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方法

 艾灸1023 2013-03-18

类风湿关节炎是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的自身免疫性病患。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方法有西医疗法、中医治疗以及按摩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方法:

(1)类风湿关节炎西医疗法:

水杨酸制剂:能抗风湿,抗炎,解热,止疼。剂量每天2至4g,如治疗效果不理想,可酌量增加剂量,个别时候每天需要4至6g才可有效。通常在餐后服用或者和制酸剂同用,亦可以用肠溶片以降低胃肠道刺激。

吲哚美辛:系一种吲哚醋酸衍生物,具有抗炎、解热与镇痛作用。病人如不能耐受阿斯匹林可换用本药,经常使用剂量25mg,每日两至三回,每天100mg以上时易产生不良反应。

灭酸类药物:为邻氨基苯酸衍生物,其作用和阿斯匹林相仿。抗类酸每回250mg,每天3至4回。氯灭酸每回200至400mg,每天3回。

(2)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治疗:

风寒湿型:常见症状为关节肿疼、游走不定或者痛有定处、遇寒加重、得热则减、关节屈伸不利或者局部发凉、四肢关节深重、局部皮肤麻木不仁、全身怕寒怕冷、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腻、脉象沉紧或者沉缓。治疗此证需要除湿祛风、散寒通络。方用麻辛附子汤加减,赤根6g,附子9g-北细辛3g,水煎温服。

风湿热型:起病比较急,常见症状为关节肿胀、疼痛剧烈、局部灼热发红、手不可近、活动受限,兼有发热口渴、烦闷不安、喜冷恶热、小便短赤、舌质偏红、舌苔白干或者黄糙、脉滑数或者濡数。治疗此证需要清热祛风、除湿通络。方用川桂枝芍药地参沥加减,川桂枝、地参、防风各25g,芍药18.5g,棒草、赤根、附子、生姜各12.5g,冬术30g,水煎两遍合一日分次服。

气血两虚:常见症状为关节疼痛、肿胀变形、行握俱艰、面色胱白、心悸无力、身疲困倦、舌体胖大、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弦紧。治疗此证需要益气补血、散寒除湿通络。方用当归补血汤加减,当归、熟地黄各1.8g,芎藭、牛膝白芍药、炙甘草、冬术、防风各1.5g,生地黄天门冬各1.2g,上药用水300mL,煎至150mL,去滓,稍热服。

脾肾阳虚:常见症状为关节忡痛、长时间反复难愈、病变骨节僵硬、活动受限、屈伸不利、疼痛悠悠、同时见面色淡白、肌肉瘦削、神倦无力、纳食减少、怕寒、腰腿酸软、大便溏薄、小便清长、夜尿频、舌质淡、苔薄白、脉象沉细弱。治疗此证需要温阳益气、疏经通络。方用真武汤加减,云苓、芍药、生姜、破八片各9g,冬术6g,附子(炮去皮)一枚。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肝肾阴虚:常见症状为关节疼痛难愈或者拘挛不利,局部常有轻度灼热红肿,疼痛多以夜里为明显,同时伴有形体赢瘦、头晕眼花、耳鸣咽干、心烦少寐、手足心热、腰膝酸软、舌质红、少苔或者无苔、脉象细数。治疗此证需要滋养肝肾、和血通络。方用青娥丸加减,杜仲(盐炒)480g,补骨脂(盐炒)240g,核桃仁(炒)150g,大蒜120g,以上四味,把大蒜蒸熟,干燥,和杜仲、补骨脂粉碎成细粉,过筛,再将核桃仁捣烂,和上述粉末掺研,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20至30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者加炼蜜50至70g制成大蜜丸,即得。口服,水蜜丸一回6至9g,大蜜丸一回1丸,每天两至三回。

痰瘀交阻:痹证历时比较长,常见症状为关节强直、关节周围呈黯黑,疼痛剧烈、筋健僵硬、肌肉萎缩,或者见关节畸型,或者出现皮下结节、全身情况比较差、舌质紫暗有瘀斑、脉来濡涩。治疗此证需要活血化瘀、祛痰通络。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当归9g,芎藭6g,熟地12g,炒白芍10g,红枣5颗切开,红糖少量。加水煮沸后,再煮15分钟就可以,一日饮用2回。

(3)类风湿关节炎手部按摩疗法:

病人可以按摩尺泽、太渊、大陵、曲池、阳溪、阳池等。具体做法为,点按肘部的尺泽、曲池各30至50回,力度以酸痛为好,缓慢按摩;按揉太渊、大陵、阳溪、阳池各30至50回,力度稍重,以酸、胀、痛为好。

病人也可按上下身淋巴结、颈椎、腰椎、胸椎、骶骨等。具体做法为,按揉或者推按各反射区100至150回,力度适中。

(4)躯干部按摩疗法:病人可以按背部的肝俞、脾俞、肾俞,腹部的中脘、天枢、大巨穴等。具体做法为,按压背部的肝俞、脾俞、肾俞与腹部的中脘、天枢、大巨穴各30至50回,力度适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