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
乳腺癌是指发生于乳腺的小叶和导管上皮的恶性肿痛,是我国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乳腺癌的发病以女性为多,男性少见,发病年龄一般认为有两个高峰,一是40-50岁,—是60-70岁。本病与其他肿瘤有所不同,较易被早期发现。 本病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内分失调、慢性刺激等因素有关,其他可能还和高脂肪饮食摄入量增加、甲状腺功能减退、哺乳少、婚后未育等有关。乳腺囊性增生病可增加乳腺癌发病率,该病发生乳腺癌的机会约为正常人的4倍。 乳腺癌病人多因以乳房内无痛性肿块而就诊,少数病人因胸前区或乳房胀痛、乳头溢液或其他异常而就诊,有乳腺癌家族史(特别是母亲),相对危险性较高,本病以外上象限为多,其次是乳头、乳晕区和内上象限。本病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无痛性肿块和乳房皮肤改变:肿块呈浸润性,生长,质较坚韧,边界不甚清楚,大多数为单发,即使肿块较小,如果累及乳腺悬韧带时可引起皮肤粘连,较大的肿块可有皮肤水肿,橘皮样变,乳头凹缩、凹陷、固定等,后期可出现皮肤卫星结节,早期多无疼痛,晚期疼痛较剧。 2、乳头溢液:多数伴有乳房肿块,管内乳头状瘤恶变、乳头湿疹样癌等亦可有乳头溢液。 3、乳头和乳晕异常:乳头偏向肿瘤一侧,或见乳头扁平、回缩、凹陷,直至完全缩入乳晕下,见不到乳头,有时因乳房内纤维组织挛缩,使整个乳房抬高,可见两侧乳头不在同—水平线上。 4、淋巴结肿大:腋下及锁骨上淋巴结因转移而肿大。 5、全身症状:有消瘦、贫血、恶病质等。 活体组织病理检查是确诊乳腺癌的可靠方法。 B超检查:B超切面显像是诊断本病的重要辅助手段。 热图诊断:乳腺恶性肿瘤局部皮肤温度比正常组织高1-3℃。 透照检查:恶性区比良性区显示较少透光。 方1
【药物组成】柴胡15克,黄芩15克,苏子30克,党参30克,复枯草30克,王不留行90克,牡蛎30克,瓜蒌30克,石膏30克,陈皮30克,白芍30克,川椒5克,甘草6克,大枣10枚。 【适应证】乳腺癌。 【用法】先将药物浸泡半小时,煎煮2次,药液混合,分为2次服用,每天1剂。 方2
【药物组成】枸杞子15克,菟丝子9克,鸡血藤24克,当归9克,黄芪18克,鹿角胶(烊化)12克,山药12克,石莲子12克,党参12克,鸡内金9克,炒山楂9克。 【适应证】乳腺痛术后化疗、放疔反应。 【用法】上药加水浸泡,煎煮2次,药液混合,分为2次服用,每日1剂。 方3
【药物组成】生黄芪30克,公英2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夏枯草10克,生牡蜘30克,全瓜蒌15克,青皮10克,陈皮10克,粉丹皮10克,女贞子10克,枸杞子10克,白术10克,炒麦芽10克。 【适应证】乳腺癌局部肿块不消或手术后局部复发、转移者。 【用法】上药加水浸泡半小时,煎煮2次,药液对匀,分为2次服,每日1剂。 方4
【药物组成】公英15克,威灵仙12克,鸡内金12克,元胡9克,金钱草15克,紫草根15克,制乳香5丸,制没药5克,海浮石12克。 【适应证】乳腺癌。 【用法】水煎,分为2次服,每日1剂。 方5
【药物组成】露蜂房9克,穿山甲9克,石见穿15克,王不留行15克,当归15克,黄芪15克,莪术15克,三七粉(冲服)3克。 *癌肿直径大于3厘米,加水红花子15克,桃仁9克,蛇六谷(先煎1.5小时)10克; *已溃者,加太子参30克,土茯苓30克; *偏阳虚,加人参养荣丸; *偏阴虚,加天冬15克,生地15克,天花粉15克; *偏寒者,加桂枝3克,细辛3克; *偏热者,加夏枯草15克,公英30克。 【适应证】乳腺癌。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2次,药液混合,分为2次服用,每日1剂。 方6
