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沈周有生死之交孙艾,绘事亦受沈周指点,曾为沈周作小像,沈周题为:“有云世节以余一日之长,不鄙不学,或相有问难,又过于爱,为貌陋容于此纸,尚期永藏之,百年后犹屋梁落月耳。”此图作者不审,衣纹平直厚重,为一般肖像宗法,面貌用笔轻重有致,双目栩栩有神,两颐的老人斑,赋色烘扦得宜,诚为肖像画中的杰作。

此图与木棉图为相对的,沈周题有啮蚕惊雨过,残叶怪云空,足食方足用,当知饲养功。图中三蚕各据一叶大嚼,各蚕的蜿蜒起伏情状,在绿色桑叶下,衬托得极为逼真,桑葚或青或紫,也曲极其妙,可见作者的描写功力确是不凡。此一题材,在国画中极少见,所以沈周对他所存劝寓世人重视棉蚕的深意,特加表扬。画中用笔用色的醇厚,诚为文人画的典型。
款为正德改元自题,时在公元一五○六年,沈周时年八十岁。题句为:人谓眼差小,又说颐大窄,我自不能知,亦不知其失。面目何足较,但恐有失德,苟且八十年,今与死隔壁。
按沈周有生死之交孙艾,绘事亦受沈周指点,曾为沈周作小像,沈周题为:“有云世节以余一日之长,不鄙不学,或相有问难,又过于爱,为貌陋容于此纸,尚期永藏之,百年后犹屋梁落月耳。”此图作者不审,衣纹平直厚重,为一般肖像宗法,面貌用笔轻重有致,双目栩栩有神,两颐的老人斑,赋色烘扦得宜,诚为肖像画中的杰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