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痛经:治疗的主穴可以选十七椎,不论虚实均可使用

 中医养生馆888 2013-03-17

 妇女在行经前后或行经期出现小腹部较剧烈疼痛称?为痛经痛经治疗的主穴可以选十七椎,不论虚实均可使用。

我们分实证和虚证来分别论述针灸的治疗:

  
  一、实证:  

  主穴:中极,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三阴交,肝脾肾三经交会穴。    

  (一)、气滞血瘀型:患者情志不畅,肝气郁积,经少,色紫有块腹痛伴胸肋胀痛,脉弦,舌暗苔薄。

  配穴:中脘、内关。

  功用:宽中理气。

  操作:常规操作。在十七椎找压痛点进针,提插捻转泻法1分钟留针,艾条温灸10分钟出针;中脘捻转补法半分钟留针,中极捻转1分钟,使得气留针,加艾条灸;平补平泻法针内关,三阴交,间歇动留针30--40分钟。

  (二)、寒湿凝滞型:患者因经期饮冷、受寒导致经量少,色紫有块,痛经,脉沉,苔薄白。

  配穴:水道、地机。

  功用:温经散寒。

  操作:常规操作。针水道,艾条灸;地机,捻转补法,留针30--45分钟,实证疗程为3个经期,每日一次,痛甚者2次,从行经前7天治疗至痛经缓解。

  二、虚证:

  主穴:关元、三阴交。

  (一)、气血不足型:患者素体虚弱,病后未复,导致少腹部隐隐作痛,经淡量少,脉细、舌淡苔薄。

  配穴:加肝俞、脾俞。

  功用:调补气血。

  操作:常规操作。十七椎平补平泻法1分钟留针,艾条灸10分钟出针。捻转补法针肝俞、脾俞;关元捻转补法1分钟留针,加艾条灸;三阴交平补平泻法。

  (二)、肝肾亏虚型:患者因多产、房劳,冲任受损,血亏无力,月经将尽,小腹隐隐作痛,伴腰酸、膝软、头昏、耳鸣,脉沉细,舌淡苔薄偏燥,临床常伴盆腔炎而带下。

  配穴:虚证主穴加T9夹脊、肾俞,带多加地机、太溪。

  功用:补益肝肾。

  操作:常规操作。针T9夹脊、肾俞不留针;地机、太溪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

  虚证痛经每日1次,直至疼痛缓解,以后每周2次,疗程1--3个月。也可配合耳穴、磁珠疗法。

  痛经患者宜忌吃生冷、酸辣、刺激性食物,禁忌生气,禁忌游泳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