【药物组成】党参30克,沙参30克,鱼腥草30克,夏枯草30克,蒲公英30克,白术15克,天冬15克,半边莲15克,半枝莲60克,白花蛇舌草60克,茯苓12克,山楂30克, 【适应证】乳腺癌术后。 【用法】术后1周开始服用,3年内每日1剂,3年后酌情减少服药次数,维持5年。 【注意事项】亦可配合放疗、化疗、内分泌等多种方法综合治疗。 方7
【药物组成】黄芪60克,党参30克,郁金15克,当归15克,旱莲草30克,白术20克,白芍15克,重楼10克,丹参30克,薏苡仁50克,料姜石60克。 【适应证】乳腺痈晚期,面色萎黄无华,头晕目眩,心悸气短,失眠盗汗,腰膝酸软,体倦乏力,舌淡,苔白腻,脉沉细弱。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方8
【药物组成】川郁金10克,玫瑰花10克,青皮10克,陈皮8克,橘叶10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当归15克,瓜蒌30克。 【适应证】乳腺癌初起,或乳腺癌于术后。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对匀,分2次服用。 方9
【药物组成】人工牛黄10克,制乳香15克,制没药15克,海龙15克,山慈姑30克,香橼30克,炒三仙30克,夏枯草60克,三七粉60克,何首乌60克,薏苡仁60克,紫花地丁60克,莪术60克,仙灵脾60克。 *肝郁气滞,加柴胡、青皮、赤芍、白芍、郁金; *脾虚痰湿,加茯苓、白术、陈皮、半夏; *气血两虚,加党参、当归、阿胶、鸡血藤。 【适应证】乳腺癌术后。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水泛为丸,每次3克,每日2次内服。 【注意事项】配合放疗、化疗治疗,在此间同时服用:太子参15克,生黄芪15克:鸡血藤15克,何首乌15克,当归10克,知母10克,枸杞子10克,焦三仙10克,白术12克,石韦30克,三七粉(冲服)3克,大枣7枚,水煎,分为2次服用,每日1剂。 方10
【药物组成】穿山甲12克,制鳖甲12克,夏枯草30克,海藻30克,望江南30克,野菊花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白毛藤30克,紫丹参30克,全瓜蒌30克,牡蛎30克,昆布15克,淮山药15克,南沙参12克,留行子12克,露蜂房12克,桃仁9克,小金丹(吞服)10粒。 【适应证】乳腺癌中晚期,乳房肿块,或乳房皮肤呈现橘皮样变化,或乳头有血性分泌物,或有肝、肺、骨、淋巴结转移,身体逐渐消瘦,舌红或淡,脉细数。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2次,将两煎药液混合,分2次服,每日1剂。 方11
【药物组成】方①党参9克,天冬9克,桃仁9克,夏枯草12克,海藻12克,昆布12克,留行子30克,石见穿30克,黄药子30克,漏芦15克,赤芍15克,葶苈子30克,牡蛎30克,车前子(包)30克,大枣10枚,天龙丸15粒。 方②茯苓30克,薏苡仁30克,防己30克,葶苈子30克,瞿麦30克,猫爪草30克,仙灵脾15克,党参12克,白术12克,桂枝9克,甘草6克,川椒6克,大枣10枚。 【适应证】晚期乳腺癌,一般用药4个多月后,能使乳房肿块缩小或消失。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天龙丸随汤药分3次吞服。 方12
【药物组成】八角金盘12克,露蜂房12克,山慈姑30克,石见穿30克,八月札30克,皂角刺30克,黄芪15克,丹参15克,赤芍15克。 *肝气郁结者,加柴胡12克,生山楂12克,郁金10克,青皮10克; *补益气血,去柴胡;青皮、郁金,加党参15克,当归15克,鸡血藤15克; *健脾和胃,加白术15克,陈皮10克,党参12克,山楂12克。 【适应证】乳腺癌。 【用法】上药先用水浸透,煎煮2次,药液对匀,分2次服,每日1剂。 方13
