确;同时,室内色温难于掌控,或者更专业的广告摄影(比如工业厂房摄影,车间大多使用日光管)更需要色温的准确还原(灰板的白平衡校正功能是别的方法难于替代的),等等诸多原因……于是测光表和灰板经常地登场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