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可小视的胆囊结石

 浪迹天涯的秋子 2013-03-15

 近年来,胆囊炎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已经成为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发病率已达到7%~10%左右。据统计,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 
  胆囊结石的成因十分复杂,是综合性因素所致。目前认为其基本因素是胆汁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发生了改变,导致胆汁中的胆固醇呈过饱和状态,易于沉淀析出和结晶而形成结石。此外,胆囊收缩能力减低,胆囊内胆汁淤滞也有利于结石形成。 

  胆囊结石的临床表现 
  胆囊结石的症状取决于结石的大小、部位、有无阻塞及炎症等。无症状的隐性胆囊结石不易诊断,可能有相当多的胆囊结石病人终身被忽略。 
  胆囊具有储存胆汁、浓缩胆汁和排泄胆汁的功能。当进食时,胆囊收缩将贮存浓缩的胆汁排至肠道,帮助消化食物。如果胆囊有结石,胆囊收缩排胆汁时,结石会阻塞胆囊管,病人会出现上腹闷胀不适、胀疼,严重时可引起剧烈的胆绞痛、胆囊肿大瘀胆、胆囊壁水肿充血增厚,引发急性胆囊炎、胆囊积脓、胆囊壁坏疽甚至穿孔。病人可出现发热、腹膜炎症状,如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会合并感染中毒性休克。有些小的结石可以通过胆囊管进入胆总管,造成继发性胆总管结石。 
  一旦结石阻塞胆总管,可引发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囊炎。病人可出现寒战高热、巩膜皮肤黄染、腹疼等症状。如不及时手术解除梗阻,极易发生感染中毒性休克,危及生命。胆石症还可引发胆源性胰腺炎、胆囊十二脂肠瘘等合并症。 
  胆囊结石的发病原因 
  胆囊具有贮存和浓缩胆汁的功能,胆汁由肝脏分泌,每天约产生600~1000毫升的胆汁。50%的胆汁通过胆道直接流入十二脂肠,另外50%的胆汁也就是300~500毫升的胆汁要进入胆囊贮存。胆囊相当于胆道旁的一个水库,而这个小水库的容量只有40~70毫升,所以进入胆囊的胆汁要被胆囊浓缩。胆囊内胆汁的成分84%是水分,16%为固体成分,主要是胆固醇、胆酸、卵磷脂、胆红素,还有一些电解质。胆囊浓缩胆汁主要是吸收胆汁中的水成分。胆固醇是一种嫌水性成分,它在胆汁中的溶解主要依靠胆汁酸和卵磷脂增加它的溶解能力。 
  如果胆汁中的胆固醇比例增高,即可形成胆固醇结晶乃至沉淀,结聚为胆固醇结石的核心。所以胆囊结石的发病与饮食不均衡、脂肪摄入过量、血胆固醇增高相关。 
  近20余年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胆囊结石同肥胖症、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一样,发病率在不断增高。 
  胆囊具有排放胆汁的功能。胆囊收缩无力,胆汁瘀滞于胆囊也是形成胆囊结石的因素。雌激素可以增加胆汁胆固醇的含量,减低胆汁酸的含量,孕激素可造成胆囊平滑肌松弛、胆囊运动迟缓、胆汁瘀滞。因此可以解释40岁以上、肥胖、多次妊娠的女性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更高的原因。 
  现在人的生活节奏较快,不吃早餐的人很多。由于夜间胆汁在胆囊里浓缩贮存时间较长,不吃早餐导致胆汁不能及时排空,也是诱发结石的因素之一。 
  胆囊结石与胆囊癌 
  近年来胆囊癌的发生率也在增高。根据目前的研究报告,有70%的胆囊癌患者与胆囊结石存在有关。胆囊结石的病程越长,胆囊癌变的发生率越高。胆囊结石病人胆囊癌发生率是无结石人群的13.7倍。胆囊癌的发生是胆囊结石、长期物理刺激、胆囊的慢性炎症、感染的产物中有致癌物质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胆囊结石的治疗 
  虽然探索多种非手术方法(如溶石、体外碎石、中药排石)治疗胆囊结石,但效果都不理想。目前,临床上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胆囊切除术。有症状的胆囊结石应该手术治疗,即使无症状也要定期检查。B超检查诊断胆囊结石准确率达95%以上,并可观察胆囊壁是否增厚,胆囊是否萎缩或充满结石失去功能,以利择期手术治疗,防止胆囊癌的发生。 
  20年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广泛应用,95%的胆囊切除手术可在腹腔镜下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只需在腹部钻3~4个5~10毫米的小孔,即可完成手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的微创效果。 
  预防胆囊结石的发生,饮食上要遵循清淡、高维生素、低脂肪原则,三餐定时定量,加强健身运动,控制体重,培养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