【药物组成】赤芍9克,白术9克,土鳖虫9克,川楝子9克,当归12克,橘核12克,川断12克,丝瓜络15克,白薇15克,丹参15克,柴胡6克,生牡蛎30克。 【适应证】乳腺癌。 【用法】水煎,分2次服,隔日1剂。 方14
【药物组成】方①公英10克,瓜蒌60克,甲珠6克,地丁10克,夏枯草15克,银花15克,当归30克,黄芪15克,天花粉6克,白芷15克,桔梗15克,赤芍6克,薤白头15克,远志10克,官桂10克,甘草6克。 *淋巴结转移,加米仁30克,海藻15克,牡蛎24克,玄参24克; *肿瘤已溃烂者,去公英、地丁,倍黄芪; *体虚易汗,面色苍白,加黄芪30克; *口干,便秘者,加枳实10克,青皮10克; *怕冷,带下色白,腰酸,四肢不温,加官桂18克; *面赤发热,口干心烦,加黄芩10克,黄连10克,柴胡15克。 方②五灵脂、雄黄、马钱子、阿胶钎等份。 【适应证】乳腺癌。 【用法】方①加水煎煮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方②共研细末,用麻油调敷肿块上。 方15
【药物组成】方①生黄芪30克,银花30克,全当归30克,全瓜蒌50克,柴胡20克,炮山甲9克,陈皮9克,青皮9克,甘草9克。 *热毒蕴结甚并伴发热者,加黄连、山栀、公英、地丁、半枝莲、山慈姑、牛黄; *血瘀作痛,加王不留行、莪术、三棱、川芎、赤芍; *口干口渴,加芦根,玄参、生地、丹皮、天花粉; *积块破溃,加雄黄、血竭、冰片、朱砂、象贝母、珍珠粉外敷; *正气大伤,无力托毒者,加党参、茯苓、山药,并重用黄芪。 方②大蟾蜍1只。 【适应证】湿疹样乳头癌(派杰氏病),乳头瘙痒、灼痛,乳膀肿块,乳晕部有新生物,乳头内陷,有紫黑色之血性分泌物,舌质淡白无苔,脉细弱无力。 【用法】方①每日1剂,煎煮3次,空腹服用,随证加减。 方②捣泥敷贴患处肿块,用纱布包扎1天,应及时更换,隔1-2天后继用此法外贴。 【说明】诸症消失后用五味异功散调理。 方16
【药物组成】香附10克,人参10克,茯苓10克,当归10克,贝母6克,陈皮6克.白芍6克,川芎6克,白术6克,熟地6克,桔梗3克,甘草3克,生姜1片,大枣3枚。 *内蕴热毒,加山慈姑、蜂房、白花蛇舌草、公英、地丁、银花; *痰热互结,加象贝母、生牡蛎、瓜蒌皮、黄连、胆南星、黄芩; *痰结血瘀,加海藻、昆布、白芥子、炮山甲、鳖甲、三棱、莪术。 【适应证】乳腺癌晚期,乳腺肿块,坚硬疼痛,或溃破流血水,或有锁骨上下发腋部淋巴结转移,或咳嗽吐痰,身倦乏力,神疲懒动,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方17
【药物组成】马钱子0.1克,露蜂房0.5克,活蜗牛0.5克,蜈蚣1.5克,全蝎0.3克,乳香0.1克。 服用本方的同时,可配合汤剂以对症治疗: *气血双虚者,加八珍汤; *肝郁气滞,肝胃不和,食少腹胀,加香砂六君子汤; *火热毒盛,身热持续不退,加凉膈散或黄连解毒汤; *出现肝转移或黄疸者,加茵陈蒿汤。 【适应证】乳腺癌中、晚期,乳房肿块,触之质硬,痛或不痛,或有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活动度差。 【用法】上药为1日量,用时共研细末,水泛为丸,分3次口服。 【注意事项】马钱子毒性较大,用时宜加以注意。 方18
【药物组成】金钱草30克,土贝母30克,公英30克,夏枯草30克,红藤30克,连翘15克,天花粉20克,草河车30克,野菊花30克,丹参30克,紫花地丁20克,干蟾皮15克,苦参10克,丹皮10克。 【适应证】乳腺癌,乳房肿块疼痛,或皮色发红,身热口渴.心烦口苦,舌质红,脉弦数。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2次,将两煎药液混合,分2次服用,每日1剂。 方19
【药物组成】夏枯草30克,海藻30克,昆布30克,橘络9克,丝瓜络9克,皂角刺30克,银柴胡9克,粉葛根9克,青皮9克,生鹿角10克,牡蛎10克,生鳖甲10克,土茯苓15克,菟丝子15克,蜈蚣3条,土鳖虫3克,丹参15克,当归9克,三棱9克,莪术9克。 【适应证】乳腺癌,乳房触及肿块,皮色不变,疼痛时作,推之不移,颈下、腋下淋巴结肿大,舌质暗或有紫斑,脉弦滑。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方20
【药物组成】小茴香6克,柴胡10克,木瓜10克,青皮10克,菟丝子10克,荔枝核10克,山药15克,生地10克,熟地10克,白蔻仁10克,甘草9克,枸杞子10克,郁金10克,巴戟天10克,鳖甲10克,公英15克,泽泻10克,赤芍10克,香附10克,阿胶(烊化)10克,当归10克。 【适应证】乳腺癌,腰膝酸软,四肢无力,头晕目眩,形体消瘦,脘闷纳差,呕吐恶心,面色无华,舌淡苔薄而干,脉细数。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2次,将两煎药液混合,分2次服,每日1剂。 方21
【药物组成】女贞子10克,旱莲草10克,当归10克,鹿角霜15克,山茱萸10克,玄参15克,川贝母10克,鸡血藤30克,丹参15克,半枝莲30克,丝瓜络10克,瓜萎30克。 *气虚乏力,加黄芪、党参; *破溃流血水,加白芥子、王不留行、穿山甲、皂角刺、荆芥炭; *津亏而烦渴引饮,加芦根、天花粉、石斛、麦冬、沙参。 【适应证】乳腺癌晚期,局部翻花溃烂,渗液流津,脓汁腐臭,久不收口,形体消瘦,面色无华,口渴不欲饮,或肿块作痛。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方22
【药物组成】方①黄芪30克,知母24克,炮山甲12克,当归15克,柴胡15克,蜈蚣3条,浙贝母6克,牡蛎6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带子蜂房10克。 *肿块质硬,加夏枯草、昆右、海藻; *疼痛较重,去黄芪、知母,加元胡、川楝子。 方②活鲫鱼1条(约250克),鲜淮山药120克,鲜芫花10克,麝香适量(可用冰片代替)。 【适应证】乳腺癌。 【用法】方①水煎,分2次服用,每日1剂。 方②活鲫鱼去鳞研烂,加余药共捣如泥,敷于癌肿处,夏季3天一换,春秋冬季5天一换。 方23
【药物组成】郁金12克,柴胡12克,香附12克,藤梨根30克,猫爪草30克,山慈姑15克,菟丝子15克,仙灵脾15克。 *放疗期间加和胃降逆之品,长夏加健脾化湿之品,春季加养血柔肝药。 【适应证】乳腺癌根治术后。 【用法】上药先用水浸泡半小时,煎煮2次,药液混合,分为2次服用,每日1剂。 方24
【药物组成】太子参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枸杞子15克,半枝莲15克,白芍12克,黄芪12克,丹参12克,天花粉12克,田三七(冲服)3克,龙眼肉(另煎炖服)30克。 *白细胞减少,加补骨脂、女贞子; *患侧上肢肿胀,加薏苡仁、桑枝; *伤口感染,加公英、鱼腥草。 【适应证】乳腺癌术后或放疗、化疗后。 【用法】每日1剂,文火水煎,分2次服,持续用药2年以上,然后间断治疗5年左右。 方25
【药物组成】穿山甲30克,白矾30克,龙胆草30克,雄黄30克,鸡内金30克,西红花15克,桃仁15克,仙鹤草60克,蜈蚣20条,蟾酥3克。 【适应证】乳腺癌肿块溃烂,或癌皮发硬,变紫疼痛,出脓血。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水泛为丸,如绿豆大小,每次1.5-3克,每日3次,黄芪煎水送服,或开水送服。 方26
【药物组成】千金子6克,五灵脂6克,绿矾3克,郁金3克,花蕊石3克,山慈姑3克,白矾3克,干漆9克,火硝9克,制马钱子9克,枳壳60克。 【适应证】乳腺癌广泛转移,淋巴结肿大。 【用法】诸药共研极细末,水泛为丸,每次服1.5-3克,每日3次,黄芪煎水送服,或开水送服。 方27
【药物组成】方①党参12克,黄芪15克,白术12克,首乌10克,夏枯草15克,海藻12克,黄药子12克,鹿衔草30克,半枝莲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 方②太子参12克,黄芪15克,白术12克,黄精12克,首乌12克,鸡血藤15克,补骨脂12克,仙灵脾12克,菟丝子12克,半夏9克,陈皮6克,砂仁壳6克。 方③太子参12克,黄芪15克,天冬9克,麦冬9克,石斛12克,五味子9克,芦根12克,知母12克,女贞子12克,半枝莲15枯,蒲公关30克。 【适应证】方①用于乳腺癌术后,方②于化疗时服用,方③于放疗时服用。 【用法】均水煎,早晚分服,每日1剂。 方28
【药物组成】方①当归15克,川贝母15克,香附15克,瓜蒌15克,生地10克,赤芍10克,栀子10克,穿山甲10克,桔梗6克,青皮9克。 方②当归15克,川贝母15克,生地15克,赤芍10克,莪术10克,香附10克,穿山甲10克,王不留行10克,川芎6克,川牛膝6克,桔梗9克,郁金9克,红花9克。 方③当归15克,赤芍15克,川贝母15定,香附15克,瓜蒌15克,生地10克,栀子10克,穿山甲10克,莪术10克,王不留行10克,制乳香10克,制没药10克,桔梗6克,青皮6克,红花9克,黄芪30克。 方④太子参20克,黄芪40克,当归20克,黄精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土茯苓15克,桂圆肉15克,山药15克,神曲16克,炙鳖甲15克,蜈蚣3条,白芍10克,制乳香9克。 【适应证】乳腺癌,方①用于肝郁气滞型,方②用于痰瘀互结型,方③用于瘀毒交结型,方④用于气血两虚型。 【用法】均水煎,早晚分服,每日1剂。 方29
【药物组成】方①生黄芪24克,天冬15克,麦冬15克,丹皮9克,赤芍12克,白芍12克,银花12克,连翘9克,生甘草3克,天花粉24克,生薏苡仁(研末冲服)24克,熟薏苡仁(研末冲服)24克,生地12克,青蒿12丸,寻骨风24克,皂角刺12克。 方②抗癌1、2号膏或九一丹贴。 【适应证】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者。 【用法】方①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方②先用双氧水或芙蓉花12克,苦参24克,生大黄20克,生甘草10克煎汤冲洗疮面,然后贴敷上药。 方30
【药物组成】北沙参20克,生黄芪20克,党参20克,炒白术10克,白花蛇舌草30克,怀山药20克,陈皮10克,苍术10克,银花20克,野菊花20克,生甘草10克。 *脾虚,加茯苓; *热重,加黄芩、黄柏、土茯苓; *出血,加白茅根。 【适应证】乳腺癌术后溃疡。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2次,药液混合后早晚分服,每日1剂。 【说明】外用甲粉纱条、珍珠散化腐生肌,祛湿收敛。 方31
【药物组成】紫草15克,白英15克,蒲公英15克,龙葵15克,穿山甲15克,全瓜蒌12克,王不留行12克,夏枯草30克,橘叶9克,山慈姑9克,象贝母9克。 *肝气郁结,加柴胡5克,炒黑薄荷5克; *痰湿较重,加海藻15克,昆布15克; *气血虚弱,加黄芪15克,当归9克,党参9克,白术9克; *疼痛,加乌药9克,川楝子9克,香附子9克; *溃烂,加金银花9克,地丁草9克,可结合吞服全蝎粉1.5克,橘核粉1.5克,每日1次。 【适应证】乳腺癌。 【用法】水煎,早晚分服,每日1剂。 方32
【药物组成】当归身15克,生地15克,夏枯草15克,鹿角片10克,山慈姑9克,川贝母9克,穿山甲9克,白蔹9克,金银花15克,土茯苓12克,赤芍12克,露蜂房9克,昆布12克。 *乳房胀痛甚,加乳香6克,没药6克,郁金10克,川楝子10克。 【适应证】乳腺癌。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2次,药液对匀后早晚分服,每日1剂。 方33
【药物组成】漏芦30克,夏枯草30克,蒲公英30克,金银花30克,瓜蒌30克,茜草30克,甘草30克,陈皮30克,山慈姑30克,连翘30克,两头尖30克,川贝母30克,橘叶30克,炙乳香30克,紫花地丁30克,野菊花30克,白芍30克。 【适应证】乳腺癌。 【用法】上药共研为极细末,水泛为丸,雄黄与朱砂为衣,每丸重3克,每次1-2丸,每日3次。 方34
【药物组成】制香附10克,党参10克,当归10克,熟地9克,制南星6克,牡蛎10克,山药10克,三棱9克,郁金9克,皂角刺10克,没药9克,乳香9克,血竭9克,葛根9克,鳖甲10克,橘核9克,鹿角胶(烊化)9克。 *溃疡或破溃,加败酱草30克,生黄连30克,丹皮30克。 【适应证】乳腺痛。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35
【药物组成】瓜蒌150克,漏芦90克,白芥子90克,土茯苓90克,炒麦芽30克,生地150克,浙贝母120克,生香附120克,全当归60克,橘叶60克,炒白芍90克,陈皮60克,炮山甲30克,木通20克,川芎30克,青皮60克,甘草30克。 【适应证】乳腺癌。 【用法】诸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3克,每次2-3丸,每日3次,用蒲公英30克,连翘30克,煎汤送服。 方36
【药物组成】生地30克,瓜蒌30克,黎辣根10克,香附30克,牡蛎30克,漏芦30克,白芥子30克,土茯苓30克,麦芽30克,王不留行30克,法半夏30克,当归30克,橘叶15克,白芍30克,青皮30克,陈皮30克,穿山甲18克,木通18克,川芎18克,甘草30克。 【适应证】乳腺癌。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次6-9克,每日2-3次,用蒲公英30克,连翘30克,煎汤送服。 方38
【药物组成】胆南星9克,姜半夏9克,王不留行9克,全瓜蒌12克,炙山甲6克,枳实6克,椒目6克,槟榔9克,商陆9克,茯苓9克,泽泻9克,控涎丹(吞服)3克。 【适应证】乳腺癌、淋巴瘤癌性胸水。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2次,药液对匀后分2次服,每日1剂。 方39
【药物组成】当归15克,白芍15克,白术15克,鲜橘叶15克,柴胡12克,茯苓12克,王不留行12克,代代花12克,丹参25克,薄荷10克,穿山甲10克,生姜10克,甘草10克,蒲公英20克,鹿角霜20克。 *乳腺纤维瘤,加夏枯草20克,生牡蛎30克; *乳腺癌,加半枝莲20克,地丁20克,全蝎5克,蜈蚣2条; *男性患者,加补骨脂15克,巴戟天15克。 【适应证】乳腺癌,男女慢性乳腺增生病,乳腺纤维腺瘤。 【用法】女性患者于月经后1周开始服药,月经期停服;男性患者可连续服药。每日1剂,水煎服,15剂为1个疗程,一般服药2-3个疗程。 方40
【药物组成】独活9克,生地15克,熟地15克,当归15克,山茱萸9克,川续断12克,杜仲9克,淮牛膝15克,蜀羊泉30克,山慈姑9克,肿节风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桃仁12克,制香附12克,元胡12克。 *血瘀重者,加三棱12克,莪术12克; *痛入骨髓者,加蜈蚣5克,僵蚕12克,土茯苓30克; *阴虚内热,消瘦,加炙鳖甲30克,地骨皮15克; *骨软无力,加鹿角片9克,巴戟天12克,黄精20克; *骨肿痛甚者,加重楼30克,石见穿30克,元胡12克,寻骨风30克。 【适应证】乳腺癌骨转移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41
【药物组成】方①生黄芪30克,党参30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生地12克,天花粉30克,枸杞子12克,生首乌15克,莪术30克,半枝莲30克,露蜂房12克,合欢皮12克,夜交藤30克。 方②生黄芪30克,当归12克,赤芍12克,川芎9克,莪术30克,桃仁15克,泽兰9克,丝瓜络9克,路路通9克,炙鳖甲12克,桑枝15克,益母草30克。 方③生黄芪30克,党参15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仙茅15克,仙灵脾30克,补骨脂30克,莪术30克,桃仁15克,海藻30克,制香附9克,郁金12克。 【适应证】方①用于乳腺痛术后放疗或化疗白细胞减少,方②用于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水肿,方③用于乳腺癌术后健侧乳腺小叶增生症。 【用法】均水煎,分2次服用,每日1剂。 方42
【药物组成】柴胡10克,白芍10克,丝瓜络10克,香附10克,郁金10克,陈皮15克,青皮15克,首乌藤30克。 *肾虚,加女贞子10克,旱莲草10克,玄参10克; *脾虚,加党参12克; *痰湿,加川贝母10克,全瓜蒌10克,白芥子10克,莪术10克。 【适应证】乳腺癌肝郁脾虚,血瘀痰凝者。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2次,药液混合均匀,分2次服,每日1剂。 方43
【药物组成】茵陈12克,炒山栀9克,全当归15克,炒白芍12克,党参12克,炒白术12克,茯苓12克,白花蛇舌草30克,重楼30克,蜀羊泉30克,徐长卿30克,制香附12克,元胡12克。 *血瘀重者,加桃仁12克,泽兰12克,三棱12克,莪术12克; *阴虚胃热,口鼻、牙龈出血,加生地30克,川牛膝15克,芦根30克; *脾虚腹胀尿少,加大腹皮15克,车前子12克,牵牛子12克,鸡内金9克; *大便干燥,加生大黄9克,枳实9克,全瓜蒌15克; *肝肿胀满,加炙鳖甲30克,炙山甲15克,生牡蛎30克,石见穿30克。 【适应证】乳腺癌肝转移。 【用法】水煎,分2次服用,每日1剂。 方44
【药物组成】北沙参15克,生地15克,麦冬12克,百合12克,黄芩10克,全瓜蒌15克,藕节5枚,仙鹤草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夏枯草15克,徐长卿30克。 *阴虚潮热,加炙龟板30克,地骨皮15克; *气阴两虚,短气自汗,加黄芪15克,生晒参9克; *脾虚痰湿,腹胀疾多,加炒白术12克,鱼腥草30克; *气滞血瘀胸痛,痰色褐者,加元胡12克,三七粉(冲服)2克。 【适应证】乳腺癌肺及胸膜转移者。 【用法】水煎2次,药液对匀后早晚分服,每日1剂。 方45
【药物组成】党参12克,黄芪30克,生地15克,熟地15克,焦山术12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淮山药15克,山茱萸9克,茯苓9克,川芎9克,阿胶(烊化)12克,麦冬12克,天冬12克,北沙参12克。 *口干舌红,加西洋参6克,石斛15克,天花粉12克,龟板30克: *恶心呕吐,加姜半夏9克,姜竹茹9克。 【适应证】乳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者。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方46
【药物组成】党参15克,黄芪30克,焦白术15克,茯苓15克,当归9克:红花6克,丹参30克,桃仁9克,赤芍9克,白芍9克,制首乌12克,砂仁3克,陈皮6克,姜半夏9克,制香附12克,白花蛇舌草30克。 *心悸失眠,加酸枣仁9克,远志6克,麦冬9克; *头晕耳呜,加熟地15克; *肩臂牵制受限,加鸡血藤15克,桑枝15克; *疮面感染,加蒲公英30克; *腐肉不脱者,加黄芪50克; *疮面光红,加生晒参9克。 【适应证】乳腺癌术后出现皮瓣坏死者。 【用法】先将上药用清水浸泡半小时,煎煮2次,药液对匀后分2次眼,每日1剂。 方47
【药物组成】柴胡9克,白芍12克,香附9克,郁金12克,当归12克,生地12克,丹参12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夏枯草15克,蚤休12克,半枝莲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 *放疗伤阴较甚,加石斛15克,天冬12克,麦冬12克; *疼痛剧烈,加没药10克,元胡10克,九香虫10克; *潮热者,加地骨皮10克,青蒿10克; *大便干结,加槟榔10克,火麻仁12克; *气短者,加党参10克,黄芪15克。 【适应证】晚期乳腺癌手术、放疗后复发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48
【药物组成】活蟾蜍40只,面粉2000克,白糖适量。 【适应证】乳腺癌。 【用法】将蟾蜍洗净,置大铁锅内,加水适量,猛火煮烂,冷却后以纱布反复过滤取汁,倒入面粉中,加白糖甜度适宜,充分搅拌后捏成大米粒状,再在铁锅内炒熟。每次15克,每日3-4次,服完后如病情需要可如法炮制继服。 方49
【药物组成】党参12克,黄芪12克,茯苓12克,白术9克,山药9克,太子参15克,北沙参15克,麦冬12克,百合12克,龙葵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瓜蒌15克,胆南里9克,守宫3克,葶苈子9克,白芥子9克,十枣丸(吞服)3克。 【适应证】乳腺癌患者有胸水者。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2次,将两煎药液混合均匀,分2次服,每日1剂。 方50
【药物组成】黄芪9克,当归9克,黄柏9克,酸枣仁9克,生地12克,热地12克,茯苓12克,川黄连6克,黄芩6克。 【适应证】乳腺癌术后盗汗者。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方51
【药物组成】方①桂枝6克,陈皮6克,炙黄芪15克,当归12克,赤芍12克,酒地龙9克,姜半夏9克,鸡血藤30克,制川乌4.5克,制草乌4.5克,蝎蜈片(分次吞服)10片。 方②当归12克,赤芍12克,红花4.5克,生香附15克,制乳香6克,川芎6克,白芥子9克。 【适应证】乳腺癌术后骨转移者。 【用法】方①水煎,分为2次服用,每日1剂。 方②共研细末,加蜂蜜及适量麦粉,调成糊状,外敷患处,纱布固定,24小时换药1次。 方52
【药物组成】全蝎12克,蜈蚣20条,生穿山甲15克,僵蚕24克,生大黄30克,柴胡20克,白芍30克,木香20克,乳香20克,没药20克,栀子30克,连翘30克,橘红20克,川贝母20克,赤芍20克,丹皮20克,公英60克,银花60克,生甘草12克。 *阴虚,加玄参15克,牡蛎30克,生地15克,地骨皮10克,昆布10克,海藻10克,乌梅10克; *大便硬结,生大黄加倍(后下),加芒硝10克; *相火甚者,加青黛15克,龙胆草30克; *形体消瘦,加黄芪30克,党参15克,白术10克,当归10克,阿胶10克。 【适应证】乳腺癌晚期。 【用法】如作煎剂分量减半,如作散剂则分量加2倍,每次服6克,每日2次,饭后服。 【说明】一般先服煎剂,待病情好转后再以散剂治疗。 最好配合蟾蛋散治疗:大蟾蜍1只,把1个小黑鸡蛋放入蟾蜍内,然后放在小罐内加水密闭,置火上加温,从小火到大火,至蟾蜍皮肉如胶状,只剩下骨头,将蛋取出,晒干研末,陈酒送服,每次3克,每日2次,饭后服。蟾蛋散对于乳腺癌晚期已破溃者效果非常显著。 方53
【药物组成】山慈姑30克,土贝母30克,莪术50克,生栀子30充,马钱子30克,生香附30克,生南星30克,生半夏40克,雄黄15克,藤黄15克,醋膏适量。 【适应证】乳腺癌及肿瘤转移性淋巴结肿大未破溃者。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用醋膏调和如糊状。醋膏制法:用上好水醋适量,文火煎老至1/4为度,冬季可凝结不散,夏季可略加白醋少许,膏成趁热倾入水中以去火毒,将糊状膏摊贴患处。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48.乳腺癌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